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时间:2022-02-03 09:29:45
导语: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行业各个领域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正面临严峻挑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计算机技术课程改革,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构建专业导向、行业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加强课程建设,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具备大数据管理技术的人才严重匮乏。目前我们大数据人才仅有46万人,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将高达150万人[1]。目前大数据技术高校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尚不健全。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现,不同专业领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人才的专业素养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如何科学地设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数据人才培养大致可分为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及数据科学家[2]。为了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理应做好顶层设计,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企业、社会亟需的大数据人才[3]。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特点和市场行业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专业导向、行业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程形态,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一年级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当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应不仅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技术启蒙,而且让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职务实现更多专业技能的入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下设19个二级学院(部),现有51个本科专业。根据不同学院之间差异性以及不同学科对相关计算机专业方向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本文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包含的授课内容划分以下7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科学知识、多媒体技术、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技术、网络技术演变、信息安全、数据库与常用工具软件、数据与智能。各个学院按照各自专业领域的需求,选择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专业导向的课程模块选取
将上述7个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分发到二级学院,广泛地听取学院教师和学生意见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成3个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与智能技术。每个教学方向包含的模块如表2所示。每个教学方向均包含40课时,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分配略有区别。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无盘化的智能化网络考试系统。
三、结论
本文的教改方案于2016年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部分学院试点,2018年全校铺开实施,经过几轮的教学成果对比发现,改革后的基础课程教学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在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引导者,通过一个个技术前沿领域的鲜活案例的讲解,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纳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在此基础上,本文的教学方案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有力地促进文理渗透、理工融合,提高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数据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数联寻英.数联寻英顺利举办大数据人力资源论坛[EB/OL].(2016-07-21)[2016-07-26].
[2]夏大文,张自力.DT时代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9):191-195.
[3]李莎莎,周竟文,唐晋涛,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8,40(1):109-113.
[4]刘云翔,王志敏,黄春华,等.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5]刘云翔,王志敏,黄春华,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虞才珠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