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本嵌入性投资决策论文
时间:2022-09-23 04:42:48
导语:技术资本嵌入性投资决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问题提出
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演进,都是按自身的客观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技术资本的发展规律亦是如此,致使对技术资本的投资决策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技术资本价值计量投资决策成为一个难题。而目前会计学中对技术资产的计量仍照搬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规则,忽略了技术资产自身所蕴涵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导致无形资产规则难以反映技术资产的真实价值,以至于出现决策失误和责任信托的混乱。而在财务学中,通常把资本作为研究起点和对象,资本转化为生产力问题成为研究的核心。在工业经济时代,财务学的战略性资本是财务资本,主要解决财务资本的合理筹集与配置。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传统的以财务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它忽略了技术和知识等新兴资本在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经营优势、促进企业高效率经营发挥的重要作用,技术资本所有者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也理应受到关注。
二、技术资本与企业的合约性质
兰玉杰(2004)曾指出现有的企业合约理论强调企业的合约性、合约的不完备性以及所有权的重要性,考察企业的合约性质必须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将内生出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然而,由于传统经济环境和体制的滞后性,已有的企业理论对企业的考察主要考虑的是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资本(李海舰、原磊,2005),而并未考虑技术、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本及其所有权安排。事实上,技术、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本的所有权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行为规范的建立、权力的界定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对企业产生更为直接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以技术资本所有权制度安排为例,技术入股作为企业技术资本培植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技术资本的形成,同时也就意味着技术资本产权的明确建立;而技术资本的产权特征,使直接利用这些要素资源时无法采用事前全部厘清的合约模式。可以把企业解释为由传统的物质设备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货币资本,以及新兴的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及其参与者之间组成的不完备合约。在缔结合约的过程中,各要素资本所有者应遵循地位平等和行为自愿的原则,努力实现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统一安排。企业合约性质的最大变化源于技术、知识、信息等无形资本成为企业重要的价值创造源泉,尤其是技术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技术资本的长期积累和其他要素资本长期进行协同合作专用性投资的结果。企业各所有者的合约交易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完成,而不同类型所有者的合约交易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交易机制完成。由于技术资本的性质和特征,其交易后必然产生剩余。
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活动需要技术资本,技术资本的产权特征只有在企业合约中才能得到体现。由于技术资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的约束,企业的这种合约关系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并通过技术资本协同整合来形成。在企业中,技术资本的难以被模仿性、价值优越性、自学习性等本质属性,决定了技术资本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形成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技术资本最主要的来源是隐藏在企业个体成员内部的默会知识,创造出某种特定的竞争优势。个体所掌握的专有技术尚未对外公开时,本身就较难被外人获取,因而也难以被模仿;而不同的企业,难以创造完全相同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预警、更新、巩固和提高的机制和机能。同时,通过企业技术资本的价值增值规律获得合约收益递增的效应。企业可以看作是要素资本的有机组合和各要素资本所有者签订的一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从企业现实实践看,所有权的合约安排实质是由人力资本、财务资本、物质资本、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等要素资本及其所有者之间长期互动、合作、博弈的结果。这种互动合作博弈关系将内生出企业的所有权安排,要求企业各所有者之间以最小化的成本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励相容,这在实践上主要通过构建企业治理结构来解决。换言之,企业合约不仅仅是企业的所有权归属,还包括企业所有权如何行使,其核心是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分享权在所有者之间的分配,而企业控制权和剩余分享权在所有者之间如何分配实质上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
三、技术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的特征性事实:技术入股
(一)技术资本的理论分析
企业从市场上购买必需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传统的物力、财力、人力、以及新兴的技术、知识和信息等。首先,登记账目以表明拥有其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然后,以对应的资本形式在企业中存在,转变为企业的要素资本是其在价值上的体现。显然,资本的产生起因于新兴产业生产和新生活方式的出现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形成于市场交易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罗福凯、永胜,2012),如图1所示。可以说,资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企业的要素资本都各有自己的产权特征。周其仁教授曾概括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1)人力资本天然归属个人;(2)人力资本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3)人力资本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而马克思认为,资本(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货币)具有垫支性、增值性、周转性等特征。从资本产生过程看,增值性、产权特性可能是资本的一般特征。下文将以技术入股为例,侧重探讨技术资本的产权形成,目的是为我国企业缺少自主技术产权问题提供启示性建议。
(二)技术资本的产权形成———以技术入股为例
