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及投资决策的审计研究

时间:2022-03-29 04:10:00

导语:投资决策及投资决策的审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投资决策及投资决策的审计研究

几年来媒体披露了不少企业因投资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破产的事例。笔者也曾经对几个大中型运输企业进行过调查,发现十有八九都在投资上栽过跟头,损失金额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投资失误已经成为目前许多企业的通病。如果仔细对很多投资失误的项目进行地客观地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投资项目从决策开始,就潜藏着失败的祸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投资规模和投资金额不断增大,一台客车投资额就达二百多万,一个车站的投资成百上千万。因此如何减少投资决策失误,如何加强投资决策管理,不能不引起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一、在投资主体从政府向企业

过渡时期,企业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出现了危险的空白。在计划经济时期,投资决策权基本上掌握在政府有关部门手中,企业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投资决策权力。这就产生了一个投资项目盖几十个公章的公章大旅行。其结果是很多投资项目脱离市场、贻误商机。随着企业告别计划经济,不管是已经改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或者是目前尚未改制的企业,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取得了自主经营管理权,这其中也包括投资决策权。

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很好地用好这项权力,产生了很多投资决策失误,甚至重大失误。究其原因有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外在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和投资决策制衡机制。计划经济年代企业没有投资权,一般只设计划部门,不设投资管理部门。没有投资管理机构,当然更谈不上建立投资决策管理制度。随着企业逐步进入市场,投资主体向企业回归,在这个时期内,许多握有投资决策权的企业却仍然适应不了这种权力的回归,没有设立投资管理机构及制订相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加以管理。因而出现投资管理制度空白期。投资决策经常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而是单凭领导的经验和感觉作出。于是,许多企业就出现领导拍脑袋决策的现象。有人称之为“三拍”:决策前拍脑袋,执行中拍胸脯,失误后拍屁股。这样的“三拍”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在所难免。而且投资决策权作为一种权力,一旦权力制衡机制失衡,就有可能成为腐败温床。

我们不能排除一些投资失误是权力腐败的结果。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监督机制和制衡机制是比较完善的。但运作不正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作为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这种投资管理制度的空白,产生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概率就更大。因此如何完善投资决策管理,应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投资决

策管理制度是企业减少投资失误的有效办法企业投资是企业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投资资金进行再生产的一种经济活动。企业投资的目的是通过投资活动,使资产取得相对最大的增值。因此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是对资金投向、投入数量的一次抉择。其成功与否必然受制于市场,受制于宏观经济,受制于经济规律,受制于种种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制约。任何轻率的决策都可能使投资遭受损失。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损失,就必须建立企业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以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引起的投资失误。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效益优先原则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投资的目的是要取得最大的回报。所以投资项目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达到一定的目标效益。其次,既然是决策,就是要在几个项目中选择最优的项目,以期以同样的投资取得最优的回报。这个原则看似简单,其实执行起来很难。一讲投资,一哄而上,反正企业出钱,基层单位受益,加上外界因素的干预,计划经济时期“撒胡椒面”的顽疾继续发作,一点资金,大家平均分摊,而且贪大求洋,最后大家都成为半拉子工程,大家都不能出效益。企业要想通过投资取得最佳效益,就必须以效益优先为原则,对项目进行筛选,选准项目,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加快速度,尽早见效。

2•科学决策原则

投资决策的成败在于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科学的决策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决策。单凭经验或许可以作出几个正确的决策,但是市场在变化,社会在前进,经济有时也会把决策引入歧途。科学的投资决策应立足于市场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预测、项目筛选、项目评估。应利用科学手段,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每个项目必须在完成可行性研究之后才能进行决策。切不可为了上项目而弄虚作假。要建立责任制和审核制度,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3•民主集中决策原则

投资决策,特别是重大投资的决策,必须实行民主集中的决策原则。所谓民主,就是投资决策必须防止个人独断专行,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投资决策应有相关责任人、相关领导人参加讨论,参与决策。绝不允许个别人拍脑袋决策。所谓集中就是负责决策的主要领导人既要善于听取大家的各种意见,吸取其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又要善于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作出决策并承担决策责任。不能过于忧柔寡断而丧失机遇。

