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通信专业人才培育方式

时间:2022-08-16 08:27:23

导语:3G通信专业人才培育方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3G通信专业人才培育方式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技能型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依靠有力而有效并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因此,本人认为通过“工学结合,先厂后校”阶梯式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能实现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零距离”。

1、“工学结合、先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先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学校进行以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第二阶段是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把动手能力提到重要地位。

2、“工学结合、先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

2.1合作企业的选取。“工学结合、先校后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合作企业要求很高。我们选择新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企业,该公司在技术、场地方面具有优势。我系和这家企业合作,实现了“先校后厂”合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2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工学结合、先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能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我系和企业协商,我系负责招生、基础课教学,新龙公司负责提供专业核心课的师资、集中实训设备和场地。

2.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我系与企业共同制订,根据专业特点,方案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加大了实践环节,采用“先校(教学——实践)后厂(实践)模式完成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学年: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学习数学、英语等公共课以及C语言、PHOTOSHOP等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专业基本技能学习。由学院专业课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并重,主要学习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SQLSERVER、C#、等课程,实践部分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最后三个月在实训室集中综合实训所学技能。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企业实践,专业技能强化。学生到企业,企业指定导师,在真实实训项目中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半年的工学结合,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基本拥有了网页开发与维护能力,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此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网页开发技能,主要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授课。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实习与就业。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由新龙公司推荐到单位进行就业。经过2年半的针对性学习,就业合格率在95%以上,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2.4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建设与此相适应的师资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鼓励专任教师走进企业,结合专业,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2)引进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专家能手,促进“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形成;(3)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的实施;(4)以工程能力和学术水平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求教师提高技能,投身于教学改革实践。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至少两周到企业锻炼;将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技能型课程的教学。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者和执行者,特别是承担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指导的兼职教师,他们主要聘请企业专家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这样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最新的来自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服务理念。

3、实施“工学结合、先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3.1增加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实效性。该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帮助。通过到企业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感受到在学校所学理论和工作之间的联系。接受了职业指导和实训,经受了工作的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协调和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3.2学校与企业合作,增强了办学效益。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该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的对接,对扩大学院的招生规模起推动作用。

3.3加强深层次校企合作,提升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既有专业理论又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教师在合作实践中,全方位了解企业,能够编制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先校后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