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现代物流新零售模式分析

时间:2022-12-07 10:14:06

导语:大数据与现代物流新零售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数据与现代物流新零售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零售”的新零售模式不断得到发展和扩展,成为了零售业的主流发展方向。物流配送环节是零售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联系供应方、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本文在分析零售业主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零售业在大数据与物流相融合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梳理了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并提出了升级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现代物流;新零售模式;深度融合

零售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传统单店零售模式。我国早期零售模式的发展是通过实体店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张来完成的,传统模式更强调区位对于门店的重要性,零售商通过门店的方式和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因此好的位置对于店铺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这种模式的零售商先通过广告宣传等形式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门店,然后通过门店、商场和导购等直面顾客,完成从介绍、试用到最后出售的过程。传统零售模式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一是体验感强。这种模式一般都在门店或者是商场中摆放真实的产品以供消费者体验试用,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真实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对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产品或者对产品要求较高的消费者而言,真实的产品更易于让人接受,更易于让消费者全面地了解产品。二是提供面对面的服务。由于消费者接触的是真实的物品,获得的是面对面讲解,所以传统零售商提供的服务是其他形式的零售方式无法取代的,消费者和导购之间的交流和情感也在交谈过程中不断加深。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零售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店面租金居高不下和人工成本持续走高,都使得传统零售业发展面临困境。图1反应的是我国近年来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3年之后增长趋势放缓,增长比例逐年下滑,电商平台对于传统零售模式的冲击已经显而易见了。(二)零售企业的连锁化和集团化过程。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选择在不同地方建立实体店,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售业连锁化和集团化逐渐发展起来。这里的连锁化是一种基于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模式下的零售业发展形势。具体而言,连锁化零售企业围绕一个核心企业进行发展,在这个企业的管理下,多个地区的门店使用相同名称、相同的标志和符瑞光(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00)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室内装潢,这些企业形成了统一的品牌。连锁化的零售企业有着一致的商品进货渠道、使用同样的管理软件,以实现共同发展为最终目标。集团化的零售企业均以母公司为主要发展核心,以资金等生产元素为桥梁,将各个主体联系起来。连锁化和集团化是零售企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形式,在面对有限的生产要素时,可以通过制定整体发展战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传统的单店零售存在商店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零售企业的发展都存在负向影响。但是连锁化和集团化的发展可以集中企业所具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通过规模效应,以集体方式占领市场中更多的份额,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这种形式还可以产生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多个店铺形成一个整体去面对市场中的变化和冲击,提高整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三)零售业态多元化发展过程。零售业态大多是指在促进零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将多种生产经营要素进行组合所形成的经营方式。在零售业最开始的阶段,基本都是单一业态形式,但是随着不断发展,零售业态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零售业主要是以百货商场为重心,且全部是通过柜台形式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到20世纪末则主要以连锁超市的形式进行交易。21世纪初期,购物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是零售产业的变革措施,消费者可以在一个购物中心内部享受到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我国现已形成覆盖百货、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等多种业态发展的零售网络。(四)“新零售”模式的提出。近些年,网络购物已经开始大范围覆盖,这种新的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传统零售业的发展,众多传统形式的零售业也都在积极尝试网络销售,希望通过网络化的形式来更加贴近消费人群并开阔市场。“新零售”概念在国内最早由马云提出,其实际上是依托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和管理理念,融合线上和线下的产品渠道,将产品和服务出售。“新零售”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零售产业,而是要将实体和网络两种形式进行融合。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销售方式无法适应现代人的消费方式和理念,现有的零售市场趋于饱和,所以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得新模式的发展变得可能。图2反映了我国2008-2017年网络零售市场的规模变化,2008年网络零售市场为1300亿元,2012年为13200亿元,2017年为41400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32倍。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网络零售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

大数据与物流融合的发展特点

(一)大数据物流信息平台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新零售”模式中,线上线下物流渠道的整合需要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企业物流相结合,我国现阶段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效率亟需提高。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中引入大数据,可以使得该平台的建设更迎合市场,促进企业物流系统的创新性。但是在该平台运行的过程中,系统所接收的信息量较大,需要梳理的数据较多,同时也会受到某些特殊数据的影响,使得企业需要分出部分资源来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这样就降低了配送效率,阻碍了配送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扩大平台应用范围。(二)强调以质量为重心的内涵式发展。大数据和物流产业的融合更加强调配送质量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配送质量实际上指的是服务质量。与早期要求物流配送能够送达正确的地点相比,大数据时代对物流的要求更严格,要求物品配送正确、时间短、配送员职业素质高等。如蔬菜生鲜的配送就需要严格保障时效性,一旦配送时间过长,产品就会不新鲜甚至不能使用。在产品配送过程中,如果配送员无法提供优质服务,消费者就无法拥有良好的体验,对企业的信任感也会降低。企业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就需要正确分析消费者在产品配送方面的需求,突出企业末端物流以质量为重心的发展目标。(三)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及品质化的物流配送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状况的改善,人们对产品配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这对于零售商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零售商到消费者这一阶段的配送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能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层面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配送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大数据与物流融合下的新零售模式

