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2-24 03:12:54
导语: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为了在高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单独开设的一门必修学科。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入手,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反思
1信息技术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日益重要,开设课目顺理成章,培养熟练掌握新兴科技能力的人才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尚未形成成熟固定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无章可循,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此间利弊众说纷纭,虽然课程教授不必循规蹈矩,但是在未知道路摸索前进难免会出现偏差。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优势作用发挥得当,就会使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新课改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成为会考学科。但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教师教学设立了重重难关,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是否能学以致用的关键。
2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别于其他早已成型的传统学科,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学科,是处于发展中的学科。尤其在我国,信息技术学科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光芒内敛,需要精心雕琢才能光芒万丈。2.1教学体系不完善: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这一新兴学科在教研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尚未能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完整教学体系。这一学科的师资力量也过于单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的现象十分普遍。旧有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要求,也无法适应其过快的发展速度,种种矛盾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2.2学生知识水平存在差异: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高新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过于频繁,这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导致学生获得得教学信息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水涨船高,家中有电脑,兜中有手机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当代的高中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多年的科技产品,但由于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接触,没有正规的理念和系统的学习,学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2.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学生认知的时间短、普及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特点,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最快,刚一接触这门学科,兴趣油然而增。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却会令老师大失所望,大部分学生对电脑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娱乐上,真正去学习系统的信息知识和规范化操作时,新鲜感过后便兴趣大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会考科目,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教师教研,提高教学水平
3.1教师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是由师范类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担任教师,尽管他们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几乎都是教学经验很少的年轻教师,且没有固定成型的教学模式供他们借鉴,所以他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感悟,其难度可想而知。新课程培训在新课改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此,各级教育部门应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活动。教师应借此机会借鉴其他学科成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模式。学校方面应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条件许可的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写校本课程、组织优质课等多种教研方式,努力探索适合各校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3.2联系理论知识,重视生活实践:信息技术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冲击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工具的单向的、灌输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辅相成的工具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强调研究性、自主性和协作性。课程的目的不止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一门技术,而且要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利用这门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趣味、多样等许多特点,对沿袭多年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是一次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转变教育思想,尝试创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江定国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 上一篇:企业网络安全现状与防御措施
- 下一篇:技工院校档案管理水平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