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探究论文

时间:2022-11-26 09:09:00

导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探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但研究发现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加工装配的低阶段,获得较低的利益。因此本文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出发,提出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又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国际分工;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加速,使得“国界”的概念在这个扁平世界上日益淡化,与此同时国际分工也发生了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分工向跨国公司主导的基于产品内的国际分工转变。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并在贸易自由化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得以进入这种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合和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中国参与新国际分工的现状

①中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355亿元到2007年的166740亿元,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一个穷国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加工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在新国际分工中处于产品加工装配阶段。虽然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站在世界前列,但是看一个国家在新的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还得看一个国家的贸易内容。总体看来,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占有绝对比重,出口则以消费品为主。

③在新国际分工的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等特殊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跨国公司纷纷把某些产业或产品的某些价值链环节转移到中国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中国的制造业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统计数据也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多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组装以及部分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上。也就是说中国是以劳动力这种低素质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最低层次,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最低的利益。中国现在正处在新国际分工“微笑曲线”的最低点。而国际分工的巨额利益则被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美日等拥有大量跨国公司的发达国家获取。

2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中国国际分工地位

2.1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无论从现今国际分工的主体、新贸易壁垒、贸易摩擦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很有必要。

①跨国公司主导新国际分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通过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资源整合,将世界各国纳入一体化分工网络,成为国际水平分工的一部分。跨国公司往往将最终产品分解为若干价值增值环节,按照不同生产环节的要素需求特征考虑市场需求分布、运输成本等影响因素,通过FDI等手段将这些生产环节配置到具有不同特征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跨国公司建立的全球生产经营体系,中国及其企业因此面对着一系列全新的情况,实现全球分工的主要方式已经不再是国际贸易,而是跨国投资、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因此参与国际竞争应该是全方位的。

②新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的存在需要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根据一般规律,当一国某一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时会推行自由贸易,反之就会推行保护贸易。所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服装业、家电业,出口到发达国家,会遭受到贸易保护,新型的贸易壁垒如技术性、环境、社会责任、动物福利等的存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由于中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打的是价格战,所以本来获得的利润就很低,再加上贸易壁垒的存在,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难上加难。

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大量贸易顺差、外贸依存度大使得贸易摩擦不断,导致国家间贸易关系复杂,在一定程度经济冲突演变成政治冲突。这些都不利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③对外直接投资,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开展相关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可以将高耗能、低收益的产业或已经成熟的技术转移到其他有需求国家或地区,使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与传统技术得以消化,国内市场可以更专注于发展新产业,从而来实现我国的传统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同时,通过技术密集型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2.2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

①良好的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奠定稳固的基础。良好的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资本跨越了国界,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金融自由化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发达的金融市场将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紧密地联系起来,资金的流动几乎不存在障碍,国际资本环境较为宽松,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WTO对各项国际经济活动做出相应的规定,并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规范机制,维护了国际经济活动秩序,为营造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除了局部地区有冲突之外,国际政治局势基本上处于平稳状态,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比较稳定。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基本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增多。

②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有力的保障。一个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联系,特别是该国的综合国力对国际直接投资起到关键的作用。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78年至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9.88%,远远大于世界同期的3.3%。GDP可以较好地体现一国的经济实力。

此外,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与完善。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中国部分企业的成长壮大为对外直接投资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一批基础稳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及集团通过国际化经营,成功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成为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这些企业率先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及跨国经营,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其他企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增强了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总体的国际竞争力。

3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对策

积极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来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努力。

3.1政府层面

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而且要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支持。

①建立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要得到顺利的开展,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政府可以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管理协调机构,建立规范、高效的宏观管理运作体系,严格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前置审批,建立统一的审批标准,简化审批的内容与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同时也要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监管力度,防止不必要的资产流失。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实践走在立法之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立法工作明显滞后。所以,也应该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②加大政策支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许多企业还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企业要走出去,光靠企业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可以为那些“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应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贷款、低息与贴息贷款、信用担保等,并逐步开展国际保险业务,以此来防范投资风险。

③加大人才培养。对外直接投资除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外,还缺乏相应的人才。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企业要走出去,就必须要有有思想、有胆魄的管理人才,必须有会计、金融、国际法、语言等专业人才。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3.2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要综合的地考虑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远利益来制定企业的对外投资战略,选择好区位和产业,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

①资源导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在劳动力资源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中国其他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木材等)还是比较匮乏。一国经济要持续增长,企业要有长远利益,就必须对外寻求资源,进行直接投资,主要区位是发展中国家。②边缘产业转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国内较成熟的企业想要转移出去,首选当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内较成熟的企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只能向那些劳动力成本低、技术不成熟的国家转移,在这些国家从事生产转配,,一方面解决了贸易壁垒的问题,使得中国与东道国的经济政治关系显著改善,另一方面实现了产业转移,是企业的国内产业进行技术升级,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做准备。③技术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发达国家。新国际分工中分工,技术特别是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等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而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还是处于加工、组装和制造等低端的价值链端点上。从现实情况来看,要提高国家分工的地位,我国应该以吸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紧跟世界潮流为目的,有战略、有步骤、有实效、有重点地发展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安礼伟,魏浩.跨国公司主导型国际分工及其理论创新初探[J].现代财经.2007,(11):69-71.

[2]汪斌,岳甚先.新型国际分工下的“世界工厂”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J].产业经济研究,2005,(2):180-184.

[3]魏澄荣.发展中国家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04,(5):10-11.

[4]魏澄荣.以跨国公司为传导提升福建省国际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82-87.

[5]魏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8,(6):38-39.

[6]徐康宁,陈健.国际生产网络与新国际分工[J].国际经济评论,2007,(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