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在航空应急救援的应用及建议
时间:2022-05-06 10:19:11
导语:航站在航空应急救援的应用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航空应急救援特点
(一)范围广、速度快。以M-171直升机性能要求为参照,航空救援直升机覆盖半径在200公里左右为宜,以伊春航站为中心,覆盖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M-171直升机从接到报警到飞机离地,大概仅需20分钟,以最远200公里的距离计算,飞机需要1小时到达,可作业时间1小时30分后返回基地。(二)空中侦查视野开阔,侦查信息详实。利用直升机进行空中观察,是应用森林防火的常用手段,空中有效观察距离远超其他侦察工具,在电力巡线、防汛救灾中使用也比较广泛,通过空中抵近侦查,可以迅速掌握灾情信息,能够较全面掌握周边情况,为下步救援的开展提供详细资料。
二、新时期我站航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的技术手段
为全面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我站努力提升航空应急救援手段。(一)封冻期开展消防水车注水,解决吊桶取水难题。伊春林区封冻期长,每年5月河水才能消融,吊桶取水难度大,为此,采用消防吊桶注水系统,用消防水车为吊桶注水,然后开展吊桶洒水作业。(二)开展“人机车”一体化救援模式。利用M-26大型直升机,机载两辆全地形车和40名扑火队员,M-171直升机外吊挂一辆全地形车,内载12名扑火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火场,实施快速扑救。(三)开展大型直升机外吊挂防汛物资,封堵决口。M-26大型直升机可高质量地完成外调挂(石笼、集装箱、勾机、推土机、沙袋)等,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大型直升机吊装沙袋封堵堤坝决口,极大地提高了抢险效率,为封堵弥河大堤决口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开展夜航训练。在传统的森林火灾扑救中,按照空管的相关规定,还没有开展过夜航飞行,这就导致在最佳的扑救时机中,错失良机。今年我站分别在本场、林都机场和大平台机降场实施夜航训练,达到了预期效果,标志着伊春航站已具备夜航保障能力,大大地发挥航空救援的空中优势,提高了航空应急保障能力。
(一)观念陈旧,对职能定位的认识理解还不够深入。转隶以后,老思维、老套路、老办法还不同程度存在,新观念、新思想、新作风还没有完全体现起来,思想观念还相对滞后,上级机关对航空应急救援工作还没有具体实施意见,工作人员对职能定位的认识理解还不够深,还没能从单一的航空护林工作向航空应急救援工作的思想转变。(二)飞机配备专业救援设备不足。以今年我站驻防飞机来看,同以往一样,仍以航空消防为主,飞机都不具备航空应急条件。所有执行任务的飞机都没有配备绞车、担架、吊篮。一旦公路救援、水上救援或应对突发事件,无法开展。(三)从事航空救援专业人才缺乏。各航站专业技术人员断档比较严重,新招的工作人员没有3~5年无法胜任本职工作。进入航空应急救援工作以来,所有人员都没有系统学习应急救援知识,开展救援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具备专业知识。
四、航站在开展航空应急救援事业的建议
(一)配强飞机和专业设备,组织航空应急培训工作。将通航公司和航站纳入培训体系,来站执行任务的机组配齐专业设备,机组人员和航站工作人员都具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知识,从事救援工作做到科学决策,有序进行。(二)加强应急救援训练,提高实战能力。常态开展野外巡护救援、吊桶灭火、消防水车注水、人机车一体化、投放物资等应急课目训练,组织开展实战化集训,立足直升机平台,推进应急救援科学化。(三)建议为航站增加夜航设备。如果航站没有夜航设备,来站执行任务的机组均掌握日落前20分钟飞机落地,这就经常导致耽误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航空护林体系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应急救援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各项应急救援手段都在相应开展,随着应急救援空域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航站承担的任务将会更重,我们更要在提高航空救援手段上下工夫,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宝柱,孙继生.对我国航空护林发展问题的思考[J].森林防火,2004(04):38-40.
[2]曹鹏福.新时期航空护林工作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J].森林防火,2016(06):49-51.
作者:魏衍强 单位:黑龙江省伊春航空护林站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5G通信技术分析
-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止推轴承故障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