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几点认识
时间:2022-05-29 03:47:56
导语: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几点认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几点教学问题,主要包括缺少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较不合理、教学方式有待改进、评价方式较不科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几点完善对策,比如树立创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教学模块、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互联网+”资源平台、应用科学的评价方式等,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顺利进行,将“互联网+”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学网络普及化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计算机教学;完善对策
在科学技术的强大推动下,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应用,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大大加快了教学改革进度,备受高校计算机教师的重视。基于“互联网+”背景,加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并充分彰显“互联网+”的应用价值,确保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趋势顺应时展需求,进而赋予高校计算机教学开展全新的生命力。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的特点
第一,网络普及化。结合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超过了7.5亿,网络普及率已经高达62%,全国同比网络宽度接入率提升速度极其迅猛,我国诸多高校的全网络覆盖基本已经实现,所以网络普及化,已经成为了显著的社会现场之一。第二,网络大众化。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涌现出了较多的智能化产品,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快了社会节奏。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应用网络的频率明显加快,尤其在网络下载、网络娱乐等方面,大大加快了互联网的大众化程度。第三,网络功能化。借助网络,可以大大提高海量数据的传输效率,满足即时即讯要求,在网络查询的帮助下获取所需资源。在高校中,网络技术的优越性极其显著,不仅大大提高了文件数据传输效率,也推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网络化目标的实现。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长远的发展历程,但是在实际上,一些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比较根深蒂固,创新意识严重缺失,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再加上一些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学生很难应对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内容与网络发展形式出现了极大的差异。(二)课程设置较不合理。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在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教学的设置与时展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雷同,没有合理区分学生的专业,进而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三)教学方式有待改进。目前,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的作用,可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还有一些教师对“互联网+”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仍然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积极进行创新,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水平始终停滞不前,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弱化。此外,一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没有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很难保证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四)评价方式较不科学。在计算机教学中,评价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对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上,评价方式的合理性难以保证,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笔试成绩,没有对实践考试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而且也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评价过程中,部分在整体成绩的评定中,没有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平时成绩等纳入其中,进而严重影响着评价方式的公正性、客观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完善对策
(一)树立创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发展水平也正在迅速加快,一旦高校计算机教学不及时做出改变,极容易与时展形式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在“互联网+”思想实施的影响下,推动高校涌现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模式,虽然促进了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要想积极抓住机遇、并勇敢地迎接挑战,必须要加强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基于创新高度,不断强化教学改革。比如:对于《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教学来说,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引导性角色,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机会,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此外,在各类计算机软件普及的影响下,教师要加以广泛应用,将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上来,并为学生课后预习创造一定的便利性,进而打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空间。(二)优化课程教学模块。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过程中,高校必须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不断优化和设计课程模块。计算机教师要从学生的不同专业和特点出发,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块教育的构建。比如对于机械类学生,在模块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未来要从事的岗位,引导学生充分掌握CAD;而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动画设计方面的讲解,实现计算机知识和自身专业知识的高效整合,进一步统一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结合专业需求,确保计算机技能水平的稳步提升。(三)创新教学模式。现阶段,高校计算机教学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之中,要想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必须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高校必须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配套可行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在一起,每个期末要结合期末成绩、期末成绩的相应比例进行划分。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试旨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查,其等级主要是针对学生日常课堂出勤和课程表现,借助分块测验的开展,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此外,高校还要将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提升上来,投入充足的资金,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构建一定的保障,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引导计算机教师深入到企业之中进行学习,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策略,进而为促进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开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构建“互联网+”资源平台。高校要加强“互联网+”的应用,以此来构建资源平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为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教师要加强QQ群和微信群的构建,借助通讯平台,合理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也可以借助沟通平台,及时向老师咨询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线上评价和反馈,保证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五)应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要注重应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在计算机考核方法中,要善于将笔试和实践考试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从考试内容和实际环境出发,对实践考试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注重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平时成绩等纳入到整体成绩之中,确保评价方式的公正性、客观性。
四、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必须要注重计算机教学改革,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彰显出“互联网+”的价值,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凯,李萌,王莉利,杨王黎,杨永.“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11):95-97.
[2]卢小华,刘静.“互联网+”时代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山西工商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18,49(18):35-36.
[3]赵月玲,刘莉莉,裴欣彤.“互联网+”时代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8,26(03):81-83.
[4]朱莹莺,龚玮玮.“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4):208.
[5]高建华,鲁恩铭,曾晴.“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J].农业网络信息,2017(10):103-105.
[6]郭晓利,赵双文,王秀磊.“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7,33(9):75.
作者:任永琼 季文文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研究
- 下一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探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