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人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06 11:38:00

导语:统计人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统计人研究论文

笔者不才,好歹拿了两个本科、一个硕研,没有一个是统计专业。上大二时,见新生中有一班工业统计专业,不禁做“无知者无畏”状:“统计也有专业?”谁料想,毕业分配,唯一一个市统计局的名额便落到“服从分配”的笔者头上。曾有一老兄闻讯莞尔一笑:“你就等着头发白吧。”18年后,预言不幸而中--人虽刚过不惑,却已华发早生、双鬓染霜。

人生在世,无论做人做事,总有好赖之分,尽管两者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数量界限,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开始干统计这个行当,在下便听说过“好人不干”的说法。不愿干的是哪些“好人”呢?积近20年的观察,起码已略知一二。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

因为做统计工作要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以,统计人到任何其它的岗位上,都往往被视为一条好汉。即使是一个统计师或主任科员,也有可能担纲主持、组织全行业或全地区的大型调查,这就锻炼了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笔者所在的政府大楼内,几十个委办局,每天走得最晚的、经常挑灯夜战的,一定是统计部门。“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工作需要。但这确实锻炼了统计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长期置身“清水衙门”,大多数人两袖清风,这又造就了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年年讲报表,经常写报告,无疑还培养了统计人的文才和口才。如此,统计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累不能受,什么样的工作干不了呢?

所以,无论是组织部门选拔干部,还是公司企业网罗人才,如果发现候选人有统计经历,实在应该另眼相看,重点考察。如果能不断有更多的统计人走上其它的工作岗位,则既是国家、人民之幸事,也是统计人之幸事。不过,统计的阵地也需要有人坚守。我在基层调研时,一位街乡的老统计员说,很多统计人正在唱《沙家浜》第一场--“转移”了。我答,有人唱第一场,就得有人唱第五场--“坚持”。无疑,坚持的人或许会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我想,他们应该像“18棵青松”那样,“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永远赢得“人称颂”。

个人杂感,如有冒犯同行尊严、有损形象之处,权当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