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初探

时间:2022-12-25 04:12:47

导语: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初探

【摘要】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互联方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专业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同时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注重校企深度融合、实行“多证书”模式、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以及利用大数据等几点建议,从而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互联网+”近年来,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北京智联友道、北京慧科、山东师创等多家企业开展“2+1”校企联合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成效显著。但新形势下,尤其在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能顺应国家倡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势,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也成为我们思考和探索的目标。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互联方向)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分析,得到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互联方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握不到位

一直以来,我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把握不到位,所面向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而是专门针对那些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意图把他们培养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自主创业者,在很大程度上就忽略了对所有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创新创业过于注重理论教育

作为职业院校,我院教育教学经历了项目化等一系列教学改革,良好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以创新创业为内容的基础知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能有机融合在一起,如在全院开设的《职业素养》这门课程,我们只把它作为单独开设的一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而不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去领悟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注重实践,我们的创新创业理论才不会过时,才有适用性;只有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效性和能动性。

3.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并不仅仅是学习一两门课程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够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构建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有了系统而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专业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1.“互联网+”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这个源头就是思想意识,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创新创业观念,把日常学习到的片面的琐碎的知识转变到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层面上来。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才会对各种形式的就业有更好的理解,才会摒弃取易避难的传统就业观念,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不去盲目地追求那些工资性就业岗位。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也极大地促成了学生能够放手尝试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能够克服困难,不畏惧错误和失败。其次,将互联网的高科技手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互联网应用于教育形式多样,但与创新创业结合,本身则是进步的一种表现。它改变了传统的一所学校、一名老师、一间教室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利用智慧互联、移动终端向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带动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三,塑造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人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创新创业的道理上永不过时,但学生不仅要具备创业的思想和能力,还必须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坚忍不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

2.多举措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团队建设

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专业性和职业性,把职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通常,对教师的培训以岗前培训和顶岗锻炼为主。这些措施能在短时间内促成教师的专业化,但不能促成教师的精英化。而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我们鼓励和选派合适的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企业操作规程,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这样有利于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利用省培和国培机会,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全国各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班,吸收前沿的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创新创业资讯动态,真正做到与教育发展潮流相接轨。

3.建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场所

万事开头难。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创办和维系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学院可以利用各类资源,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时聘请成功的企业家或校友到校内进行创新创业事迹报告,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心得交流。另外,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也是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较好的形式。大赛能够为参赛者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思维、体验创业实战、提高创业能力的平台。依托该平台,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大赛准备过程中,对整个的流程有切身的体会,通过紧张激烈的现场答辩、创新作品展示等环节,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标。平台之外,学生能够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切磋交流,大大提高了实践技能。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1.校企深度融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自2008年至今,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形式下,通过订单式培养已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近2000人。多年的合作换来校企之间的互信互利,以此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服务于企业的实践本领,而且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而深度融合的表现就在于企业人员和学院教师之间能够通力合作,通过研发各类实际应用项目,解决企业当下遇到的各类技术瓶颈;而企业人员又能够在学院授课把实践操作中的技术难点、心理反应以及创新思维等传授给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学生能够在思维中建立起对创新创业的概念及认识,最后能够萌生创新创业的想法。

2.“多证书”模式创新

以往学生只要达到学院的各项规定就可以顺利毕业,学院没有要求学生考取各级各类的证书,而在新的形势下,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行业资格,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鼓励学生适时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网页设计师、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装调员等职业资格认证书,学院对考取各级各类证书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学院将是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评价学生创新的具体准则之一,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实践基础。

3.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我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此平台学生能够快速熟悉创业流程。可以开展各类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如2016年8月份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的齐鲁创客大赛,我院共有5件作品进入决赛,分别获得了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和两项三等奖的好成绩。这种实实在在的创业设计大赛,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体验创业过程以及提高创业能力的平台。另外,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站,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开通创业QQ交流群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师生之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与分享,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4.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

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引入大数据技术能够从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实践环节等方面改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人才质量。具体表现在:在课程学习方面,大数据能够丰富课程各类知识点的相关资源,创新课堂学习模式,训练创业者思维反应;在操作实践方面,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轻松建立丰富的创新创业数据库,针对现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数据资源,能够对已有的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并重新整合,寻找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浪潮已然在我院掀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依然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通过灌输“互联网+”的教育理念,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团队,建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场所等途径可以更快更好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在与校企深度融合中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实行“多证书”模式,为学生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探索性地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玄凌,乜晓燕,王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03):122.

[2]许于东,司玉娟.基于“互联网+”理念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高等教育,2017,(01):61.

[3]闵倩.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创先创业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

[4]蓝荣聪,陈永福.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70.

作者:韩蔚 李荣国 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