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收费问题论文
时间:2022-04-06 09:55:00
导语:高校收费问题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由于国家财政拨款严重短缺、居民承受能力脆弱、社会资本分担甚微、高校生均成本逐年上升等影响着我国高校收费标准的制定。应借鉴国外经验,以政府为主导在财政拨款支持和政策支持方面求得突破。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收费建议
国家的振兴在民族,民族的振兴在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和学生上学负担,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繁荣富强后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对国民的真实关怀,同时也引发了高校学生对收费问题的关注。
一、我国高校学生收费状况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上学都要收费,其中分为二类,一类是普通公办高校学生收费,另一类是普通民办高校学生收费,收费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制订。本文就普通公办高校收费问题展开讨论。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8年的数十年中,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免费的午餐”。直到1989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其实当时的收费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200元/年,但却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1994年以前,高校对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统一分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本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承担。虽然在此其间,一些公办学校开始招生部分自费生,逐渐形成了公费生与自费生并存的“双轨制”。但在多数情况下,所谓的自费生,主要是单位委托培养,学费由单位交给学校,不由学生和家庭承担。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涨到了2000元/年;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年左右,广大考生家庭似乎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但2000年的收费标准猛涨,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20%,学费涨过4000元/年,当时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0-2008年间高等学校收费标准一直没有变化。由于物价上涨,这8年间高等教育的实际收费标准是下降的。
二、影响高校收费标准的因素
(一)国家财政拨款不足
预算内政府拨款占高等教育经费收入总额的比例不断创出新低。近年来,预算内政府拨款占高等教育经费收入总额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据统计,从1990年的近87%下降到1997年的近65%、再下降到2001年的52.9%、再下降到2004年的43.7%。预算内政府拨款占GDP的比例一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本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达到4%,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达到这一标准。1999—2003年分别为2.35%、2.44%、2.71%、2.96%、2.87%。
(二)国民承受能力脆弱
据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告,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3%。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基尼系数一直高于国际警戒线0.4。可见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支付能力有限,高校学生上学收费确实使他们十分艰难。
(三)社会资本分担甚微
捐赠收入在部属高校一般占预算收入的1%-1.8%,省属高校则更少;校办产业部属高校贡献率一般占预算收入的1%-2%,省属高校有的则更少,有的则还需要学校补贴。在政府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的医院和学校,高校未因一个学生欠费而让其辍学,而有些医院却因患者无钱而停治。这种生命权轻于求学权的做法不利于社会资本投向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办学成本逐年提高
据袁连生、崔邦焱研究,按不变价格计算,2002年我国高校总运行成本是1978年的15倍。1996—2003年我国高校生均成本分别是:7372元、8350元、11020元、11854元、12815元、12390元、12394元、12147元。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假设办学条件合格,新增一个学生,高校必须投入:每生每年应付教师(不含教辅、实验、行政、后勤等人员)工资2778元;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折旧560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折旧500元;生均图书300元;生均教学四项经费
1250元;生均助学金500元,合计5888元。不含运行费、社保等支出,已超过学费标准,也就是说,学费不能分担直接费用。
三、国外高校收费现状的借鉴
(一)印度公立大学的低收费政策
印度是人口大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它采取了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倾注国力举办高等教育,公立高校一直实行低收费政策,把高等教育视作社会福利事业,收费标准上调幅度很小。印度高校分中央大学、邦立大学、国家级学院和准大学4类,从2006-2007学年收费看:属中央大学的尼赫鲁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学费为216卢比,杂费114.5卢比,合计330.5卢比(5.8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印度人均年收入为17823卢比,学杂费占人均收入的1.8%。属邦立大学的孟买大学第一学年硕士生学杂费为2226卢比。另外,印度政府对处境不利群体学生制定了具体的资助和扶持政策,不仅为他们保留22.5%的大学入学名额,还采取措施资助处境不利群体学生上学。
(二)日本高收费制度下的资助政策
日本高等教育主要采取“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国立院校的经费主要有国家财政拨款,而私立院校则主要由学校自筹资金,来源于学生交纳的学杂费等。由于国立院校学杂费不断提高到至今的55万日圆,约为私立院校的三分之二,为了贫困生有机会上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日本政府不断创建各种助学贷款制度。助学贷款制度一般被称为奖学金,日本奖学金制度多种多样,有政府和民间团体设置的,也有地方和全国性组织团体设立的,其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且有政府出资实施的育英奖学金制度是构成日本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的主流。
(三)以色列现行政府投入多
目前,以色列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拨款,由高等教育委员会下属的计划与预算委员会直接负责与财政部交涉预算问题,并对各大学进行资金的分配。以色列大学的经费,70%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15%—20%来自学费,其余则由大学自筹,如研究资助、企业合作、社区服务等。
