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01 09:02:00
导语: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少报,当前以少报、瞒报为主。今年4月份,我局对24家工业企业上报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查,发现少报产值的企业就有7家,少报产值2221万元,户均少报产值317万元;而同期多报产值的企业只有3家,多报产值295万元,户均多报产值98万元。剔除企业多报产值,加上企业少报产值,企业共少报产值1926万元,占24家企业原上报产值28.1%,户均少报产值80万元。
(二)政府统计调查尤其是县、镇两级政府统计力量不足,存在漏统现象
(三)统计部门地位不高,抗干扰整体能力不强
(四)统计过程中缺乏统一质量监控标准和依据,反映在基层填报人员更换频繁,台帐、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原生性和再生性差错层出不穷
(五)数出多门情况时有发生,也是造成数据质量不实的原因之一。如在2002年我市抽查的19个镇中,发现有9个镇的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或党委工作报告)使用的统计数据与统计年报数据不一致,镇政府工作报告(或党委工作报告)所使用的统计数据普遍高于统计年报数据,占被检镇的47.4%。
二、原因
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原因:
(一)内在原因
1、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滞后。现行我国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统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人员、编制、经费以及任免都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地方领导干部的升降,在一定程度上系于体现在政绩的统计数字上;地方统计部门领导的升降完全由地方决定,这样的统计体制,客观上强化了行政对统计数字的干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难以独立地行使统计监督的职权。
2、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改革滞后。改革开放以来,统计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统计方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恢复和建立农产量抽样调查和农村住户收支调查;推行了城市居民住户收支调查;先后开展了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用SNA体系取代了MPS体系等等。但遗憾的是:改革统计生产关系,解决统计生产力的过程中,统计无论是体制还是方法制度基本没有实质性进展,仅限于修修补补。
3、报表指标种类繁多,调查项目之间重复。现在的统计报表和指标不说多如牛毛恐怕也离不远了。从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特别是近年来的实际统计工作中,不知是因为适应形势所累,还是在这经济转轨时期本身就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确实使人感到统计改革有违原来的初衷。原来国家统计改革一直讲的都是要精简报表、精简指标,理顺工作关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数出多门,最终目的是要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数字质量。然而现在同一指标在统计局内部重复布置,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互相核对打架的现象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造成许多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与时同时,政府综合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调查项目内容之间重复。如:农业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种植业产品产量、企业集团统计、建筑统计、批发零售贸易统计、房地产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乡镇企业统计等。就部门统计之间而言,同一指标多个部门调查的现象时有发生。如粮食产量指标,农业局、粮食局、统计局都调查;投资指标,改革与发展局、经贸局、统计局、建设局都调查;出生人口指标,公安部门、计生局、统计局都搞。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制度而言,重复统计内容有:农村乡卡调查,综合乡卡调查数字抄农村乡卡数等。另外,由于各项制度组织主体不同,造成不同统计制度需要时对一调复布置,也形成了部分统计内容重复调查现象。
(二)外在原因
1、《统计法》作用有限。《统计法》的颁布实施,对统计违法现象的认定和处罚都有明确的规定,对净化统计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基层统计力量的薄弱和统计数字与政绩的关系,统计法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近些年县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进行的统计执法大检查“雷声大、雨点小”,不足以震慑统计违法者。
2、统计部门人力、经费、物资投入不足制约统计数字质量的提高。虽然统计部门与过去比现在统计力量、经费投入得到了一些加强,但是与当前统计任务比还不适应。特别是在县镇两级的统计工作中这个问题特别严重。比如,镇级只有一名兼职统计人员,一方面要完成镇中心工作,另一面又要应付统计的调查任务,“顶上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不管上边有多好的想法和做法都得基层去完成,基层是统计数字的源头。目前,我市各县统计局工作人员一般只有15—20人,在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加情况下,县级统计部门完成现行18个专业报表任务己穷于应付。人力、物力、经费不足,是严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客观环境的变化,对统计数字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客观外界条件看,一方面统计调查环境迅速的变化确实给统计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统计数“正规”来源渠道越来越窄,在企业改制中许多国有、集体企业,通过股份制、拍卖、兼并重组,原有的统计机构和人员变化或撤消,获取资料的正常渠道不存在了。由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调查量剧增,与当前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不适应。另一方面,全社会对统计信息需要的数量、质量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缺口”很大,有一些数字根本没有。不需要的,要上一大堆,都在躺着睡大觉。所以统计方法制度要进行重大调整改革。
