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1-22 10:48:30
导语: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满足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大力加强投资学专业建设,通过融合金融科技前沿和传统金融理论,将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前沿科技内容纳入投资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金融科技课程群,夯实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和加强金融科技师资队伍建设等,培养高级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金融科技;投资专业;人才培养
金融科技是当前金融业以及金融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关注对象和话题。金融科技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万物互联的大环境下,积极与金融领域融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流程、应用或业务模式,改变了既有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生态,引起了金融各业的变革。金融科技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创造便捷性、低成本、普惠性和智能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于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现状,必须加强现有投资专业建设,以适应金融科技环境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切实推进金融科技在高校落地,从理论基础、应用创新和未来发展角度深入探索与实践,为高校金融投资专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为国家培养高级金融复合应用型人才[1]。
一、金融科技发展对投资人才需求影响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投资领域的影响。金融+科技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能够形成深度化学反应的创新。当前,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型的技术为基石,以金融业务为载体,正改变着金融传统经营模式,并成为金融业转型的最强推动力。金融科技究竟通过哪些渠道影响金融投资领域呢?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加工判断后,提取有效数据信息再反馈给金融机构,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驱动金融智能化发展[2]。智能投顾,就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而来的,如工商银行的“AI投”、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和国信证券的“金太阳智投”等,这些智能投顾能够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提供定制化的理财服务和资管服务。其次,大数据技术对金融活动中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分类存储和深度挖掘,在客户认证、精准营销、融资授信决策、风险控制和量化交易等应用场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能够重构金融行业底层架构,正在试水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清算、票据交易、供应链金融和征信等领域,它将构建一种全新的金融底层技术,颠覆现有的金融生态。(二)高校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趋势。为了培养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投资人才,全球多所大学纷纷设置了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如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外高校于2017年先后推出全新的金融科技线上课程。该课程不仅探讨比特币与人工智能等热点话题,还深入剖析由科技引发的金融体系自身的结构变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于2018年1月首次推出了区块链软件课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结算和清算成本,有利于数字货币的开发和应用。为了提高区块链技术的理论教学质量,不少大学紧跟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投资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转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也正在计划为学生提供区块链技术课程。2017年1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金融科技公司联手,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专业群建设。2017年9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金融科技系,一手抓金融科技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一手抓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打造创新引领的金融科技教育实验区。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我国BAT旗下拥有金融牌照的子公司,如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等,对于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数量每年呈直线上升趋势。预计未来5~10年,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尽管我国金融人才数量众多,但缺乏跨学科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因此,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金融教育如何培养科技与金融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金融学科教育教学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于2017年底开始对投资专业进行大力改革,即融合金融科技前沿和传统金融理论,将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前沿科技内容纳入金融与投资专业教学体系,夯实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拓展理论联系实践的途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建设等,以适应金融科技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弥补金融创新浪潮中的人才短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投资专业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和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型专业。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投资专业建设水平,如何培养有效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投资人才,是金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以教育部规划金融类课程标准为契机,对投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既保留一定的传统、经典的投资专业课程,又将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相关的计算机编程、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形成支持学习金融科技的基础理论课程。人类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与人工智能设备进行沟通,让其按照人类的思维、命令去执行相应的金融业务、设计金融产品和程序化交易。以往,国内投资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学习宏观金融理论,由于缺乏金融科技的相关书籍、平台,在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弱,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金融企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在金融实验教学中加大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学习,如C、Python和R等语言,架构人类与人工智能设备对话和沟通的桥梁,进而提高投资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人工智能设备的能力。此外,组织业内专家和授课教师讨论和研究相关课程内容,增添教材之外的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教学内容,形成有效互补。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投资专业已基本满足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二)推动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建设。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更新和丰富金融科技理论教学内容是高校投资专业必须重视的工作。