(四)英国按比例共同分担
英国的高等教育成本由纳税人和受益者共同分担。根据“公立高校学费应相当于25%左右的成本”的成本分担原则,以及对英国高校成本的统计调查,英国政府批准各高校可以在2010年以前,根据各学科的成本,把学费定在0~3000英镑的幅度内。英国政府提出一项具有创举意义的收费办法,即“先上学,后付费”,允许所有学生借贷款上学,彻底解决学生的资金问题。为此,英国政府建立了“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助学贷款”制度。制度规定,从2006年起,大学毕业生在步入年收入超过15000英镑后,开始还助学贷款的本息,每年还款的金额相当于年收入的9%。如果毕业生失业或年收入经常低于15000英镑,到65岁时,政府将为他核销所欠贷款。
四、我国高校合理收费的建议
我国高校的收费标准受财政拨款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校管理水平和社会资本分担等因素影响,特别是财政拨款水平极大地影响着高校收费标准的确定。我国过去几近免费的高等教育,就是靠财政拨款支持的。因此,必须寻求政府主导,在财政拨款支持或政策支持方面求得突破。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教育投入主渠道的作用
教育投资不是简单地经济投资,还包含着政治投资、人力投资和文化投资。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一个不重视教育投资的政府是缺乏远见的政府,将必然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后患,因此,大多数国家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1985年世界平均为5.7%,发达国家平均为6.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而我国1998年为1.97%。从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巴西等国分别是我国的100倍、99倍、74倍、72倍、103倍、13倍。因此,只有加大政府财政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现有债务即可化解,由此而来的乱收费也无必要,高校收费呼涨也无理由。
(二)确保多渠道筹集经费
1.运用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联合办学,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缓解教育经费短缺的压力,逐渐成为高校拓展教育投资渠道的一个选择。尽管联合办学需要在一定的宏观控制范围内进行,但如果国家调控适当,加以有效引导,在公办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吸引民间资源进入高等教育,发展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对于整个学校的收入将会有很大帮助。
2.成立教育银行,实现合理调度。通过社会途径,增加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我国现有各类学生2亿多人,教职工总数近两千万人。每年有流动资金数千亿元,但这些资金分别在不同的银行、信用社周转,未能实现统一调拨、相互调剂,造成利息损失,甚至可能由于涨价等因素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成立教育银行,教育经费收支可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实现资金的合理调度和运用,节省开支,提高效益。同时,可以吸纳集体和个人的教育储蓄,办理相关的信贷业务,既可以优先融资保证急需的开支,又可增资为教育部门办更多的好事。
3.发行教育彩票,缓解财政压力。由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以及教育投入的巨大性,还必须寻找其他投资方式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如果发行教育彩票的尝试获得成功,其意义不只在于教育融资本身,它还为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开拓了融资思路。目前,教育经费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也比较少。如能发行教育彩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也为拓展教育投入渠道寻找到一条新路子。
4.推进校企合作,增加产业收益。利用学校的科研人才优势,与大的企业和集团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对于拓宽学校资金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专项资金资助,科研成果转让,某一项目合作开发,甚至企业员工培训、学校学生实习等都可以达到最终的互惠互利。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的目的,一是利用学校的科技成果服务社会,所有收入纳入学校预算收入。二是为培养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5.扩大社会影响,筹集民间资金。在美国,哈佛大学即是由社会人士自发捐资兴建的,而且美国人民捐资办大学的这种哈佛精神一直在传承,社会集资办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1890年,耶鲁大学创设了第一个校友基金会,于是大学设立基金会向外界筹资就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后来成立的公益性的慈善基金会如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逐渐成为大学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
(三)规范高校收费制度
一方面,规范高校收费标准,政府应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和举办者投入的力度,对不同类型、层次、形式的教育机构规定相对统一的收费标准,并允许高校规定可以吸引学生的收费标准。另一方面,建立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等制度,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四)建立节约型高校,科学发展高教事业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做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勤俭办学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资金保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高校要在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的同时,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转变粗放办学的模式。高校应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切实降低日常消耗性支出,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科学发展高教事业。
[参考文献]
[1]余武明.地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较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2]李桂兰.高等院校生均教育成本的发展变化及优化控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3]查显友.高校融资及其制度安排[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
- 上一篇:独立学院开设双语教学论文
- 下一篇:成人高等旅游教育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