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构架及实践

时间:2022-12-30 02:48:28

导语: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构架及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构架及实践

1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根据国家发展及公司资源、市场与国际化三大战略实施需要,结合科技创新资源与能力现状,中国石油确定了公司未来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制定了主营业务领域未来5年、10年、20年技术发展路线图。组织实施“优势领域持续保持领先、赶超领域跨越式发展、储备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三大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实施主营业务“核心技术领先战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创新管理实践,中国石油明确了科技工作以实现主营业务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研管理从注重研发转变为对研发、转化、产业化的全过程管理。

1.1创新科技攻关组织模式

牵头组织实施国家油气科技重大专项,设立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指根据主营业务发展需求专门设立的、具有明确业务导向目标、集中科技资源、限期专项解决重大生产瓶颈技术问题的重大科技工程)、重大技术现场试验、重大技术推广专项、重大基础研究等科技项目,按照“超前储备、攻关与试验、持续改进与推广”3个层次部署,保证近期生产技术难题攻关与中长期理论技术储备的统筹。通过重大专项组织方式,形成了“设计、组织、实施、目标一体化”攻关模式,即:“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一体化设计,确保研究与应用的紧密结合,保证科技成果尽快推广应用,有效解决科技生产脱节问题;生产目标导向,地区公司与直属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内外部优势力量一体化组织,形成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责任主体明确,集中科技资源攻关;国家专项、公司专项、重大现场试验和工程示范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一体化实施,避免重复分散;实现理论技术创新、生产应用实效、创新能力提升三大目标的统一。

1.2持续完善研发组织体系

通过多年实践,形成和完善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起总部与企业两级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科技创新组织构架,明确不同层次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分工。总部层面科研机构,主要从事重大基础理论、应用基础、超前、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为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技术储备和共享应用。企业层面科研机构,主要按照特色进行定位,从事与自身企业相关的特色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现场试验、成熟技术集成应用以及支持日常生产的相关科技工作,保障企业生产建设的平稳运行和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逐步构建了专业配套、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目前拥有两级科研机构80多家(其中直属院所8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万余人,其中硕博人员比例达到30%以上。

1.3加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重点实验室与试验基地,是中国石油根据主营业务发展和中长期科技发展需要,以提升原创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主要任务,依托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规划建设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十一五”以来,按照“布局合理、方向明确、设施先进、资源共享、高效运行”建设原则,统筹规划、完善建设了28个重点实验室、18个试验基地,涵盖了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油气管道、炼油化工、石油装备等油气主体专业领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研究和试验能力大幅度提升,为公司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配套和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流的实验条件和开放联合的组织形式为科研人员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凝聚吸引了包括1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近800名高层次科研、试验人员,组成了实力雄厚的前沿创新团队,提高了研究工作起点。新建设投用的昌平科技园区,为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公司创新能力搭建了国际一流的条件平台。中国石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实验室、低渗透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6个平台升格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是拥有国家基础平台最多的央企之一。

1.4健全科技创新保障体系

科技保障体系,是中国石油为确保科技创新工作顺利实施,探索形成的一整套符合国情、油情、企情的制度办法、规范流程等,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科技工作机制、秩序和政策环境。首先,建立了“一把手”任主任的公司科技委员会,定期研究决策重大科技问题,确保了科技工作与公司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和快速有效实施。其次,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一五”以来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第三,制定“鼓励优先采购自主创新重要产品”等10项配套政策,全面修订了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条件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等科技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明确了管理规范和标准。第四,加快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了两级专家评聘等激励机制,完善高级专家选拔和培养制度,科技队伍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第五,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多种方式的、常态化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开放式的科研合作格局,发挥了外部优势科技资源的作用。

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三大科技创新工程,中国石油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2009年中国石油两获国资委“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奖”,2009年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成就奖,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企业”。2013年“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1大幅度提升总体技术水平,形成系列核心技术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集成,形成了35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核心配套技术、25项重大技术装备和软件,15项超前储备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石油主体技术系列。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保持国际领先,重质油加工、清洁油品生产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工程技术实力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管道建设与运营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国际领跑”的跨越。万米钻机、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成像测井装备与软件、大型地震仪、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等高端装备与软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06—2014年,中国石油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0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公司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共申请专利2.5万件,获授权1.9万件。主持制订了100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牵头组织天然气硫含量测定、管道防腐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

2.2支撑和引领主营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力支撑和引领了主营业务发展及“四个大庆”等重大工程建设。石油地质理论新认识和勘探配套技术的创新,支撑国内新增探明油气储量连续8年超过10×108t,成为获得油气储量最多的增长高峰期;油气田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完善,确保了公司油气产量稳定增长。大庆油田的持续高产稳产,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大局,在油田含水率超过90%、水驱采出程度超过80%的情况下,必须攻克高含水提高采收率和稳产的世界级技术难题。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借助研发、试验、推广“三位一体”模式,创新形成新一代稳产技术,在5000×104t稳产27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4000×104t持续稳产10年,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的奇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长庆油田形成了以低渗、特低渗油气田为特色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高质量高水平建成年产5000×104t油气当量的“西部大庆”。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集成国内研发团队与油田企业整体优势,实施重大专项,在快速勘探评价、注水开发、稠油开发、复杂断块油气开发等主体技术基础上,研发适应海外特点的先进技术系列,快速建成了权益油气当量产量超过5000×104t的“海外大庆”。西气东输工程组织跨行业、跨部门的多专业联合专项攻关,研发形成的大型自动埋弧焊等4类18项新工艺、新技术迅速工程化、产业化,主体成套装备国产化率达到了80%,用5年建成了世界上距离最长、工程量最大、钢级最高(X80大口径高压钢管)的管线,创造了被誉为世界管道建设奇迹的“中国速度”,使我国一举成为大口径长输高压管道建设与运营的世界领跑者。输送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惠及全国数亿民众。通过重大专项攻关,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Ⅳ、国Ⅴ油品升级技术,在公司大规模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3结束语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大幅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力支撑和引领了主营业务发展。展望未来,中国石油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发展组织完善、平台先进、保障有力、攻关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推动我国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袁士义 孙龙德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