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计算机教学研究
时间:2022-02-20 10:30:41
导语:高职学生计算机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一个时代,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信息。在今天,没有什么人或什么事是跟网络、数据无关的。可以说数据流如同一条“生命之河”无声无息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而高职教育,作为教育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直有着重要的贡献力量。社会风向标的转变使得教育活动也随之而变,如何在今天大数据的冲击下做好高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问题,“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人于人的距离,将所有的信息囊括到一个平台中,充分的诠释了“共享”、“信息”、“高速”、“大数据”这些词汇的意义。到今天,网络已经进化到我们的掌中宝“手机”,只要有它,任何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而且它进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是什么概况任谁也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技术一直是支撑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要想在未来的网络时代中占据先机就必须在技术上取得强大且源源不断的支持。而这就需要教育行业提前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计划,为整个网络产业培养出从一线到高层的全部人才,如此才能确保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1计算机专业的概况与前景
1.1概况。1.1.1计算机的概念。说到计算机,人们一般会首先想到“电脑”,也就是计算机最初的形态。这是普遍的大众认识。计算这个概念最初来自于“结绳记事”这一类简单的记忆、算术性活动,也是人们最初发明计算的目的——用来完成人脑无法快速完成的计算活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也是基于此诞生于美国人“约翰•冯•诺依曼”之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发展越来越快。主要体现在:体积缩小、计算速度加快、逻辑性增强、存储量加大、处理能力深化这几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由最初的大块头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掌中宝“手机”。未来会向“分子”、“量子”、“纳米”阶段继续进化。1.1.2计算机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普遍存在的学科——计算机专业近年来在我国教育行业的普及和发展是迅速的。但是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并不是非常准确。目前计算机可以说是一个大专业,内部分为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工程”、“软件设计”、“信息安全”等诸多围绕计算机而展开的分支学科。它们在基础知识、专业导论方面具有共性,但是在后续大发展中分别走向不同的学科。同时,由于计算机的构成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因而专业学科的发展也是从硬件设施的生产、维修和软件设备的设计开发、维护这两大方向衍生开来的。1.2前景。由于计算机的突出特征就是“数据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这三个方面,因此无论如何发展总是要围绕着这三个核心展开。目前就计算机本身而言其主要发展前景在“硬件”和“软件”两大放面,未来硬件的技术质量要求会朝着“高”、“精”、“尖”这三个方面发展,而软件则会对代码的深度和复杂度进行不断提升。从计算机专业而言,主要是分为普通性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普通技术人才主要是围绕以手机、电脑为核心的大众化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而高端技术人才主要是为我国国防建设、宇宙空间探索等军事科研项目服务。二者都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力量。
2高职教学活动的特点
上文对计算机和计算机专业的概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作为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即有其职能整体所有的共性,也有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环节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2.1学生群体的特点。首先,从个人的价值观方面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和一般院校的学生并无太大差异,同样对社会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认识并且追求个性化、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又包含其他个性的特征。其次,是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上有较大不同。由于高考是一件集个人努力与后天运气为一体的活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必须是在适合自己的方法、方式的前提下,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问题,也是不利于高考的主要构成方面,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最后,是在短时间内的思维活动有所不同。他们之所以选择高职院校的原因是在高考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与本科院校失之交臂,如此的落差会在心理活动中造成一定的“挫败感”、“自卑感”、“怀疑论”等情况,这些情况存在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但多少都会有。2.2课程体系的特点。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为我国一线技术行业培养人才,因此从构成比例而言,课程的实践性要远超于理论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远超于本科院校或其他教育环节,这是由其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求所致。但是丰富的实践活动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研究方面就存在不足,再加之教学活动的偏向性使得理论会对整个教学活动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掣肘作用。
3大数据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冲击
3.1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近年来已经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对其进行一个简单概念的界定,那就是:超出一般计算机单独所能够处理的范围的数据。这是因为从数据的存储、获取、管理、分析这些方面来看,大数据的自身数据范围远远超过普通数据的范围,因此称其为“大数据”。3.2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的特征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数据容量,由于大数据容量之大使得其原本的价值就高于一般数据,再加之数据潜在的价值,通过深度发掘后会有大幅度的增值;二是种类,大数据的大不仅仅体现在数据流的大,更是因为其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数据类型;三是共享的速度,在网络最初发展的阶段,能够得到一份信息就可以成为决胜的关键,但是今天大家都可以得到信息数据,前提是谁早谁就抢占了先机,因此数据共享的速度也非常关键;四是数据的真实性,由于大数据包含的数据量非常大,因而其真实性决定了这份数据的存在意义;五是复杂性,因为大、因为多、因为逻辑强,使得计算机处理大数据的难度不断增加,也就从侧面反应出了大数据的复杂性。
4如何做好大数据下高职计算机的教学
通过上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课程体系的分析,以及对大数据的概念、特征的界定,对此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大数据下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才是研究的核心,进而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做好这项教学活动是问题的关键。对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4.1转变思想理念。思想理念决定人的客观行动,因此要在实践中改革首先要在思维意识上改变。对于大数据下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而言,并不是知晓这个概念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和要求去正确认识这个新的事物,认识它的内涵、意义、作用、特征、要求等,做到对它全方位又深刻的认识。其次是要根据大数据来形成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思维。从大数据到大数据影响下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整个思维体系的转变才算真正的转变。4.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整个高职教育的核心活动,而教学活动的核心自然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此重要的教学手段,自然是要随着社会的需求,受众群体的转变而转变。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专业相较于之前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如果还是墨守成规的话不但不会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因此,根据大数据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变化而转变教学方法是首要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专业新的变化,其次根据新的变化在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调整,最后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紧跟时代变化却又彰显院校特色的教学方法来。4.3探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是对教师的要求,相应的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我接受,学习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要变自然学习方法也要调整。不同的是教学方法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具有群体性和普遍性,而学习方法则是使用于学生个人的,因而要强调对学生本身的适合性。由于高考的失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借此机会正好进行全面的探索和调整,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的效率。4.4搭建实践平台。改变意识,调整教师和学生的方法,接下来就是平台机构的建立。和高职院校培养注重实践性的学生目标如出一辙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当然理论性也很强。但是由于高职教育本身和学生自身基础的原因,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中坚型人才,因此理论知识要扎实但不会过于深奥,反而是实践操作程度是学生日后就业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搭建一个信息资源共享,实践操作机会众多的互联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熟练技能,一举多得。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数据下高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改革的探讨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计算机为硬件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软件核心的行业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转变思想,改革技术,培养储备人才,为未来的发展抢占先机,蓄积人才,提供技术,为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抓住契机。
参考文献:
[1]戴香玉,谢林勇.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过程化教学改革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12):179-180+182.
[2]梁家政.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6(4):287-288.
[3]唐建国.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福建电脑,2016,32(9):146+180.
[4]吴郑龙.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知音励志,2016(16):24-25.
[5]谭冬平,王君妆.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1):69-70.
[6]杨立超.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创新研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78.
作者:魏军 单位: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 上一篇:计算机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研究
- 下一篇: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