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在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2-01-08 09:39:32

导语:科技创新在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创新在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竞赛在实践教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科技创新竞赛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2]。结合我校应用型工科专业以“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指导思想的现实,努力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技能素质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师资建设,促进产研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改善就业问题[3]。

二、科技创新竞赛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实际情况及工科应用型专业的发展现状来讲,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比如: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热情较高,但实践操作能力薄弱;自主创新意识不高;科技创新竞赛参赛队伍管理模式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可持续的稳固的发展态势;在应用型专业教学体系中发挥的积极优势没有完全显示出来等。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改革内容及具体措施

按照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发展理念和规划要求,遵循“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主体”的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并结合我院专业发展现状,提出建设科学的立体化的应用型专业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现将具体改革实施措施阐述如下:1.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不同等级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定期宣传学科竞赛培养的优秀学生作品,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力,逐渐形成院系的科技创新竞赛文化。其次,适当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对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经费资助,以资助大学生创建兴趣小组、课题立项和各类竞赛,使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第三,建立完善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敢于创新、追求创新的氛围。2.建立有效的院系科技创新专业协会或创新基地,形成严格健全的纳新、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两种校内和校外科技创新基地,一是在各院系建立专业性创新平台;二是在校外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基地。以我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为例,机器人协会和电子协会,建立健全的平台的管理和使用机制。校外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旨在建立与应用型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公司,研究新技术、创新基地。我院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见习基地10个,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行体系。比如我校与北京IOS培训基地、北京HTML5网页制作培训基地等,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创新活动。3.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首先,构建全国大赛、省级竞赛、校级竞赛、院系级竞赛“四位一体”的竞赛体系,实现大型科技竞赛届次化,中型科技竞赛院系化,小型科技竞赛活动社团化,来推动学生科技竞赛工作的日常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其次,加强实践性课堂管理,优化实验实训课程,细化实验考核与评价方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一致性,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同时增加开放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数量,完善实验课程考核体制,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之剑的衔接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体化格局,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之路。基于这样一个一体化连续性进程和强有效的创新实践平台,为进一步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4.强化实践性课堂的教学改革,加快实践性课堂的创新型发展。针对我院相关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基础专业实验(实训)———硬件/软件实验(实训)———专业方向实验(实训)———综合创新/工程实践”的教学体系框架,使创新教育理念贯穿始终。主要的措施是实现校内实验由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以培养学生对单元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发,以培养学生中小规模电子系统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能力;引领学生参与联合企业的项目攻关,以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设计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基石实现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必然选择,符合新世纪高等学校关于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符合应用型工科专业以“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指导思想的现实;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技能素质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冠玲,马文新,胡志华.应用型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2):61-62.

[2]范建丽,陈国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5):14-15.

[3]符春林,蔡苇,邓小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74-75.

作者:王招娣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