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
时间:2022-05-07 04:51:42
导语:建立我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设计
(一)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的设计思路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是对企业一套表业务工作各环节及要素的总体描述,为各级统计机构及其内部的各专业部门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及要求,提供标准模式和基础。按照统计学原理,通常将统计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设计上遵循上述原则,定位为一体化调查,因此流程在范围上涵盖从设计到数据的加工汇总,包括设计—采集—加工汇总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统计工作现状,总结试点的经验,设计中将调查单位的管理、采集数据前的技术、业务和人员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数据的审核验证等环节作为业务流程的重要内容。最后流程确定为6大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下包括了更为详细的工作节点。还制定了与业务流程相配套的《企业一套表业务分工》,将参与企业一套表工作的相关部门及业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了规定,其目标是保证业务流程的有效实施。企业一套表工作流程根据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其总体架构分为三层,第一层包括6个工作环节,即统计设计、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任务部署、数据采集、数据审核验收和数据加工汇总;第二层包括80个工作节点,即在每一个环节中包括若干工作节点;第三层是对每个工作节点的具体描述。(二)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的评价我国开展企业一套表调查,是按照一体化的理念,将涉及企业的若干调查项目进行整合,统一设计,统一采集数据,因此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成为企业一套表改革的核心。经过两年多的试点,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逐步完善,为全面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我国研究探索的统计改革方向与世界统计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在业务流程的设计上由于信息沟通交流的不够,在建立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时未能更多地参考到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及各国的经验,因此也留有遗憾。现将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与国际规范的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1.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与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的共性分析。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与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的基本思路相同。均按照统计工作的开展步骤进行设计,流程中都包括了设计、采集和加工处理等具体环节(阶段)。业务流程的基本层次划分为三层结构,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分9个阶段,下设若干子流程,及子流程的具体描述。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分为6个环节,下设80个节点,及对各节点的具体描述。2.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与国际规范的差异性分析。(1)定位不同。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是具有理论指导性的模型,是对统计工作进行全面的概述,是对统计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地、总体地描述和定义。模型具有弹性,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是仅限于获得调查数据的工作过程,因此设计上侧重于对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加工,数据加工后的阶段没有纳入流程,主要是对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进行描述,强调对各个环节和节点的具体操作要求,更具有刚性的特点。(2)总体架构不同。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更具立体性,除了9个阶段及子流程外,还包括了通用于9个阶段的跨越式业务流程,将统计工作的内容全方位、完整地纳入模型中。尤其是关于质量管理和元数据管理在模型中体现,使模型在具体实施时更具标准化,更强调质量的要求。模型要求的操作是非线性的,可以重复或有选择性地循环运行,整个模型是一个可循环的流程。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基本上属于线性型,较详细地描述了统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节点,目标是让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在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要做的工作内容;它在业务流程的可循环方面虽然有所考虑,但从操作层面看缺少详细的设计。从这一点上看,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还有改进的空间,要考虑如何使流程在每一个循环中不断完善,如何更有效率地运行。(3)涵盖范围不同。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的9个阶段设计包括了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从确定需求,统计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到最后的评估,涵盖了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体现了统计工作阶段的循环周期。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涵盖了部分统计工作阶段,重点是数据的采集汇总过程,因此流程设计上6个环节起始于统计设计,未包括确定需求部分(实际工作中这个环节是不可少的),终止于数据加工汇总,未包括后面的数据、存档和评估阶段。(4)业务流程阶段划分的差异。通用统计业务流程分为9个阶段,企业一套表划分为6个环节,其具体内容有交叉。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中的统计制度设计包括软件程序的设计和开发,在通用业务流程模型中开发是单独列为第三阶段。经过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实践检验,将业务流程的开发阶段独立设计可以更好地明确此部分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有利于保证各种软件、工具的开发满足设计要求的目标,这是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可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结合中国实际,重点强调了数据采集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联网直报实施前的工作布置、采集处理应用环境部署和相关业务培训等必要准备,在设计和采集两个环节间,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单独设计了调查单位确定和管理,及任务部署的环节,以保证数据采集的顺利进行。