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时间:2022-04-07 11:30:00

导语:民营经济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民营企业融资难现象,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只是我国,一些发达国家也都有这种现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因此,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难拓宽渠道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需求强烈,资金用途明确

一份对55家民营企业2004年~2006年三年的融资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贷款意向的企业53家,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96.3%;最近3年曾经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约占60%以上,主要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扩大再生产,其中62.5%的民营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的仅占25%。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

2.贷款门槛高、抵押物品种较单一

在走访调查的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表示根本无法或很难达到现有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评级要求,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在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还存在抵押物折价过低且贷款数量少的问题。调查显示,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放贷总量的80%以上是通过抵押或担保机构进行放款的。在实际办理抵押过程中,金融机构接受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厂房,设备、原材料等民营企业拥有优势的资产则很少被金融机构特别是被国有商业银行接受,即使被接受,这些抵押物的折价也相当低。而以设备作抵押物的,获得的贷款金额甚至只有设备原价值的约10%,一些金融机构根本就不接受民营企业的设备抵押。

3.贷款期限短,数量不足

根据调查各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相对于民营企业对当地GDP、税收及就业等方面的贡献而言,贷款比例显得过小,且还存在着贷款期限过短等结构性问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基本属于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短期贷款比例占总贷款的80%以上,金融机构基本不提供或很少提供民营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长远发展所急需的中长期贷款,在融资贷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民营企业必须提前3个月筹措还款资金,名义上一年期贷款实际只有9个月,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使用贷款的时效和效率。

4.企业融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担保融资成本较高

在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有近80%的民营企业认为担保机构的数量太少,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运作机制很不健全。民营企业除向贷款银行支付贷款利息外,还要向担保机构支付2%~4%的担保费用,因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实际上的融资成本要远远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5.地方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已成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的权限太少,市级分行对基层银行贷款的控制严格,批准手续繁琐,成功率低。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宗旨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办理贷款审批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优势。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1.民营企业方面的原因

(1)民营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一些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现代企业意识,特别是信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经营行为短期化、随意性大,对金融机构的现代管理制度和方法缺乏认同,适应商业银行信贷要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加上目前金融系统中企业征信系统不健全,失信行为的企业得不到相应的惩罚,即使通过法律制裁,金融机构即便胜诉,也很难对其进行执行,从而打击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2)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当前,秦皇岛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领域涵盖面窄、生产性企业数量少,房地产和商贸流通领域等非生产性企业仍居主导地位。据粗略统计,目前秦皇岛从事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产品生产的企业不足5%,虽然有像海湾公司等个别高科技生产型企业,但大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依然很低,个别企业生产项目属于国家限制发展行业。

(3)大部分企业缺乏合适的抵押、质押物。经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80%的金融机构选择土地和厂房作为抵押物,但秦皇岛市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存在着土地、厂房等证件不全的问题。

(4)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调查了解到,一些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财务人员,缺乏完整的、连续的财务报表,能连续3年提供合格财务报表的民营企业很少,存在多本账目的现象并不少见,受调查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现有的财务混乱严重影响对民营企业放贷。究其原因,除了部分民营企业为降低成本、逃税、取得结算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人为制造“多本账”因素之外,税赋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税赋待遇不如外资企业,政策上不如大型企业,客观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而过低的盈利能力当然会影响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

(5)民营企业缺乏主动适应商业银行对财务制度合理要求的意识。毫无疑问,准确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规范的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这是商业银行规范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没有主动配合银行提供准确、规范的报表,没有认识到建立企业财务信用的重要性,分别对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提供不同的报表,“多本账”现象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相信民营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部分财务审计部门也没有尽到财务监督义务,对民营企业的报表听之任之甚至共同做假,导致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危机,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