4、被调查者合作程度降低,影响了统计数字质量。经济改革的深入,使得统计调查对象越来越复杂。原来主要调查对象都是组织、有管理的单位,现在是面对千家万户全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利益多元集团,由于利益的驱使,使得各种各样的被调查对象总是千方百计地保守自己的“秘密”,出现瞒报、少报统计数字的现象十分严重。
5、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无法调动性。
三、建议
要有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从影响质量的根本着手,提高质量才能持久。
(一)改革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最好能实行垂直领导,使政府统计部门地位更加超脱。若近期未能实行垂直管理,则要从5个方面加强统计活动的独立性:
一是抓住国家启动修改统计法的有利时机,通过立法进一步确定和加强现行的国家、省、地、县四级统计调查体系进行统计活动的超脱性、独立性地位。
二是进一步加强镇级统计工作,将镇级统计真正纳入政府统计工作序列,使镇级统计工作实体化。
三是现行“下管一级”的思路要向整个统计调查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在可能的情况下,编制、人员、经费等都可以下管一级。
四是镇一级统计业务全部由镇一级独立完成,县级统计部门只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通过各种手段,把好镇级统计数据关。
五是加强对全社会的统计管理职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应加速业务职能为主向管理执法职能为主的转变过程,将自己从繁重的业务中解脱出来。政府统计部门只干综合的统计业务。如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单位名录库,全国性的普查等,能让部门搞的就让部门去搞,能让民间统计调查机构搞的就让他们去搞,对这些统计工作,政府统计部门主要抓管理,抓数据的评估与监督。
(二)明确政府统计职能。当前,统计职能有不断被扩大的趋势,其结果是报表增多、指标增设、调查频率增快,造成基层穷于应付,也难以应付,最终是马虎应付,质量下降,走入恶性循环。对此,应重新界定政府统计职能,我们认为政府统计职能就是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社会服务,其它能减少职能都应减少,非此职能工作能不参与的最好不参与。
(三)建议组织部门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统计实践告诉我们,现行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也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重要源头。因此,应建议组织部门进一步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各级干部的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四)改革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统计制度方法与统计数据质量密不可分,当前制度方法应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必须明确政府统计应收集那些资料,这是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重点;其次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计指标体系,并且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第三是研究建立从我国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
(五)加强统计执法力度。要通过不断统计执法,让全社会都能认识、了解统计工作,正确认识统计工作,支持和配合统计工作,正确认识和使用统计统计数据。一是要建立专门的统计执法队伍,国家成立执法总队,各省设立执法支队,地、县建立执法分队。并开展全国或全省一盘棋的统计执法。
二是要建立人民法院对统计行政处罚予以强制执行的制度,把统计执法活动与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制度相衔接,与其他执法部门联合办案,形成合力,发挥行政执法的整体效能。
三是要加强统计执法检查的力度与频度,使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日常化、规范化,要建立违法统计案件的举报制度。
(六)对统计工作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第一对每项统计调查要制定数据质量评价标准,应把现有数据质量的评估标准从准确性扩大到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三维的质量标准。第二健全和完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或相对独立的统计数字质量监督评价机构。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统计机构十分重视统计数字质量评价管理,都建立了专门的统计数字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来评价政府的统计数字。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第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质量管理,如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情况调查和分析、邀请统计机构外部专家来评价等。
(七)加大对县及县以下统计部门的经费、人力投入。现在基层统计力量、经费不足的问题、矛盾十分突出,县及县以下统计部门是统计数字质量的源头,数字源头不能保证,又怎能保证全过程的统计数字质量呢?因此,加大对基层经费、人力和计算机投入也是保证统计数字质量很重要措施。
(八)抓好统计队伍建设,营造统计文化。统计事业的成败在于统计队伍的素质,作为统计工作最前线县、镇(街道)是整个统计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此,抓好抓实抓细县、镇两级统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把牢统计数字“入口”的质量关,做到不进假数。同时积极探索文明向上的统计文化,使广大统计工作者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培养爱岗敬业,心系统计的主人翁精神。
(九)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特别要加快县镇两级统计网络建设,采用计算机对统计信息进行处理、传输,提高统计数字质量。
- 上一篇:劳动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分析论文
- 下一篇:水利系统在春节后团拜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