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群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07 08:46:33
导语:移动通信课程群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针对人才市场移动通信人才供求的主要矛盾,分析了高校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课程内容以相关、相承、渗透、互补为原则,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移动课程群教学体系,创新以项目驱动的“大课程”教学模式,并以应用技术性大学为背景,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加深学生对课程间联系和对通信系统全面性、系统性认知,提高课程群内整体教学效果,使得人才培养规格更为具体化。
关键词:移动通信,工程素养,课程群
1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变革,移动通信系统越来越复杂性和应用多样性,使得通信企业对移动通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工程素养要求。移动通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因此,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以现代职业化教育为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工程应用能力。
2移动通信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目标已与当今通信行业发展需求不适应。通信技术变革使得移动通信蓬勃发展,移动通信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与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程应用与技术开发类人才面临着很大的缺口。但从大学生的毕业分配情况看,通信人才市场岗位多,但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少,造成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通信人才培养目标已与当今通信行业发展需求不适应。2.2传统单维课程教学模式在移动通信课程教与学的弊端突出。移动通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面宽、面向应用的专业课程,其技术原理覆盖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扩频通信,网络优化理论等课程。目前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仍遵循传统单维课程教学模式[2]。以课程为本,课程间相互隔离,知识相对封闭。各科教师只注重单门课的课程建设,老师间交流太少,各自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只专注教材上知识讲授,往往忽略了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联性和持续性。造成学生经常学此忘彼,难以把所学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对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得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从而无法具备完整的实践和研究能力。2.3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理念和工程思想的灌输。实践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技术的传授,还是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第一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复杂性和应用多样性,因此系统级、网络级的实验设备科技技术含量非常高,国内生产的厂家少,价格昂贵,购买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外,移动通信技术更新快,相应的实验设备更新投资对于很多高校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移动通信实践教学存在主要问题:先进移动通信技术与落后实践教学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工程思想的灌输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3移动通信课程群的教学设计与改革
根据学校实际和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需求对教学内容及体系进行针对性改革和调整,使教学内容与飞速发展的专业技术、就业市场和学生多样化需求实时接轨。3.1课程群内涵与课程群教学设计原则。课程群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把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设计、规划、整合构建成的课程集合[3]。建设合理科学的课程群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1)要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首要宗旨。(2)要在教学计划正常实施的基础上,推进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群整体教学效果。(3)要以生、师协同发展、教学相长为实现目标。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课程群建设的成果与产出,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协同发展,教师学水平得以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3.2移动通信教学改革。3.2.1移动通信课程群构建。本文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的,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移动通信课程群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群由8门课程构成,根据课程性质,课程群涵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是一个完备的课程子体系。在课程群内可形成横向和纵向知识链,克服了传统单维课程教学模式的各种弊端,由传统单门课程知识点相对封闭、教学内容相互重叠、各课程间相互隔离,转变为知识点持续、教学内容相互补充、课程间相辅相成。课程群知识点的持续性、系统性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对通信系统有全局观的认识,利于未来职业发展需求。3.2.2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元化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将整个课程群知识点有机连接,实现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移动通信课程群实践体系依托我校移动通信与物联网虚拟仿真平台,以MATLAB和FPGA为主线,采用软硬结合,虚实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本文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原理,关键技术,通信系统的层次,按学生培养层次,设计柔性化的教学内容,突破对应单门理论课程的局限,化解硬件实验变通性差与实践教学拓展性要求高之间的矛盾。平台还可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结合其他学科的发展,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构建交叉性的横向拓展大型实验,并提供自主设计实验项目、毕业设计的实验及学科竞赛项目,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3.2.4教学模式改革。从市场需求和我校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发展需要出发,参考CDIO[4,5](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教学大纲,结合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KnowledgeandSkillsAffineTechang,K&SAT)[6],创新以项目驱动的“大课程”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前沿,以完成项目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多元化实验、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个人职业技能。图3.项目驱动的“大课程”教学模式3.2.5构建课程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传统的考核方式完全不能适应项目驱动的“大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建立和实施以学生能力评价为主体、专家同行评价为辅、全方位的教学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应该立足于整个课程群体系,保证每一门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根本,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考核机制中,采取基于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办法,以阶段性学习效果为量化标准,以累计分制来计算综合成绩。新的考核方法即可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调整教学进度,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学的各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结束语
本文以应用技术性大学为背景,有针对性的探讨了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利用课程群知识结构的关联和承接性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和分解,形成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课程群教学设计有利于课程群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梁仕文.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23):169.
[2]刘紫燕,刘世美,陈静.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2):23-25.
[3]崔金超,杨永清,金英花,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路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15-216.
[4]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5]李玲香,梁小芝.CDIO在地方性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111-114.
[6]梁梦凡,项金辉,彭林涛,等.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运用分析——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的实践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181-182.
作者:李玲香 胡蓉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 上一篇:移动通信室内分布探讨
- 下一篇:移动通信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