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空间探析
时间:2022-10-10 03:55:47
导语: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空间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带来了良好机遇,不仅突出地缘优势,还具有互补性,促进相关合作机制的完善。但是从合作空间看,包括政策、市场、机制等空间都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应不断拓展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空间,强化政策空间,推动政府三级联动;开拓市场空间,构建高效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提升机制空间,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掀起了我国对外合作的新潮流,其中农业投资合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农业发展大趋势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农业投资合作,既能形成优势互补,使我国和沿线国家都能高效发展农业,同时又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倡的全面开放格局,有利于促进中外农业投资合作规模,提高我国农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国内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参与战略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拓展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空间,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与沿线国家的资源互补,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并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新机遇
(一)不断增强我国农业对外合作的地缘优势。“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先后共有65个国家参与,包括中国、蒙古、俄罗斯、东南亚11国、南亚8国、西亚北非16国、中东欧16国、中亚5国、独联体6国,以及2019年3月新签署备忘录的意大利。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家几乎涵盖了整个亚洲大陆、东欧及北非。从地缘优势看,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中亚5国、东南亚11国相隔不远,甚至与不少国家交界,这为我国农业对外合作创设了一定的基本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的合作格局,进一步提升了中外交通便利性,使农产品运输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地缘优势会逐渐转化成社会资本优势,使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根据已有的合作成绩,我国与不少沿线国家在农业投资合作方面,已经形成了资源聚合、关税减免、技术交流、市场扩张、货币流通等诸多效应,进一步深化了相关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给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二)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农业产业、资源规模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具备了较大的互补性,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这是中外农业投资合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的战略推动,充分展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互补性,包括农业产业发展梯度的互补、农业生产要素的互补和农产品的互补。从实际情况看,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期,虽然沿线国家在邻国有一定的国际贸易和农业投资,但还没形成较大的规模,农业合作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互通互联水平有所提升,尤其是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之后,更是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投资合作的效应集聚带来了更大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互补性。(三)促进了中外农业投资合作机制的完善。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离不开机制的保障,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使得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机制得到较大程度的完善。以东南亚国家为例,早在200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就已开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这是一项惠及双边的降税计划,为后面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中国与老挝、越南、缅甸等三个交界国家实行贸易合作零关税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合作机制。在这种双边和多边农业合作机制的持续深化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此外,中国与较多的沿线国家以开放边境口岸、建设跨国工业园区、开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为载体,使得相互之间的农业投资合作得到了突飞猛进,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的跨境流通。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空间问题
(一)政策空间:缺少有效的合作政策支持。对于中外农业投资合作来说,政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政策是促进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催化剂,这就需要打造一定的政策空间。一般来说,农业国际合作对各国贸易、投资政策的依赖性很强,如果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撑,则合作难以持久。从实际情况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农业政策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有不少国家的农业政策只惠及国内,并未充分考虑到国际合作所带来的新问题,国际农业合作的政策协调力严重不足,各国的农业政策没有进行很好的对接,而产生矛盾时也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发展。(二)市场空间: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业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有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所制成。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开发得较晚,有些甚至还处在计划经济阶层,相对来说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农产品流通还不够顺畅,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等市场要素较为零碎,没有统一的合作规划,非关税壁垒等相关的贸易保护普遍存在,这对国际农业合作以及农产品的流通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在客观上影响到农业市场体系的发展,制约了国与国之间的农业贸易一体化进程。(三)机制空间:管理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缺失。机制对于农业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尤其是管理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都能直接影响到农业国际合作的发展前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沿线国家日益重视农业投资合作,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机制有所缺失,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不到位,对中外农业投资合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管理机制能够让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得到有力保障,利益协调机制则能平衡各方利益,防止国与国的利益冲突。当这两项核心机制缺失时,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将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益协调。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空间拓展策略
(一)强化政策空间,推动政府三级联动。首先,我国中央政府要注重“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程度,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持续完善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对于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要及时打破,防止农业市场分割,形成统一开放的农业市场体系;当在农业领域有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时,还要实施统筹安排计划,下发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中外农业投资合作金融支持政策,增强农业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抵抗能力。其次,省级政府应充分贯彻中央政府关于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指导精神,增进本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投资合作的相关政策对接,建设中外合资的农业合作示范区,或者通过有关渠道输出资金,在沿线国家建立农业合作企业或农业科技示范区,加快实施一些重大的合作项目,从而形成有序高效的农业国际合作模式。最后,地方政府要坚决拥护和贯彻落实中央、省级的农业合作政策,以本地区的实际为出发点,充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农业发展需求,利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地方政策模式,有效引导本地农业企业及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地方农业企业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农业生产与加工基地。(二)开拓市场空间,构建高效的农业合作发展模式。从我国当前农业“走出去”的现状看,应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各级与农业相关的科研单位为重点,以相关的社会服务组织为基础,不断创造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机会,开发重大的农业合作项目,培育农业贸易市场,在农业市场的支撑下建立起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提高中外农业投资合作水平。我国还要创新中外农业投资合作方式,调动起资源集聚效应,加快中外农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使农业市场空间的开拓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我国在促进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过程中,应基于市场开发的目的,建立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打破政府、市场和学界的界限,突出政府的市场引导作用,发挥科研单位的技术创新效应,使科技优势能够转化成市场优势,不断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发展的新局面。(三)提升机制空间,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首先,中外农业投资合作的基础是亚洲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都是亚洲国家,我国与亚洲的不少国家在农业合作方面有着长久的历史。我国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紧密结合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农业安全,积极维护整个亚洲的农业安全,深入参与沿线各国的农业开发计划,对有困难的国家伸出农业援助之手。我国还应主动完善农业国际合作的贸易冲突解决机制,推动亚洲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增进沿线国家对我国的信任程度。其次,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下行通道,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沿线各国关于农业合作的需求有所差异。我国应制定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层层推进为手段,将各国分为重要合作国家、次要合作国家和意向中的合作国家,积极协调中外农业投资合作中的各方利益。最后,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各省区在中外农业投资合作中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国应构建国内的区域协调机制,因地制宜突出各省区的农业产业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协调发展,共同为中外农业投资合作出力,提升我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全中.“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6):23-27.
[2]于海龙,张振.“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外合作的潜力、风险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8(2):108-112.
[3]李斐,杨枝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提升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16(10):31-40.
[4]肖卫东,詹琳.新时代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及关键举措[J].理论学刊,2018(3):67-76.
作者:樊华 单位:太原学院教务处
- 上一篇:投资由高增长到负增长的原因分析
- 下一篇: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