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1 04:03:46
导语:农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辽宁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山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明显不足,存在科技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重视不够、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分析辽宁农机科技创新环境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提出抓好学科建设、引进培育人才、把握需求导向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为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出谋划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需求;问题;对策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惠机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机化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辽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重要省份,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机科技创新能力落后于江苏、黑龙江、山东、河北等省,有待全省农机科技战线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迎难而上。
“十二五”时期,辽宁农机化事业取得了积极成果,农机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为辽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但从农机科技创新角度看,辽宁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山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明显不足,体现在农机工业整体实力较弱、科技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农机龙头企业偏少、农机高科技产品很少、农机产业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结合多年农机科研工作,总结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科技人才短缺。科研创新队伍力量薄弱,缺少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关键技术造诣较高的拔尖人才。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科研队伍老化断层问题严重,青年科研骨干比例偏小,后备科技骨干人才缺乏。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前瞻性不够,设计思路拘泥于机械设计层面,对液压、空压、自动控制等技术缺乏探究和运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结合不紧、运用不够,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成果。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农机农艺各自为政,影响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适用性,降低成果应用的效能。四是成果转化率不高。项目研究缺乏连续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时有脱节,科技成果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重研究、轻转化”观念依然存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待形成,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五是科研投入不足。经费不足成为科研单位的共性问题,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省级科研经费明显缩减,国家级项目争取困难加大。六是技术推广重视不够。偏重于农机科研,技术推广重视不够,缺少稳定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和成果展示基地。七是学科建设滞后。按项目定人员,没有按学科建设开展工作,主导学科不突出,研究目标缺乏专一性。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的科研管理机制体制影响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新机制。
2辽宁农机科技创新环境分析
2.1不利因素
1)从国情省情看:国内外总体经济形势不乐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周边环境影响长远。尤其是辽宁省目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直接限制农业领域和科技领域的投入,不利于科研事业发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2)从农业形势看:辽宁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期,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内部动能发生深刻变化,水资源严重匮乏,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劳动力短缺等严峻形势对农业科技提出新要求。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已成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命题。3)从科研形势看::一些重要农业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国际国内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益加剧,但辽宁省科研投入收紧,课题申报途径上移,国家级课题申报竞争激烈,课题资金申请难度加大,对农机科技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4)从市场形势看:国家及省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机市场拉动作用明显,农机化发展面临黄金期,但农机市场供需趋于平衡,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装备需求空间缩小,农机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大宗粮食作物———玉米价格近年来连续走低,直接降低农民的购机热度,农机滞销现象已然显现。
2.2有利因素
1)从全国形势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依然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的连年实施,成为拉动农机市场发展的引擎,农机科研事业发展正当时。2)从辽宁形势看: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辽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作为辽宁社会经济的稳定器,依然会受到重视。同时,农机装备制造业作为辽宁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其落后状况急需重视改善,发展空间广阔。3)从农业视角看:农业供给侧改革给农机科研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的目标任务中,尤其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农机科技和农机化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4)从行业角度看:农机科研工作是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与农机系统建立的密切关系为未来农机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农机管理系统还是农机技术推广、农机质量监管等体系,无论是项目申报还是科技推广、科企对接、建设基地等,行业体系资源十分宝贵,是农机科研工作赖以依靠的力量。5)从现实发展看:农机农艺融合让农机科技的合作空间更广,农机农艺相互适应、互为促进,学科之间相互补充、互为合作,将大大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拓宽科技创新空间,用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向前。
3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对策
充分抓住农机化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难得契机,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主动探求农机农艺的融合点和农机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夯实学科建设,突出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服务,注重成果转化,助推全省农机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
3.1抓好学科建设,突出优势特色
深刻理解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打造国内领先学科、做强重点学科、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学科和区域(或行业)特色学科”的新要求,着力在重点学科和行业特色学科上下功夫。一是巩固旱作机械化和水田机械化领域技术优势。重点在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施肥、秸秆田间处理等领域开展农机农艺融合下的集成创新和技术推广,把重点学科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二是突出行业特色优势。农机化具有行业特殊性,其优势发挥可以拓展到农业全领域。无论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还是其他农业产业,离开农机化就无法实现节本增效。三是突破学科界限。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线,以课题主持人为主体,根据项目需要,结合学科交叉,组建跨区域跨院所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团队,打破以研究室为单元的固有研发格局,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和科技创新效率效果。
3.2引进培育人才,打造创新团队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而缺少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恰恰是制约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因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所的理念,解决长期存在的人才短缺和年龄断层难题,才能维系辽宁农机科技事业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引进人才。把住进人关,引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全省农机科技创新活力。二是培育人才。设立青年基金,鼓励青年脱颖而出,为中青年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尽快担当创造条件。关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为其提供学习、交流、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使其跟上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三是打造创新团队。按照学科建设需要,结合本人专业水平,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科团队。切实增强团队意识,激发创业创新激情,为农业科研事业培养中坚力量,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舞台。
3.3把握需求导向,拓展创新空间
解决为何研究和为谁研究问题,把握研发方向:一是围绕项目需要搞研发。注重项目研发物化效果,对研发样机尽力改进完善,使其成为可以转化生产的成熟产品,推进项目产业化,实现科研资金的有效利用。二是根据市场需求搞研发。深入农业一线,了解农民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算2017年第3期刘琳: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3好投入产出账,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三是结合产业发展搞研发。抓住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机遇,在红薯、杂粮、花生、大豆、食用菌、中药材等小作物上做好机械化大文章,在绿色、安全、优质、高效方面发挥机械化的作用。四是契合行业发展需要搞研发。找准农机化各环节的薄弱点、农机农艺的结合点、产学研推的合作点和服务农机农业工作大局的切入点,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农机事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刘琳 单位: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蒋亦元.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J].农业机械学报,2007(3):179-181.
[2]梁海辉,罗超.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31-32.
[3]周鹏飞.辽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2):1.
[4]赵明晶.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障碍与发展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6(8):26-28.
- 上一篇: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
- 下一篇:浅析公共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