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统计指标系统结构
时间:2022-09-09 03:32:41
导语:经济社会统计指标系统结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解读科学发展观
回顾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关于发展的观念变化,特别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节点。首先是确立了发展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在早期主要体现在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为此引起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关注。在发展的理念上,单一的经济增长逐渐为包含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公平等内涵在内的经济发展理念所取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中国发展内涵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要走内涵式经济发展之路,必须依赖科学技术在各个层面中的应用。到21世纪,科学技术上升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高度,技术、制度等各个层面的创新成为实现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在科学发展观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标志着将发展的目的———改善民生———直接体现在发展的要求之中,是此后所谓“以人为本”理念的明确体现。实际上,这样的理念与国际经验也是相衔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整个人类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形成的共识:发展要成为可持续的,必须要依赖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这三个支柱的共同作用。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建设的内涵,同时也包含了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从精神文明建设到社会建设的理念提升。
二、发展的若干基本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首先,发展依赖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这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者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从关系上看,三者体现了从经济系统到社会系统、从社会系统到自然体系的层层包容关系。从广义上看,社会系统包括经济系统,也可以从狭义上定义社会系统,将其视为以经济系统为基础、集中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目标系统———在经济体系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之上,实现全社会各成员共享的制度性结构。如果该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为经济系统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此意义上,社会系统是经济系统的前提条件,构成对经济系统的约束。进一步看,自然系统能否支持人工系统的经济和其他社会活动,有两个产生于人工系统内部的因素至关重要。第一是人口,人口再生产不仅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繁衍,其规模和分布是决定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规模和内在关系的重要因素,并且决定了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索取基础物质资源的规模和方式,是影响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间关系的重要因素。第二是科学技术,一方面,发展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类依赖所掌握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另一方面,人类要着眼于未来维护与自然体系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
(一)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核算是整个经济统计的“龙头”,对其进行归纳,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①经济产品的供应与使用/需求,供应来自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然后被国内生产、国内消费和投资所使用以及出口国外;②经济价值的创造和收入形成,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经济价值,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分配形成社会各成员手中的收入;③资金筹集与投资去向,投资包括非金融投资和金融投资,筹集的资金首先来自当期收入,其次来自金融交易形成的借入;④财富存量及其变化,特定时点上的财富存量既是经济过程的起点,又是经济过程的结果,会因为经济使用/处置而减少,也会因为经济积累而增加;⑤对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统计将一个经济体的所有对外经济活动概括其中。通过核算形成一系列经济指标,其中最综合的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储蓄,国民财产,货物服务进出口,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等等。
(二)社会统计和人口统计围绕整个人口和社会系统及其发展所进行的统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①人口统计,首先是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数和人口结构状况统计,然后是特定时期内的人口动态统计,既包括出生死亡引起的自然变动,也包括迁移造成的机械变动,变动的结果不仅改变了人口数量,还改变了人口的构成。②家庭和社会组织状况统计,首先是家庭组成状况统计,包括家庭数、组成规模、分布状况等;进而是从社区到城镇以及不同层次行政区划的组织状况统计;最后是社会等级、分层状况及其流动统计。③收入、消费、积累、财产状况统计,反映经济活动所决定的人类物质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分配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状况。④时间分配和闲暇状况统计,反映不同类别活动对时间的占用和利用,从时间上反映人类生活的质量。⑤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娱乐状况统计,从服务供应角度进行统计,反映一个社会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娱乐事业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同时从接受者角度进行统计,反映这些服务施加于人身上使之所达到的生理健康和文化素质水平。⑥就业与谋生状况统计,通过总数统计和分组统计反映有经济活动能力人口的劳动参与状况,就业及失业状况,工作条件和报酬水平。⑦社会保险与福利状况统计,反映社会通过市场和非市场手段为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基本生活保障所提供的服务。⑧环境和公共秩序与参与状况统计,一是环境统计,通过社区基本环境状况指标反映人们居住环境的适宜状况,二是社会参与和公共秩序状况统计,反映通过社会参与和社会安全体现的生活质量。
(三)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从广义来讲,环境统计包括了资源统计,但从狭义上看,资源统计与环境统计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与经济社会系统的联系是有区别的。资源是提供给经济社会系统的物质资料,环境对于经济社会系统则主要具有空间、生态意义,所以,资源统计一般着眼于存量多少以及存量所发生的变化,环境统计则关注功能质量以及质量发生的变化。资源统计要分不同资源种类进行。当前我们所关注的资源主要是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水生资源、土地资源等,所构造的统计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①资源存量统计,以资源特有的实物单位表达该资源的总拥有量,同时要通过不同分组体现资源的结构特征;②资源增减变化统计,反映在一段时期内资源所发生的变化量,条件允许时,应该按照增加、减少分别统计其变化,同时要区别变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还是自然原因所引起。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统计,是针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副产品”进行统计,如标题所示,统计对象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废弃物,一般按照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三种形态进行统计,二是污染物,是对废弃物中所包含的污染物质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中要刻画以下特征:排放了多少(排放量指标)、排放了什么(排放结构指标)、谁排放的(污染源指标)、排放到了哪里(排放目的地指标);②污染削减和治理管理统计,统计对象是人类为了减少排放、减少排放危害、改善环境质量而采取的行动,统计内容主要集中在为削减排放、废弃物处理、环境治理和综合管理所形成的投入,包括人力投入和机构指标、当期投资指标、当期经常性支出指标等,进而可以延伸到削减和治理结果统计;③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统计,是着眼于环境总体的质量和生态功能进行统计,一般要区分水环境/生态系统、陆地环境/生态系统、大气环境/系统,分别根据其环境质量和生态特征设置指标。
(四)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科技活动一般被概括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三大类活动,其内容可以用“投入-过程-产出”来概括。科技投入统计主要从人力和资金两个方面设计指标,反映为开展科技活动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包括当期投入,比如科技经费支出、为科技投入花费的时间,也包括累积形成的投入存量,比如服务于科技的资产总额、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以及所包含的人力资本等;科技过程统计关注科技活动本身,通过在研项目活动规模、进度等反映科技活动状况;科技产出代表科技活动的成果,由于科技活动的产出成果渗透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难以单独表现,因此,科技产出统计指标的开发要远逊于投入指标,可直接观测的指标主要有论文数、专利数等。
- 上一篇:社会统计监察问题思考
- 下一篇:优化社会统计指标系统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