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分析
时间:2022-07-18 02:45:22
导语: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均在持续性发展创新。本文简要分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技术;计算机网络;建设方式;影响
计算机网络通信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集成所构建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其属于现代化信息机技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业界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伴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通信质量的要求也在随之提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应用也在不断的广泛化,逐渐深入到了经济社会的不同层面上。对此,探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具备显著实际意义。
1通信网络的架构现状
支持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性技术在于通信,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而言在架构方面主要有下面两种。首先,云架构。在基于SDN、NFV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和逐渐普及的基础上,云计算和SDN使用在通信网络当中有着显著意义和价值。近些年有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关于SDN、云计算作为基础的以太网网络架构,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EPC的复杂程度,同时对于运行的效率以及扩展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提升[1]。对于这一网络主要是通过C-PEC、D-EPC以及AC等结构构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具备不同功能。其中AC主要是以交换机、路由器、接入点以及控制器等构成,其中控制器主要是控制PEPs和APs、交换机等集中式控制任务,以便于可以保障整体性控制效果。对于来源不同的接入点而言,业务流量会汇集在数据中心以及L3路由器、局域疏导结构的D-EPC云当中,这一种局域云中L3路由器属于网管构成,需要负责多方面管理任务,局域疏导则可以为用户提供超低延时的网络连接功能,而D-MME则是以分布式的方式提供管理任务,业务可以通过D-IMS系统在数据当中的平台分布式处理方式实现IP网络的低延时承载[2]。C-EPC和C-MME、C-IMS、PCRF和HSS等结构在这一些内容方面,C-MME的作用在于实现集中化管理,管理的对象可以实现跟踪区域的列表特征以及节点性计算机。C-IMS具备QOs控制功能以及业务流量的控制功能。其次,多控制器架构。在充分考虑网络对应的覆盖区域、多蜂窝异构的融合以及多往特性的操作性需求,提出了分层的网络化结构,例如可以将网络云和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大量网络构建网络架构,通过这一架构可以实现对蜂窝异构的有效融合,并实现MIMO系统的合理应用。在网络架构中,可以涉及到两层逻辑网络,其可以支持RN网络和更高层次的网络云,架构的特征在于网络云可以将SDN和NFV作为基础实现功能的拓展,可以将消除功能、AS以及NAS等集成获得更加简单的协议栈,借助分离的结构还可以为RN覆盖更多的容量,从而实现嵌套性技术的应用,针对不同的热点、设备以及业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推动网络结构的针对性优化,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业务的布控。
2通信协议的分布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建议,在当前实行广泛的网络结构模型中应用开放系统互联模型,这一种模型属于七层协议模型,涉及到了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会话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以及表示层协议等,物理层协议主要是体现在物理上相互连接的模式,以系统之间位流信息的透明性传输,实现一位或一组数据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的数据可靠传输,其能够有效的描述通过通信介质在数据链路实体当中的构建,维护并拆除掉物理连接的障碍,数据链路层协议能够对高层屏蔽传输介质的特征作为基础,为网络通信以及实体化的数据传输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连接功能与帮助,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并以帧为单位实现稳定性保障[3]。网络层协议则是以通信子网和高层结构之间提供界面性连接,其主要的任务在于实现对通信子网的路径选择,突出通信实体之间的端口数据透明性传输,并适当屏蔽掉高层数据传输的路径。传输层协议则是以主机与主机之间的协议为主,其能够为会话层的实时数据通信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核心任务在于接收到会话层所提供的实施数据之后,将其划分为多个小的单元,在确保每一个单元均通过下面三层后正确的传输到另一个会话实体当中。会话层协议也被成为进程层协议,其能够借助协议提供一组命令并为网络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构建或释放会话连接,在管理连接对话的同时实现数据的稳定性保障[4]。表示层协议主要是提供相关的信息表示服务,这一些服务本身带有文本压缩、代码转换、数据加密或解密、信息格式的转换、文件格式的转换以及终端设备属性的转换等,应用层协议则是用于用户访问网络是的接口层管理,其能够直接为用户提供通信端口的进程化服务,同时也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以及管理的主要应用层。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4G网络已经基本普及,同时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便会出现并普及。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部分网络标准,但是在具体的技术研发、实际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空白和缺陷。对此,今后我们应当持续加强网络的研究分析,做好相关技术的改进,持续改进网络设计、终端设计以及业务特征等多方面工作研究,促使技术的兼容性以及网络的拓展性持续提高,从而为今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大鹏,闫俊杰,杨鹏.面向计算机通信系统的智慧城市汇聚及接入网络[J].电信科学,2016,32(6):52-57.
[2]蒙嘉文.基于SDN和NFV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架构[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31(10):80-81.
[3]杨随虎.计算机通信相关技术与国内发展趋势展望[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4(11):244-245.
[4]齐彦丽,周一青,刘玲,etal.融合计算机边缘计算的未来计算机通信网络[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8,55(3):478-486.
作者:王芳 单位:武警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
- 上一篇:卫星通信在海上移动网络的应用
- 下一篇:5G通信技术演化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