4•谨慎决策原则

企业的任何投资决策都会有风险。不能因噎废食,有风险就不进行投资。但市场经济的风云多变又要求我们必须谨慎从事。在买方市场投资风险就大得多。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谨慎决策原则。谨慎决策原则首先要求我们要认真调查,反复论证,更重要的是要有风险意识,对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要预先考虑,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凡事预则立,能预见风险,才能避开风险。能面对风险,才能化解风险,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5•决策程序化原则任何制度的执行都有一定的程序,颠倒程序、跨越程序就会破坏制度的执行。否定程序实际上就否定了制度。投资决策程序一般为:

(1)项目建议。由要求投资的单位或部门提出。

(2)市场调查。项目建议书经由批准后由指定部门或单位进行。

(3)可行性研究。通过市场调查,取得真实、准确的市场信息后,由决策管理部门、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

(4)提供决策机构的决策会议决策。

6•完善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制度难以持久。任何一种制度都必须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加以保证。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可以而且必须发挥其监督及服务功能没有制衡机制的权力就可能蜕变,没有监督机制的制度终归要流于形式。制衡的目的是避免独断专行和草率决策,而不是制造磨擦。监督的目的是除弊兴利,保证决策的成功,而不是设置人为障碍。

投资决策作为一种极为关键的经济行为,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决策一旦作出,付诸实施,则如覆盆之水,难以收回。事后的监督只能分清责任,损失已经是无可挽回了。所以对于投资决策,事前的监督相当重要。加强对投资决策的监督是投资成功的保证。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而且必须加强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事前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的主要手段,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投资决策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不但可以而且必须置于内部审计的监督之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有关部门,其工作目的与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一致的。内部审计的优势在于置身企业内部,对企业生产经营十分了解,经常接触企业最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并通过审计活动,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准确性。这就为内部审计部门事前介入投资决策审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可行性研究,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是真实、准确的信息。会计学已经在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出决策会计。审计学同样也必须发展决策审计,特别是投资决策审计。因为它们同样都是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国际上内部审计也是从审核会计资料逐步向整个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监督延伸,从事后检查向事中、事前审计发展。

总之,内部审计通过实行对投资决策的事前审计,可以对投资决策中的失算、失误进行纠正并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四、投资决策审计的主要内容既然有必要开展投资决策审计,那么投资决策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觉得投资决策审计就是要针对投资决策前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作出评价。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功能。因此,决策审计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

(1)可行性报告的审核。审核的内容应包括:是否作过市场调查、市场信息是否准确。市场调查是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避免主观决策的有效办法。市场调查取得的市场信息是否全面、真实、可靠也非常重要。市场预测是否准确,投资规模与市场预测是否相符。有没有为了扩大规模而弄虚作假的现象。效益预测是否科学合理。管理会计已经把“价值工程”、“量本利分析”、“净现值评价”等方法用来评价经济效益,同样也可以用这些办法来评价投资效益。投资效益、资金回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投资风险有否预见、化解风险的措施是否得当。任何投资都可能会有风险,风险与效益共存。有时候效益大于风险,有时候风险大于效益。所以应该把风险摆在决策的桌面上。如果在投资决策之前预见到,正视风险,并预先采取恰当的措施消除或回避,就能把风险减少或化解。

(2)资金来源的审核。投资既然是资金的投入,资金就必须有充分的保证,否则就会使投资项目成为半拉子工程,上下两难,后续资金难以为继,前期资金无法产生效益,不但资金效益无法实现,而且可能产生资金浪费。资金来源还必须是合理的,不能“短”钱“长”用,用短期借款、短期流动资金去进行长期投资,一旦银根紧缩,企业的经营就会因流动资金难以为继而陷入困境。

(3)决策程序的监督。决策程序是使决策科学化、制度化的保证。必须监督每项决策按照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不能以任何借口脱离决策程序自行其是。投资决策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投资决策信息的审核和对投资决策过程的监督来提高投资决策的成功率。但投资决策审计绝不能越俎代庖,用审计过程代替投资决策过程。这是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