(一)无店铺零售模式。2004年,我国新出版的《零售业态分类》中将电视购物、网上商店等多种零售形式纳入新零售方式种类中。现阶段无店铺零售模式中具有显著性代表的是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无店铺的零售形式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的有效方式。相比传统店铺模式,该形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节约成本。从店铺建立到运行,最主要是店铺位置的选择,一个好位置是店铺客源充足的保障,也是未来经营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好地段商铺的数量有限,并且租金价格较高,这就使得很多商家选不到自己心仪的店面位置。但是无店铺的兴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商品在电视或者是网络上进行展示,在收到全国各地区的订单后,通过物流和快递等方式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避免了店铺在租金、装潢等方面的花费,产品的价格也低于实体店面产品的价格,使得零售商和消费者都能在其中得到好处。第二,合理规避了部分风险。零售商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会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这其中就包括来自经营场所和压滞货物的风险,传统方式中商家的大部分资金都转移至库存商品上,一旦店面或者商品遭到损害,都需要商家自己承担损失。但是对于无店铺商家而言,这种损失是很小的,网上零售由于前期投入较小,运行方式较为灵活,受到限制较少,即使遇到了一定的风险,商家承担的损失也很小。(二)基于信息平台建设的生态发展模式。零售业的发展通常建立在产业链条基础上,零售商连接链条上游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以及链条下游的产品消费者和使用者。如果零售商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就会很难。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可以拉近零售商和产业发展各阶段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平台将消费者对于产品数量、特性和规格的要求传达给生产商和分销商,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让生产商更快的了解市场,生产出能贴近市场的产品。(三)“线上+线下”、“零售+体验”模式。“线上+线下”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店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产品只能面向部分特定人群销售,受众面较小。而网络销售虽然面对人群较广泛,但是由于没有实际产品的展示,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了解仅限于网络图片,例如人们在购买衣服的时候,如果没有经过试穿,很难正确把握衣服的型号和款式,这样一旦在网络上所选择的产品并不适合自己,后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而“线上+线下”的模式则可以有效弥补电商的缺陷。通过使用网络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拓宽销售渠道和受众人群,通过“线下”位于不同地区的实体店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使线上线下彼此加强合作,这样一旦消费者在线下实体店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他既可以选择线下就近购买,也可以选择在线上订货。“线上+线下”模式实现了渠道互补,通过建立产品销售及物流配送网络,使消费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新零售模式提升路径

(一)建立覆盖供应商、门店和消费者的物流体系,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传统零售店面所拥有的配送体系更多的是面对企业,进行大单配送,这使其业务发展单一,缺乏相应的灵活性,无法实现对个体消费者的服务。而新零售模式的物流配送效率较高,能够及时、准确、完好的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实现“一对一”服务。发展新零售就必须要彻底解决产品配送问题,实现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将产品以更快的速度送至消费者手中。“传统配送+第三方配送”的方式可以解决物流发展滞后的问题。在供应商-零售商这一阶段,可以采用传统方式,根据对所需产品数量和种类的预估,合理选择配送方式和数量;在零售商-消费者阶段,则对配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时零售商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覆盖供应商、实体店面和消费者三者的配送体系。(二)减少库存,实现零售物流供给侧改革。如何正确减少库存,增加流动资金是零售商所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第一,建立整个链条的协同,加强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对于市场所需产品预测的正确度;第二,要最大幅度减少产品供应商的交货时间,为了增加流动资金,零售商需要实现最小批量订货,在保障日常基本的销售之外减少库存,而当某种产品需求量大大增加的时候,就需要供应商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送至零售商手中,如果交货时间太长,会使得零售商错过销售商机,这就需要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第三,企业要积极实行精益库存管理,具体来讲可以对库存产品实行ABC库存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有重要影响的A类产品,要重点管理,加强与产品供应方的密切联系,对于B类产品,保障日常库存管理即可,对于长期没有消耗的C类产品则要减少管理投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三)完善物流末端配送平台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一般建立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多主要面向生产方和供应方,但是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此时零售商可以通过构建高效稳定的物流末端配送平台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配送平台的建立,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配送服务,对配送费用实现有效的控制,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平台在面对零售商的同时还要面对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在末端平台上查询自己所购买产品的物流信息,及时了解产品动向。通过依托信息化,可以达到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对称,实现物流配送服务与消费者需求相一致,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韦新妍.我国零售业态的演变及其对绩效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2

2.王斯.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3.于淑娟,赵志江.集团化: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业研究,2003(13)

4.许志生.B2C网上超市与敏捷配送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0

5.郑贵华,李呵莉.实体零售业转型“新零售”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7(5)

6.洪奕.大数据背景下零售企业商业价值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8(1)

7.陈永平,李赫.大数据时代物流末端配送—消费体验需求满足及其价值创造能力提升[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17(1)

8.郑东.大数据时代下物流服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6(1)

9.何岩松.新零售商业模式下物流配送发展新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7(10)

10.朱紫玉.新零售模式下零售企业的战略转型研究[J].北方经贸,2017(8)

11.赵树海,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5)

作者:符瑞光 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