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思考
时间:2022-07-19 08:52:30
导语: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双语课程教学目标及定位
由于计算机、通信和软件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信息化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设计思想、分析方法和软件实现,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各层网络协议、算法、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中需明确,本课程本质上是一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习网络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为以后阅读、撰写科技文献资料,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等打下基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不能本末倒置或偏离双语教学的本意[3]。
2双语课程教学现状
2000年以来,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逐步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计算机网络双语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外语使用能力较弱。进行双语学习的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对双语教学有一定抵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小,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另外,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为专业课教师,相对英语基础较好,但未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英语培训,英语授课能力及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还有待提高。教材选取范围较窄。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专门针对双语教学的教材较少,缺乏适合我国实际教学状况的外文教材。各学校一般选取出版社引进的原版英文教材,外文教材一般实例较多,写的较为细致,篇幅页码较多,通常有近千页,学生容易有畏难心理。英文使用比例难以把握。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用非母语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外语成分所占比例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影响,目前还难以精确量化。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教师使用PPT讲解,学生听记并消化知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加上英文的不熟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掌握不牢固。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多为一考定成绩,而双语教学对学生要求提高了,需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平时学习。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数出于自愿,在自身能力的提高、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如果按普通课程的奖励机制可能会打击双语教师的积极性。
3双语课程教学实践过程
3.1学校政策支持。为规范双语教学管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河南理工大学双语教学工作实施办法(修订)》文件从课程的开课申请、教师选择、教学资源审核、课堂教学督导及教学评估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图1所示。如组织专家对教师申报的双语课程进行论证,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准备有充分的双语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外文原版教材或自编双语讲义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作业、测验考试、参考资料等),并能熟练运用外语(一般为英语)进行课程教学,要求使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作业考试等比例不低于50%,结合教学实际鼓励全英文授课等。3.2师资考核。任课教师申请,学院审核及学校论证,教师需具备一定英语水平,或有出国经历,考查是否有开课经历。学校注意团队建设,培养后备资源,每年提供英语培训、出国进修机会,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3.3教材选取。教材的选取上主要考虑:教材是否包含教学大纲所有的内容;英文教材是否有中文译本;内容是否过时;内容深度是否适合本科教学以及课程资源是否丰富。目前高校常采用的经典原版计算机网络教材有两本,一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ndrewS.Tanenbaum所著的《ComputerNetworks》,二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JamesF.Kuroses所著的《ComputerNetworking-ATopDownApproach》,两教材均有中文译本。Tanenbaum所著教材按OSI七层参考模型来介绍,英文较简洁易懂,内容全面细致[4]。教材二采用了独创的自顶向下方法,从应用层开始沿协议栈向下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内容深入浅出,注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因特网将学生引入网络之门后,再强调基础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网络技术,目前更新至第七版。鉴于教材二的以上优势,本校采用其英文原版作为计算机网络双语课的教材,中文译本为参考教材。根据本科教学大纲要求,主要讲解第一到五章网络体系结构的五个层次,选讲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安全。3.4中英教学比例。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了指标含义:“用双语授课课程指标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学校文件也要求英文比例不低于50%,并鼓励全英文授课。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课件以英文为主,英文达80%,考试100%全英文试卷,根据学生专业要求和课时情况,以学生课上接收能力为主要参考课程讲解英文比例在50%上下,如一本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好、接收能力较强,英文比例会相对加大。通常在第一章的学习中会适当放慢速度,给学生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及时接收学生反馈,在后面章节进行适度调整。3.5资源平台。(a)(b)学生学习不应仅限于课堂,教材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辅助教学,采用sakai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课堂派”。Sakai平台2016-2017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的课程网站如图2(a)所示,某学期课堂派界面如图2(b)所示。站点除了满足教师日常教学所需的通知、花名册、点到、站点统计等,还包括资源分享、作业发放和批改、联系与测试以及讨论区等。如平台下级菜单“资源”,通常会给学生理论课程PPT、实验资源、复习讨论资源以及课程拓展等内容,供课前预习和学习参考。平台加深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动态和学习情况,有助于进行适时调整。3.6课程内容组织,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6],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学习效果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及教别人,多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如图3所示。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涵盖知识点多,课程内容丰富,加上双语教学部分需要翻译讲解,而总课时较有限,所以需要针对内容从知识点的大小和难易程度进行重新组织,并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即传统的以面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和慕课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5],如图4所示。对于一些归纳出来的基本知识点,较容易的知识点,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上教师再强调或以提问方式强化学习;对部分难易适中的知识点可让学生分组,同学合作制作几分钟的小视频,课上播放;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课堂集中讲解。混合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部分较易理解的知识点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课前学生自学,课堂分组讨论汇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课堂气氛也更加自由活跃,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3.7教学效果考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有自查、学生调查问卷和学校考察。自查主要是教师根据本学期上课情况、考试情况以及学生调查问卷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改正方法。学生调查问卷遵循自愿原则,采取不记名答卷方式,每学期课程结课后,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参考教育部高教司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教高函[2006]73号),结合本校情况进行设计。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认为上课及试卷英语比例、对此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评价,以及对双语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由教务处组织考察,如进行平时课堂督导、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期末匿名评教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给出量化的评价,督促老师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达不到课程教学要求的双语课程予以取消。对学生的考评,也从平时参加讨论、分配项目完成情况等考虑,增加平时考核比例,减少学生押题的侥幸心理,减少考前突击,提高学习效果。
4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
经过近年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思考了以下一些问题。教师能力提升,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先决条件。教师是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英语能力,教师教学水平和英语交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注重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创造机会和平台让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培训或出国访问;注重引进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后备力量,甚至通过合作办学等项目直接聘请外国教师授课;另外,注重教师团队建设,进行课程建设。灵活的教学模式,合理的课堂组织。双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调动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和参与度;结合现代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合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课堂派等平台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资源模式,注重提高和学生的交流程度,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并进行适时调整;重新对课程内容组织和整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对不同难易程度和大小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最终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好的关键,不断实践和探索,进行教学改革,让有意愿进行双语学习的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并结合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实践和探索,培养合格的国际型人才是双语教学的目的。
5结束语
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可以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从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通过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创造良好教学环境,进行良好的引导,结合内容难易度采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角色转换等混合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内在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莹莹 贾慧娟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思维的培养
- 下一篇:数据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