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9:08:33

导语:地方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思考

一、服务业统计现状

现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为狭义服务业统计,即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采取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的全面调查和对规模以下服务业单位的抽样调查。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对象为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或500万元)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规模以下服务业抽样调查对象为辖区内年末从业人员50人以下,且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或500万元)以下的服务业样本法人单位。

二、现阶段服务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统计专业分工不清。一般认为服务业指从事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也将第三产业称为服务业。而现行第三产业统计中,贸易专业负责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专业负责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第三产业中无专业负责的行业统统由服务专业统计。但在日常工作中,社会科学文化专业负责社会、科技、妇女儿童、文化统计工作,服务业负责报表统计,而其他专业科室收集部门数据,专业科之间交叉统计,尚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仅为企业法人单位。虽现行服务业统计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但县(市)、区统计调查对象只包括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也不包括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但教育、卫生等行业大部分单位为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并执行非企业会计制度,还有部分大型企业或集团总部非本市的产业活动单位,现只统计企业法人单位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相应行业发展情况。3.服务业统计没有实现全行业覆盖。现行服务业统计尚未将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纳入服务业直接调查,这部分数据仍由主管部门进行统计,但有的行业无分县区数据。按最新三次产业划分的要求,农、林、牧、渔服务业,开采辅助活动,以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三个行业大类应纳入服务业统计范围,但现行服务业统计中并未纳入这三行业。同时,一些新兴的行业和发展较快的行业还未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4.服务业由多部门管理,县(市)、区服务业数据缺失。因服务业行业发展由多部门分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以反映本行业业务活动状况为主,缺少服务业核算的财务指标。国家层面上可以从部门和地方两个维度分别获取服务业全行业数据,而地方政府特别是县(市)、区按报表制度只能获取一小部分行业数据,其它行业数据只能等来自国家层面的反馈。另外,实际工作中服务业统计只分解到地市一级,个别统计基础好的部门数据能分解到县,但区级数据严重缺失。5.服务业企业存在入库难问题,财务账目不全。多数服务业企业经营情况复杂,统计部门很难时时准确掌握企业的规模及发展状况,有可能漏统或错统。另一方面,服务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较差,或没有会计报表,或财务资料缺乏,或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增加统计调查难度,影响统计报表质量。

三、完善地方服务业统计制度

1.整合资源形成“大服务业统计”格局。新常态下服务业统计工作要树立“大服务业统计”新思维,积极推动专业设置改革,打破传统专业分割的统计业务观念,实施“大服务业统计”科室制,整合服务业全行业的统计数据,从而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业统计专业调查体系。规范服务业数据采集方式,逐步实现对同一调查单位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和使用数据,逐步实现数据共享。2.服务业统计实现全行业、全机构类型覆盖,满足市、县(区)两级GDP核算需求。一是服务业统计包括全部机构类型。服务业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指企业,还应扩展到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非本市的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等。二是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满足县(区)服务业统计需要。对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或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单位原则上采用全面调查;对年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服务业单位采用抽样调查。3.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相结合。服务业组织形式多样,注重条块结合,既要兼顾市、县(区)两级政府需求,完善地方服务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地反映服务业生产与活动规模,又要规范部门统计,充分发挥统计联席会议作用,构建行业主管部门与统计部门之间联动机制,充实部门统计的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搭建企业信息数据实时共享平台,实现部门数据分解到市、县(区)两级,从而建立“制度共建,数据共享”的统计利益共同体。4.借助“五证合一”,做好服务业名录库维护工作。名录库系统对统计工作非常重要,服务业统计制度必须以统一、规范的单位名录库为基础,解决服务业统计中部门名录多重交叉问题,并对名录进行共享。在主管部门的有效配合下,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单位进行业务培训,保证服务业单位的上报率和报表质量。同时,部门统计的行业记录实现分县(区)提供,丰富服务业统计数据资源。5.规范和精简统计指标,兼顾统计需求和单位负担。服务业统计调查是一个互为补充、覆盖全面的服务业生产经营活动统计调查体系,应紧密结合现行统计体系和财务制度。除单位基础统计指标外,对不同类型的单位设计不同的财务指标,以保证各项指标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既减轻服务业单位负担,也满足GDP核算需要,使取得的统计资料既能准确反映全行业情况,又能整理和提供分地区数据。

作者:丛海志 单位:国家统计局鸡西调查队

参考文献:

[1]王群英,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中国统计》2013年3期.

[2]王松,关于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的思考,《中国统计》2015年5期.

[3]上海统计局,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研究,《统计科学与实践》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