2.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1)“抽水机”效应,导致民营企业信贷资金严重不足。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殊企业,其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追求合理的盈利,盈利和风险控制目标的改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把资金(存款)从经济相对不发达、信用环境和信用记录不好的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和信用记录更好的地区。以秦皇岛市卢龙县为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卢龙县只剩下农业银行,其余均已撤出。其他县国有银行也成为纯粹吸收存款的分支机构。这样,拥有信贷最终决策权的市级分行与民营企业在业务性、信息上的联系与沟通更加困难,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此外,大型企业的贷款可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耗费更少的贷款成本,例如:某国有商业银行向一大型企业发放一笔10亿元的贷款,需要两个业务员就能够办理,而向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即使发放100万元贷款,同样需要两名业务员进行办理,所需手续与发放10亿元贷款相同。因此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重视民营企业的贷款需要,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商业银行信贷制度改革有些矫枉过正,内部权责不对等,部分金融机构宁肯采取保守的信贷政策。历史上,各商业银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无法收回的民营企业贷款,形成了一些不良资产,而一些民营企业也在银行部门留有不良的“信用记录”,导致县一级放贷审批权已经完全被收回到市级分行,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放贷的条件极其严格,个别银行工作人员甚至出现追求“零风险”的思想。此外,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责任追究制度日益强化也导致一些基层业务人员存在“不做不错”的“恐贷”心理,即使在权限以内也不愿意放贷。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正逐渐步入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然而当前社会信用信息体系还不完善,缺少一个被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普遍接受认可的中介性质的信用评估机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分享难以实现,导致一些民营企业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被商业银行认可。

3.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对民营企业进行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一些民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在为企业办理贷款业务时,需要企业提供贷款所需的一些由政府部门出具的房产、土地等的评估证明,银行只有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向企业发放贷款,但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在对待民营企业时,服务意识不强,在为企业办理时相关手续时,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个别工作人员会找各种理由来敷衍,搪塞前来办事的企业,影响企业取得银行需要证明的时间,对企业进行贷款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和影响。

(2)赢了官司得不到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放贷热情。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一些司法不公问题的时有发生,银行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赢一些“恶意赖账”企业的欠款官司后,即使赢了官司,由于对“一些”恶意赖账企业执行不到位,很难挽回银行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进一步影响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三、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1.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实力

民营企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是要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向相关各方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二是要增强信用意识及时还本付息,主动消除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三是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快资金回笼与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利用水平;四是要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主动了解、适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增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实现融资信息的互动;五是要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自身竞争力,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力度,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产品结构升级,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落后淘汰的产品坚决退出市场,创新企业经营理念。

2.加快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抵御信用风险具有重大的作用。

3.加大政府和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三方联系,及时交换信息,研究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既要促进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又要帮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既要关心银行贷款,又要关心企业还款,既要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又要解决银行难贷款的问题,建议政府通过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拓宽服务领域,从财政、税收、政策性贷款和直接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创造政府与银企三方共赢的局面。

4.鼓励现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政府应鼓励现有商业银行进行各种金融创新以满足民营企业的多样需求。一是坚持商业银行自主原则,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与风险控制。通过财政拨款与金融机构合作,运用财政贴息、风险分担等方法,鼓励商业银行把钱贷出去;二是有针对性为某些特定民营企业提供有明确用途的短期应急贷款,将贷款对象严格限定于类似于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等季节性资金需求特征十分明显的民营企业;三是积极鼓励各商业银行开展仓单等抵押和质押业务,尝试收购应收账款等适合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

5.引进外资银行和国内民营股份制银行

外资和民生、华夏等股份制银行以中小企业贷款客户为主,服务机制较好。要实现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就需要引进机制更好的银行,可以尝试先由企业走出去,与它们进行业务联系,通过业务开展,最终吸引他们落户。

6.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市场越来越细分,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的民营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因为专门化的民营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贴近民营企业,降低目前各商业银行实行的受权受信制度的门槛,对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质量,从而达到企业和金融业和谐、互利的共赢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7.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尽快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准公益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和由民营企业自发组建的互助担保机构以及商业性担保机构。不管哪类担保机构都应按照市场化、股份制原则运作,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同时,要建立信用担保基金的损失补偿机制,设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转向资金,以维持担保机构正常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

[2]2007年秦皇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在政协会议上的调查报告

[3]2007年秦皇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作会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