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

时间:2022-08-07 06:01:00

导语: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互补性投资合作论文

一、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区域投资合作具有坚实基础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逐渐形成区域内新的国际分工,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前提下,各自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促进共同发展。考察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外贸与投资往来的状况,可以看到,中国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区域贸易合作关系密切

中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关系一向十分紧密,中国和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在90年代年平均增长16%,已经增长到2001年的296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亚洲经济体。1999年和2000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中与亚洲经济体之间进行部分分别占56.6%和57.7%,而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进行的部分均低于20%;中国出口总额中50%以上的目的地是亚洲,而进口总额中60%以上来自亚洲(表1)。尽管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仍不够景气,但中国对亚洲的贸易额在2001年比前一年增加144亿美元,已达到288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6%。2002年1月至2月,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额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6%。(注:中国驻世贸组织代表孙振宇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言。)

(二)中国在亚洲吸引外资地位突出并与亚洲地区域投资合作关系密切

世纪之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活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发展成为主要形式。90年代亚洲地区FDI的流入额几乎均占发展中国家的60%左右,只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1998年和1999年有所下降。2000年亚洲地区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仍然是FDI的投资重点地区,其FDI的流动突破记录,吸引外资1435亿美元,比1999年提高了44%,占发展中国家份额重新达到近60%。

考察中国内地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来源,很容易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亚洲地区,1999年流人中国的外资来源于117个国家和地区,而来源于亚洲地区的FDI投资占实际利用FDI投资额的66.6%,2000年这一比例为62.6%。来源于欧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9%和11.7%;来源于北美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4%和11.8%(表2)。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项目,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亚洲,如对外承包工程中,50%以上是亚洲地区的合作,对外劳务合作中65%以上与亚洲经济体之间进行。欧洲在上述两项合作中的比例分别为4%和6%,美国的数字分别为1%强和8%强。(注: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说明中国内地与亚洲地区经济体之间的投资关系十分紧密,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表1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单位:万美元、百分比)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表2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来源地区分布(单位:万美元、百分比)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二、经济贸易环境的改善将促进中国亚洲地区的投资合作进一步发展

(一)亚洲经济增长形式看好

二战后,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世界所瞩目。40年前,全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4%,2001年已迅速上升到25%,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33%左右。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8%,2003年将达到5.8%。世界银行对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是充满信心,预测该地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7%,2003年将达到5.6%。亚洲地区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0年,亚洲地区商品出口总额达到16500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30%,而40年前这个数字还不足3%,其中在亚洲地区内的出口额达8000亿美元,占对世界出口总额的49%。亚洲排位前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已经达1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60%。(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议题研讨会上讲话。)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与1978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4倍,年均增长9.5%,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进出口总额增长7.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4.9%,市场物价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2122亿美元。据世贸组织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2001年货物进出口额为5098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额为2662亿美元,货物进口额为2436亿美元,上述三项均排在世界第6位。

(三)中国将成为亚洲经济与投资合作的科研中心

近年来,中国国内知识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全球制造业正在迅速转移到中国,以至许多评论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外国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1985年到1998年之间每年增长45%。例如,阿尔卡特公司在2002年4月同一家中国公司合作,共同投资1800万美元支持电信工程方面的开发。该公司预计它在上海的投资大约占它在全球进行研究与开发经费的15%。IBM公司在北京的研究实验室大约有90名雇员,并计划再扩招。英特尔公司的投入甚至更大,它在2001年建立的北京实验室有大约200名员工,其重点研究方向是无线通讯、网络处理和软件开发。(注:英国《金融时报》4月19日。)微软公司将其10%的研究转移到了中国,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研究中心,这是其在全球的5个类似的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的研究项目从语言合成到面部识别技术,无所不包。奥拉克尔公司(又称甲骨文软件公司)2002年4月在深圳建立了一个由100人组成的研究中心。(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周刊2002年4月11日。)中国知识精英的聪明才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研发中心,这将使中国成为东亚和东南经济体次区域经济与投资合作的科研中心,并通过互补性投资合作,利用先进技术的“外溢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区域经济投资合作提供技术来源。

(四)中国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将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中国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渐完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平税负与国民待遇成为普遍的市场需要,因此,中国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调整税收政策。税制的统一成为税收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中国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高技术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三、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加强次区域投资合作实现共赢

长期以来,中国与

亚洲各国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近年来,亚洲地区经济体首脑达成共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所带来的不仅是生产的国际化和贸易、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还意味着国与国之间对市场和资源更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背景下,亚洲国家必须努力通过互惠合作来避害趋利,追求共赢。

(一)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互补性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与亚洲地区的外贸交易90%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发生,相互提供的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其中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是日本、香港和韩国,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是日本、台湾省、韩国和香港。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约占对亚洲地区出口比重的13%,从东盟进口的比重约占16%。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内互补性贸易的增长相对减轻了亚洲经济体对于西方国家市场的依赖

(二)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互补性投资不断加强

如前所述,中国吸引外资中有60%以上来自亚洲地区,其中来自香港地区的FDI约占流入总额的40%,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FDI约占来自亚洲流入总额的60%以上。其他向中国输出FDI的亚洲主要经济体有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表3),来自东盟的FDI约占7%。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也更多地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1999年,中国政府批准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为7200万美元。2000年新批准的投资达1.08亿美元,增幅为50%。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对海外实体进行投资,其中一些对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几乎肯定比官方报道的高得多。(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002年4月5日《快速向东南亚投资》。)亚洲地区经济体之间相互提供的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同样减轻了对西方资本市场的依赖。

表3我国实际利用FDI来源于亚洲经济体的数额及比重(单位:万美元、百分比)

1998年1999年2000年

FDI比重FDI比重FDI比重

总额454627510040318711004071481100

亚洲313310268.9268323166.6254820962.6

中国香港185083640.7163630540.6154999838.1

日本3400367.52973087.42915857.2

新加坡3403977.52642496.62172205.3

韩国1803204.01274733.21489613.7

中国台湾省2915216.42598706.42296585.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

中国与亚洲各国开展金融合作有很多优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中国和泰国2001年12月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支持泰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2002年3月末,中国与日本也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些都是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本地区金融合作的具体体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言中建议:亚洲各国商业银行要为推动区域发展创造条件,发展亚洲的金融市场。香港、新加坡是远东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建立本地区的支付清算系统,在金融产品的交易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四)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

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近几年蓬勃发展,已为亚洲各国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从2002年1月1日起,6个老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已降到0%-5%。4个新成员则可以享受更长的过渡期。东盟各国领导人承诺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贸易的零关税政策,具体落实时间表是2010年6个老成员全部进口实现零关税,2015年4个新成员开始执行零关税政策。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就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从2002年4月开始双方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计划该自由贸易区最晚在2011年建成。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也将进一步推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这使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有了良好的开端。这意味着亚洲将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而促进整个东亚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亚洲各国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共同利益,邻国经济之间尽管有某些竞争的方面,但互补的方面是基本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亚洲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开放的中国将成为亚洲国家的潜在巨大市场。中国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亚洲国家发展形式多样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以优势互补、平等互惠为基础,营造多赢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

[2]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版,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版[Z].中国统计出版社.

[3]谢进城.2001年中国投资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王洛林.2000-200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