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交替传译”课程的运用
时间:2022-08-09 10:24:36
导语:多媒体在“交替传译”课程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媒体在大学课堂中越来越受欢迎,甚至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工具包括图片、幻灯片、电影片段和录音等,这些工具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理论以及“交替传译”课堂的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多媒体在大学英语“交替传译”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简述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而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及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同时为其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RichardE.Mayer(2001)通过调查证实了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教学效果更佳,见图1。图1: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柱状图的白色部分为传统教学模式下(讲授文本)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黑色部分在教学中为加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文件产生的答题正确率,后者的正确率普遍高于前者。可见,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环境适应性要求很高的交替传译课程来说,其训练更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RichardE.Mayer2001)。
二、将多媒体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有以上优势是因为其背后有诸多教学理论的支持。首先,学生需要通过处理信息内化所学知识,而这一信息处理的过程能够在多媒体的参与下更加高效。其次,对多媒体的利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M.Gagn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于解释学习过程(DuanLian&SongXiu-zhen2011),如图2所示。学生的反应与教学工具的使用最终需要以信息理论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将信息理论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图2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从实时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变的过程,该过程是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的重要步骤。传统课堂中单向的信息传播很难使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实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而多媒体材料却能够将课堂知识与认知互动“打包”在一起,为长期记忆的形成“添砖加瓦”。例如,硬件方面,大学英语“交替传译”课一人一耳机、一人一电脑、一人一话筒;软件方面,运用师生互动软件:讲台上的教师可以通过管理员软件直接控制所有学生的电脑,而且可以在学生练习时计时,控制学生练习的时间。录制结束后,教师能够选择任意学生的录音播放。这一环境直接模拟交替传译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形成长期记忆的最佳状态。(二)多媒体教学理论。RichardE.Mayer(2001)提出了诸多多媒体教学理论,如时间接近理论(TemporalContiguityThe-ory)、相关理论(CoherenceTheory)、形式理论(ModalityTheory)等,它们同样也适用于“交替传译”课程教学。时间接近理论是指文本、图像、视频在时间上同时使用比相继使用的教学效果更佳。在实际交替传译现场,译员需同时处理当场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因此,在“交替传译”课上,同时呈现所有的教学材料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熟悉现场操作,积累经验。相关理论认为不相关的文本或图像反而会减弱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学中所选教学材料具有相关性,从而发挥最佳效果。“交替传译”课程大多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如环境工程、生物科技、建筑知识等)展开,而每堂课上用到的多媒体材料也紧扣主题,无论是练习音频,还是科普视频,亦或是课外拓展资料,无不紧贴每一课的主题,这样的高度相关性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将实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能力。形式理论提出利用视频材料中的直接音频材料比字幕材料的教学效果更佳,认为学生直接听视频中的台词比看字幕学到得多。“交替传译”课堂旨在培养能在现场通过听进行翻译的译员,现场翻译所能凭借的唯一实时材料只有讲话人的发言,因此,译员最需要训练的是英语听力。教师在课堂上所选用的视频不应带字幕,相关拓展视频也需舍弃字幕,以达到一定的听力训练强度;在课后,也应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避免参考字幕。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已不新鲜,但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何影响学习效果及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三、“交替传译”课堂的教学设计
在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后,笔者尝试探讨如何才能实现多媒体参与其中的教学设计的效果最大化。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网络健康、数据生态系统及技术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如图3所示的教学设计方案(JunJin,YuZhang&YongzhenLi2010):图3:教学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教学设计分为初始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三个步骤,以下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初始分析。初始分析指实际设计之前的分析,包括教学分析和设定教学目标。“交替传译”课上,教学分析包括多媒体材料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分析,以及提出并解决问题。多媒体材料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在前文已多有提及,“提出并解决问题”部分可能包括的问题有:多媒体占比多少最为合适?多媒体材料选择、调整、应用的根据是什么?教学效果如何测量?笔者认为,在“交替传译”课堂中,多媒体材料的比重应比传统教学材料更大,因为这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旨在培养集翻译技巧与临场应变能力为一体的口译人才。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已蕴含于前文中:多媒体材料需要彼此相关,在时间上接近,并舍弃字幕,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善。其中,调整的对象包括学习条件、学习方法、自学方法以及要求掌握知识的程度等。(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初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包括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介与资源的选择与辅助教学提议设计。教学策略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总结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媒介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制订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具体主题之后,慎重选择多媒体材料,推荐给学生的课后拓展资料也需要符合标准。具体到“交替传译”课程中,可以根据目标或实际操作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中包含的教学过程中的步骤、方法、形式、媒介等。如在以“生物工程”为主题的课堂中,可以选择基因工程国际会议的现场发言、生物领域的新闻报道、生物学家采访片段视频等作为多媒体材料。学生完成一项口译练习之后,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录音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或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指出其中的优、缺点。教师可以以最新基因技术———CRISPR(基因编辑)的资料,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在下堂课开课前互相交流。(三)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教学评估包括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两项。以“交替传译”课程为例,评估学习效果的方法可以是在下课前做一次练习,所设计的练习应包含之前所有练习中预估会出现的错误(这需要教师提前对所有练习了如指掌,并提前预估所有难点和问题,由简到难),以考查学生是否解决了之前的难点。而评估教学质量则可以采取让学生填写教学质量问卷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点评教师的优、缺点,或实行同行听课制度,让其他教师通过听课为授课教师评估写点评,并开会交流讨论。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的常态。多媒体凭借其可视性和可调整性在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诸多教学理论支持了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有着明显优势,不断推动着该课程的发展。
作者:房纯倩 高军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教学法的运用
-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