从技术交易市场获取技术资产成为企业技术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与此对应,技术入股成为企业技术资本培植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企业技术资本形成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技术资本产权的明确建立。技术入股是购入技术资本的特殊培育形式。技术持有人或技术出资人首先将技术成果投资到目标公司,以股份证明取得股东地位,之后将相应的技术成果财产权转为公司所有,公司将该技术成果确认为无形资产,以协议价格计入公司资产(陈刚,2011)。技术成果入股时,技术成果的所有权转移有不同的形式:(1)使用权转移,所有权不转移,即合伙人分别以财务资本和技术成果出资;(2)仅转移部分所有权,由于技术成果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般在投资协议形成时予以约定;(3)完全转移所有权,即技术持有人将技术成果完全出售给企业。技术成果入股时,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需要考虑技术资产的高风险特性。一般来说,技术资产的所有权归企业直接所有,其风险也应由企业直接承担,剩余控制权应该将合同中未能详尽规定的经营活动的最终决策权赋予风险承担者,这并未改变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之间的分配关系。对于未能完全转移技术资产所有权的企业组织,由于与资产相关的风险未同时转移至企业,所以技术资产由其原所有者分享部分所有权做法是有效的,因为这样可以发挥技术资本产权的激励效应,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技术资产的有效利用也有重大的意义。
四、嵌入技术资本的公司治理和投资模式与整合机制
依公司治理的视角来看,股东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所有者”,拥有天然的权力直接参与或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行使经营权,经理人是其聘用的拥有经营权的人。股东分享到的净收益是在公司对经理人和其他雇员、供应商和债权人支付后的剩余部分,与此相对应,股东对企业的索取权应是一种剩余索取权。由于股东对企业索取权的“剩余”属性,使得当公司的经营收益不足以支付债务资本所有者、供应商以及雇员劳动所得时,股东将得不到任何剩余,当然,如果公司盈利,相对应的剩余收益也会增多。按照现代企业理论,剩余控制权是剩余索取权的对称物,也就是说,享有剩余索取权的股东同时享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监督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以期获得尽可能多的净剩余。公司治理是一种组织间协调机制,可以视为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机整合,基本目的是形成一种制衡机制,该机制试图通过一系列治理机制设计和治理制度安排,用以监督激励经理人的经营行为,在一定限度内保证经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不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在保障个体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整体利益;使得企业高效协作、有序竞争,从而减少成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维持组织的稳定存在。现代公司治理遵循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共同治理的逻辑,企业所有者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范畴,还包括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的所有者,共同形成要素的有机组合,以提供要素资本并要求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所有权分享。因此,在理性“经济人”约束与激励相容条件下,要体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须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制度安排。
这样,由报酬递增驱动的技术资本与制度安排的共同演化过程形成了“技术—制度综合体”(Unruh,2000)。在技术竞争初期,报酬递增会使某种技术获得初始竞争优势(如较低的生产成本),从而吸引较多的使用者;而获得更多应用的技术会得到更大的改进,进而鼓励更多人采用该技术。最终,获得报酬递增的技术进一步占领市场后,一系列与之关联和互补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就会逐渐建立起来,形成技术资本系统,这将进一步强化技术竞争,因为技术资本系统的形成和完善会提高技术资本的转换成本,而转换成本的提高又会进一步阻碍技术资本系统转变和新兴技术的使用。嵌入技术资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人力资本及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属性拥有企业所有权;技术资本所有者则因提供给企业技术而分享与其所持股份对应的企业所有权。仍以技术入股为例,如果技术资本所有者可以长期稳定地提供技术或技能服务于企业,则可以拥有一定的股权;其他资本提供者依照提供资本的份额分别享有对应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这样就形成了各要素资本提供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治理结构。在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下,依据各自在企业要素资本结构中的份额形成所有权的分配,制衡企业各要素资本提供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愿望和治理所得利益,在二者相互博弈中发挥着特殊的平衡作用。同样,各要素资本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成为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依据。在企业内部,公司董事会针对市场竞争和对企业现有要素资本情况的了解,代表各利益相关者和要素资本所有者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或者批准公司经营者提出的长期规划。由于技术资本的价值创造属性使其成为企业价值变动的根本性因素,价值导向技术资本管理可以深层挖掘技术资本的价值创造潜力、价值提取能力、价值增值的实现能力,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技术资本日益受到经营者和所有者的重视,在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中也会突出其独特地位,采纳技术资本提供者或技术专家在对技术资产的投资控制和产品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建议,如此对技术资本的控制也形成了主动调整要素资本结构的动力。但从根本上讲,要素资本结构调整的动力仍然来自于外部市场竞争。因此,在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技术的快速复制实现其“边际收益递增”的价值增值规律,获得合约收益递增的效应,使技术资本在要素资本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实现价值连续增长,呈现报酬递增规律,显现出非线性倍数效应,最终才能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突出技术资本的地位。当然,根据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对要素资本结构的调整并非没有限度。
