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人才培养探究

时间:2022-07-30 08:19:14

导语: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人才培养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应有自己的行业定位,所培养的毕业生也应有自己的市场归属,相应地也应有自己的培养模式。因此,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方面,探讨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所构建的“FMAE”模式及其实施策略,对同类型、同层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地域、所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应有所不同。因而,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式都应有所差异[1]。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实际情况,分析和探讨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探索。

一、科学合理定位,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

科学合理定位是所办专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也是所培养的学生能面向社会、符合社会需要、立足社会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结合所属学校的实际背景,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产生品牌效应,才能做到不同学校同类专业错位发展,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1]。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首先,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定位,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服务地方的农业以及农业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其次,作为地方农林高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不能照搬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不能盲目攀比,应定位于主要培养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这保证了所培养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顺利走向社会。最后,作为农林高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还要考虑和其他农林类专业的结合,这也符合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的需要。总之,作为地方农林高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服务于地方农业以及农业经济建设,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农林专业背景的应用技术型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人才。

二、应用统计学人才培养“FMAE”模式的构建

(一)“FMAE”模式

有了科学合理的定位作为指导思想,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实际情况,经过三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初步构建了地方农林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FMAE”模式。即“Foun-dation(厚基础)、Method(学方法)、Application(重应用)、Em-ployment(利就业)”,同时也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厚基础”,就是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这也是考虑到不同学生未来发展的不同需要。有了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培养的毕业生未来就有更多的选择。“学方法”,就是课程设置避开一些繁杂的数学、统计理论,加强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的教学。“重应用”则是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实习课程的比例。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利就业”。保证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符合社会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安徽农业大学统计学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随着对专业定位认识的提高和招生对象的变化,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逐渐完善。2009年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上是数理统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影响较大。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课多且难,实践环节除了实验课几乎没有实习。结果是“教也难、学更难”,许多同学纷纷要求转专业。随着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以及对办学定位的再认识,从2013级开始,专业名称也改为应用统计学。2012年,借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际,我们对应用统计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动。砍掉或压缩部分理论课程,增加了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课程学时及实验、实习环节学时。设置了生物统计和经济统计两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总体上,课程难度下降了,实践环节增多了,农林特色有所体现。2013年,学校微调招生政策,应用统计学专业改为文理兼招。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人才培养计划再次修订。此次修订,考虑到文科生的实际情况,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两门传统的基础课改为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把一些理科色彩较浓的专业课打包改为统计专题讲座,课程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开设了习题课,体现了“厚基础”的思想。统计方法、统计软件课程设置渐成体系,体现了“学方法”的思想。实践环节大大增加了实习学时、增设了专业综合实习,体现了“重应用”的思想。新开设的统计调查与分析、统计综合评价及统计实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也是“利就业”的一种有益尝试。同时,还鼓励、组织、指导学生报考与专业相关的各类证书,如统计师资格证书、证券业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业从业资格证书等,实现“学历+证书+实践”的多元化培养目标。

三、“FMAE”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由重理论转向重方法、重应用

随着专业的科学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结构重心也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向加强实验、实习等重应用转移。一方面,砍掉一些与统计专业相关程度不大的基础课,如大学物理课程等;另一方面,整合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了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统计方法与统计软件)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及实践环节模块。其中,对一些统计专业不可不开设的理论难度较大的课程,采取打包改为统计专题讲座。实践环节增加了专业综合实习和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达到总学分的近30。课程体系总体上向简单实用转变。

(二)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保证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及各课程教师的配备上加大力度和精心部署。

1.提高全体教师对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2.对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按各教师的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及早布置,并以课程小组的形式,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课程的教法集体讨论。对有些比较新的前沿课程,通过外出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在各课程的教师配备上,充分发挥各教师的优势和长处。比如,基础课程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他们相对责任心强,有耐心、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在教学中,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加强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很好、很快地把学生引入专业学习的正轨。又如,一些前沿的专业课程安排年轻的博士、硕士担任,他们有朝气,能给学生带来最新的专业研究进展,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事实证明,这种配备方式效果非常明显。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我校统计学专业开办时间短,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够完善和成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专业的行业背景,建设综合实习基地;挖掘社会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课程实习,建设社会实习实训基地;以自主创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建设专业实习平台;参加别的院、系的实习实训。(四)加强辅导员、学业导师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和执行再好的人才培养方案,若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也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加强辅导员、学业导师队伍建设,可以大大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力度。一支有着专业背景、认真负责的辅导员、学业导师队伍,是人才培养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我们为各年级学生配备了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和学业导师。事实证明,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和学业导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专业思想的稳定和学风建设;可以指导、督促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可以指导学生的就业实践。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找准自己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我们培养的统计学专业学生找到自己的归属。初步构建的人才培养“FMAE”模式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是动态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人文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辅导员、学业导师队伍;专业特色的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爱国 武东 毕守东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赵良庆.地方高校要走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之路[N].中国科学报,2013.

[2]罗良清,郭露.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5):29-32.

[3]赵斯鸿.对统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A].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2010:197-199.

[4]李志强,王艳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统计人才[J].统计教育,2006(4):28-29.

[5]程士富,杜金柱.对统计学课程、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5(7):4-6.

[6]李金昌.关于统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5(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