如果不具备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学生就无法快速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精尖人才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建设,首先开设了金融科技选修课,包括人工智能与金融投资、大数据分析与量化投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应用等课程。由于课程的教材和资料严重匮乏,因此,采用了微课程(8课时)的形式,将国内外的理论和网络资源整合成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通过近一年的课程建设,已形成较稳定的金融科技相关课程群。将传统金融投资知识融入现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展翻转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金融科技课程群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将继续在已开设的课程基础上,吸收更多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编写金融科技相关的教材,通过积累和沉淀,将其打造成常规课程。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跟上经济社会对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的节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金融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三)推进在线开放资源建设。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运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手段,融合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塑造新时代的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既能满足校内学生的即时学习、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又能供校外学生体验学习,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是教育部近年力推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规模网络共享课程。南京审计大学投资学在线开放课程于2017年9月上线,是投资学课程组在投资学校级慕课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设而成的,2017年3月获得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投资学在线开放课程吸收线上优质课程建设经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学习模块有机融合,并厘清投资学与其他投资专业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和衔接关系,形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动态、行业技术进步和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探索建设基于PC端、移动端、云共享和在线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介质,综合运用新形态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互补、混合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投资学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建立云平台,便于授课教师展示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讨论金融科技的影响和发展趋势,提升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运用邮件、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延伸课堂教学空间,与学生形成多维互动授课、答疑、交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建设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南京审计大学成功建成金融市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它是依托江苏省省级虚拟仿真培育项目,具有多层次、开放式和移动式的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功能,将线下实验教学嵌入线上实验平台,是“互联网+”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3]。金融市场虚拟仿真实验以证券、外汇和期货为实验对象,以交易过程、技术指标、量化投资、组合管理、衍生定价等为实验内容,借助金融科技、VR等科技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开展分层教学,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需要。主要包括:(1)应知应会。金融投资实验的基础、认知内容,满足初学者。(2)能力定制。以动手分析实验为主,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3)创新提高。将计算机语言、区块链、金融投资理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虚拟实验,解决现实中线下难以完成的实验,进而培养卓越创新金融人才。(四)建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促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是检验学生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分析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外在手段。金融企业和科技公司频频举办量化策略投资、人工智能竞赛,这实际上是其招募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赛内容,通过组织课内外竞赛活动,让学生将日常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演练中,利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内在潜能,使学生通过获得丰富的竞赛成功体验来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三、加强金融科技教学团队建设
金融科技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验需要教师的教授和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是培养符合金融科技发展需要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专业教师的自我提升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一是将金融科技与自己攻坚领域的理论知识融合,多参加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和会议,及时跟上金融科技的发展节奏,增加与最前沿金融科技人才沟通的机会。二是从实践着手,积极到金融科技公司调研,参与金融科技项目,使自身研究与最新的金融科技、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接轨。只有将教师个人发展与金融行业发展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推动金融科技教学团队建设[4]。
四、夯实金融科技实践教学基地
现代科技创新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5]。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与苏宁金融公司、南京证券、弘业期货等金融机构建立金融科技协同研究所,深入研究金融科技的理论、技术、发展和应用,并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的金融科技实习基地。投资专业学生在大一主修通识课;大二开始接触专业课和金融科技类课程;大三期间,邀请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或引入金融科技企业真实案例,让学生做实践项目,实现金融科技进入校园,增加产学研参与主体;而到了大四,学生则进入金融科技公司实习与就业。这有利于促进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实践金融科技领域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大学转型发展之路。
五、结语
在金融科技发展新形势下,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制订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探索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高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为投资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了一套创新模式,以期为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输送高级跨学科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
[2]乔海曙,杨彦宁.金融科技驱动下的金融智能化发展研究[J].求索,2017(9).
[3]杨晓,施於人,王国超.“互联网+实验教学”的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7).
[4]张敏锋.经济新常态、金融科技与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1).
[5]洪银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2014(1).
作者:严伟祥 张维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 上一篇:公共投资与财权的划分
- 下一篇: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