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形成的技术资源,要求其必须与企业其他要素形态相结合,使企业整体资源的价值也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外购引进的技术资源,企业更需要提高自学习能力,利用“干中学”、“用中学”等自学习效应,最大限度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力争有所创新。企业是一种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的各类资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能力体现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Prahalad和Hamel,1990)。企业的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最易成为核心竞争优势的承担者。在共同治理逻辑下,技术资本与其他要素资本形态的结合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边际收益递增”作用,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以及企业所有者分享所有权的实现过程意义重大。总之,作为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新要素形态,企业的技术资本决定了企业当前市场前景的评判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企业价值变动的根本性因素。嵌入技术资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是理所应当的价值回报。
五、技术资本投资战略的治理趋势
技术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作为资本进行投资的前景,因此确认技术资本的价值是一个分阶段的投资决策过程。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关于阶段技术性质的描述,伴随竞争的日益激烈,成本差异对生产的影响日益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于具备外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企业,资源配置的重点应投向外来技术引进和吸收等方面,特别是那些成熟的技术方法。从技术赶超的角度来看,较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合理引进技术方法也有助于缩短企业赶超时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资本投资并不是交易成本的主要来源,反而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因为专业化和异质性投资是有价值的、稀有的、很难被竞争者模仿的。技术资本投资模式,应充分考虑技术资本产权所具有的价值,详细区分技术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而并非是将经人力资本提供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一并计算在内。由于技术企业中权益合资的期权价值以及未来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是非常高的,技术资本投资大部分的风险都处于资金供给方,因此投资可行与否大致上都决定于资金供给者必须在既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愿意接受以技术资本产权为介质的投资模式。当不确定性得以解决,技术证明是有价值的,企业会通过获取这一合资联盟而执行期权。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拥有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才能真正获得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计算机、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重大技术资本投资的成功与否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
对于技术资本投资,一方面,技术资本投资本身的成功与否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技术资本产权的市场价值也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而且对此的投资不是可逆的,因此应该采用较灵活的治理方式,如市场外购等。此外,对于掌握行业通用技术的专家,由于行业技术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专家人力资本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应该通过市场方式来交易;而对于需要研发本企业专有技术的专家,由于专有技术所具有的内部不确定性需要内部学习才能予以掌握,所以应通过更好的实现内部学习的一体化方式,即在企业内部培养。行业技术专家作为技术资本所有者的不确定性属于外部不确定性,应该以构建灵活性期权的机理去治理。企业核心技术专家既受到本企业技术不确定性的影响,也受到行业技术发展的影响,所以其内外部不确定性都很高,一般应在内部培养的同时,与联盟企业合作研发,共同培养。比如合资企业建立之初往往是为了利用对方的技术优势,但当这一技术为企业核心技术时,联盟企业并不会真正将核心技术传授于对方,合作的最终结果并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往往以合资的解体而告终。从技术要素和要素关系的角度看,一方面,技术资本投资模式主要通过引进与现有企业基础相匹配的先进技术来改进要素投入结构,并要求财务资金、人力、物质等资本与之匹配;另一方面,企业有充分的技术吸收消化能力,并且资源配置策略的重点在于提升技术的企业转化能力。
尽管投入要素的总供求在传统技术和原始技术创新上存在竞争和矛盾,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资源调节方式不利于企业发展,但从具体的调节内容来看,主要是在技术资本投资规模、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发展规划等方面引导自主技术创新,强调关键技术的突破、转化和提升。从主体看,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开展自主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开展原始技术创新的动力却十分匮乏,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有效的资源投向最能获取收益的环节。一方面,原始技术创新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单个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此所导致的发展风险产生了很大的顾虑。因此,技术资本作价投资的效益分析,激励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商业化,可以作为技术资本买断与授权之间的缓冲,在这一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传统技术改造升级过程中的技术跨越和引进技术吸收过程中的技术再创新。更进一步说,抓住技术资本投资新模式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开展调节机制的创新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转型经济而言,由于市场要素的不完备,因此在推动市场化进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探寻合理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重要的是建立市场化的竞争激励机制。这对于持续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提高技术资本投资的强度和效率尤为重要。尽管市场化程度对技术资本投资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但外部治理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依然有赖于企业产权特征与产权控制主体的利益取向。特别是在推动市场化进程与产权制度改革一体化的转轨经济背景下,我们更不能忽略市场化进程中产权控制特征对技术资本投资的影响。
作者:任乐王怀庭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豫商研究中心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 上一篇:基于行为的投资决策论文
- 下一篇:基于风险管理的投资决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