移动通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建设
时间:2022-08-16 11:41:32
导语:移动通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的专业性、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色十分鲜明。“双证融通”就是将职业或岗位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是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或岗位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与沟通[1]。“双证融通”模式已经成为一大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与企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相互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我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对“双证融通”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双证融通”模式应以岗位群要求为基础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受学科型课程设置的影响,背离了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征,影响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国外高职教育课程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入,促使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2]。通过对相关通信企业的岗位群调查,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方面作了进一步思考。长期以来采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都是重学科、轻能力;重知识灌输、轻动手实践。现在已经明确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这一人才观念,就必须跳出陈旧的教学观念,明确人才培养应以岗位要求为主线。因此,在课程建设上要体现以岗位要求为主线的特点。调研移动通信行业企业,对接通信企业职业岗位,职业岗位与中国移动湖南公司、中兴通讯、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等著名通信企业完全接轨,深入分析基站建设、基站维护、无线网络优化、移动业务支撑与移动终端维修等四个岗位所需职业素质、知识、技能,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根据四个岗位(见图1)的核心技能要求,我们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具备基站勘察、设计、安装、开通、调测能力;具备移动基站系统设备操作、维护、故障分析及处理能力;具有DT测试、CQT测试、室内覆盖测试的能力,会进行无线网络优化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具有移动业务支撑与管理、移动终端应用与维修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满足通信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针对职业教育课程过分偏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能力培养的情况,提出“以实用为归”的职业教育观点[3]。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在保证基础理论够用的前提下,着重培养从事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针对我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分析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计划要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融通,需要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出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要求。对相关通信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确定真实环境下四个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养,同时考虑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确定满足“双证”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如图1所示,本专业的课程模块体系是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来定义的。
2.2根据岗位分析重新规划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本土化的教学实施,持续完善以岗位技能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多了解实际岗位群的工作要求,参考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重组和调整,逐步实现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4]。教材的选用应尽量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并且能够满足考证需要的教材;教学大纲的制订应融入考证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真正能做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实际核心技能知识“管用”,满足“双证”教育模式的要求。我们对一些基础课程降低理论性、增强实用性的表述;对核心专业课程尽量满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需要。我院NC学院3G移动通信专业的以下课程均符合这样的要求:电信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技术、PTN传输技术、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TD-SCDMA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
2.3加强实训教学环节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等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必须把实训课程建设摆在整个高职教育的重要位置[5]。我院与中兴通讯共同投资建设10个适应目前移动通信技术需求的实训中心:如TD-SCDMA技术仿真实训室、WCDMA技术仿真实训室、CDMA2000技术仿真实训室、CDMA网优实训室等。这些实训中心涵盖三大运营商所需的3G技术,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得到与企业同步的专业训练,培养其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训获得行业NC认证和工信部颁发的职业技能认证,为“零距离”上岗铺平道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增加实践性教学所占的比例,设计相应的课内实验、专项技能实训、综合能力实训、顶岗实习等。各实训环节应有完善的实训指导书,实训课程之间科学设计,避免重复,课程安排应由浅入深,每一实训课程的完成都为随后的实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移动通信技能的提升创造一个阶梯式的实训环境。
3加强“一考双证”模式的实施
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实训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紧密联系起来,将获得职业资格证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技能才能在“双证”模式下得到培养,为将来到通信企业就业奠定良好的技术技能基础。我院移动通信专业学生毕业时可以考取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电信业务员、话务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我院NC学院3G移动通信专业的学生,学生毕业时将具有网络助理工程师、交换助理工程师、传输助理工程师、GSM助理工程师、3G移动通信助理工程师等5种NC认证(行业和工信部颁发)资质。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携手工信部推动“一考双证”技能鉴定工作。“一考双证”是指通过助理工程师认证考试,能获得中兴通讯NC助理工程师认证,还能够获得工信部的职业技能认证(技师认证),同时认证考试又是学历教育中的一门课程的结业考试。这样来看,一次认证考试有“三证融通”的实际作用。以权威的行业认证来确保输出人才的质量。
4后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4.1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出具有“三证”的高技能水平的学生,必须要加强学院“三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教师不断地去获取新的知识,适应社会对高技能3G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是一名授课独到的讲师,在实训室是一名技艺精湛的工程师,在认证培训时是一名为学员服务的培训师。这就要求教师多下企业,多获取一线实践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让自己的所学传递为学生的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4.2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证代考”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一条能建立良性循环的办学之路,将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重要战略选择。我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与中兴NC学院的深度合作,开启了“以证代考”的大门,认证的成绩直接作为该门课程的结业成绩,直接使用企业的课程,部分师资也由企业提供兼职老师,这种订单培养,契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也完善了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加强这种校企合作,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也是我们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4.3制定“双证制”下的人才考核标准以前的教学体制设计,是以每门课的分数作为其考核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定。在“双证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能否把取得证书的数量和等次作为评价毕业生的优良等次的标准,激发学生对“双证制”模式的兴趣及获得实践知识的热情,也是需要后续进行探讨的课题。
5结论
总之,通信类高职院校要走特色化道路,培养一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要满足社会对高等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将“双证制”教学模式摆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双证融通模式将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让高职院校扎根于社会需求,让教育回归为社会服务的本原。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其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双证制”的特点去设计,按企业岗位群所需技能去构造,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和就业实力的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只有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在职教过程中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培养更多的符合通信企业需求的3G人才。
- 上一篇:城建局质量兴区工作总结
- 下一篇:职校通信专业教学设计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