在加工处理环节部分,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单独设计数据审核验收环节,是针对中国统计数据采集过程中逐级上报的特点,强调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加工汇总部分综合了通用模型中处理、分析、存档、分析和评估的部分内容,因此对各环节的要求还不够细化,可根据通用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表1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其对应关系。总体上看,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规范了统计调查工作过程,尽管与国际规范比较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但通过试点和实施,为研究建立反映统计工作全貌的中国统计业务流程做了前期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整合不同的统计调查项目,需要统一设计调查内容,统一开发采集工具,统一确定和管理统计调查单位,统一开展采集活动,统一数据审核验收,统一加工汇总数据,同时还要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处理和协调。将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植入统计生产过程,可保证各工作环节有统一的运行规则和操作规范,最终保证产出的统计数据质量。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控制生产过程,最终的产出质量控制也无从谈起。企业一套表的实施就是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统计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统计生产过程的控制。因此要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规范统一的统计业务流程。2.可行性。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及相关国际组织已经提供理论指导。经过近十年的研究,2009年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已经正式,为各国研究建立统计业务流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照模板。中国近两年来开展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探索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统计调查业务流程和分工,规范了统计工作。按照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实现了统一设计报表制度,统一管理调查单位,应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建设了统一的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在试点和实施中,取得了宝贵经验,可以作为中国研究建立全过程统计业务流程的先期探索。同时,其他国家开展的通用统计业务流程的实践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由此可见,根据国际组织的理论指导,结合中国自身及各国的统计实践经验,研究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统计业务流程是可行的。
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
(一)目标提出标准化的流程可增强统计生产过程的透明度,有助于对生产过程监督管理,有利于监控统计产出质量。本文提出的中国统计业务流程是以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为理论指导,在总结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规范的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基础和框架,在统计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实施进行细化,实施时需要配备具体操作的要求和详细说明。(二)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设计思路以现有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为基础,结合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研究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基本思路:1.反映统计工作全过程,完善业务流程环节。一是将“确定需求”的环节纳入流程。在设计阶段前增加“确定需求”环节作为业务流程的起点。“确定需求”是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这个环工节是隐含于设计阶段,缺少规范操作,难以保证“确定需求”在设计和开发中完全落实,将其纳入流程中,可以保证其操作的规范性。二是增加“数据、存档和评估”3个环节,完整反映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增加评估环节是强调了对结果和过程进行检验的重要性,既可以达到对产出质量的控制目的,也为完善流程提供了参照依据。将“评估”的结果反馈至“确定需求”阶段,可形成一个流程的循环,保证流程在每一个循环周期中得到改进完善。2.结合中国统计工作实际,调整工作环节设置。一是将“开发阶段”独立设置。借鉴通用业务流程模型设计理念及结合在企业一套表试点及推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流程中要加强对开发阶段的重视,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设置,对其涉及内容应详细说明和规定。二是充实“数据加工汇总”内容。与通用统计业务流程相比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中各节点划分不够清晰,应补充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因此需要对现有工作环节进行拆分细化。3.增加跨越式流程设计,向立体化流程体系过渡。企业一套表业务流程在制定过程中也遇到如何反映各工作环节顺序和步骤的问题。流程设计是线性的,实际操作并非是一个环节结束后才是下一个环节的开始,有时会重叠和交错进行,因此将流程做成节点式。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给出一个模版,将贯穿于整个流程的部分做了跨越式的流程,单独列出,比如质量管理和元数据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在跨越式流程中进一步进行详细地规定和要求,这是实际工作和操作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在中国的实际工作中也含有跨越式流程中的内容,但没有明确提出。如元数据管理虽制定了元数据标准,但也只是在企业一套表工作中实际执行,其他统计调查并未执行;质量管理尽管被强调为统计的生命线,受到重视,但是实际操作中也仅限于各专业的规范要求,统一的质量框架还在研究当中。因此研究中国统计业务流程应将上述内容纳入。结合中国统计工作实际,目前已存在的相关管理工作也应纳入业务流程,如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标准和分类管理、调查单位管理、数据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内容。这样可以更系统和全方位地描述统计工作的全貌,定义政府统计工作业务操作的基础框架和分工职责。(三)中国统计业务流程架构在企业一套表工作业务流程基础上,借鉴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及其他国家的经验,研究定义中国统计业务流程基础框架,目标要反映统计工作的全流程(从需求到及最后的评估),规范各阶段业务内容。提出中国统计业务流程总体架构包括两个层面:1.基本统计业务流程包括确定需求、设计、开发及任务部署、采集、审核上报、数据分析及汇总、数据、存档、评估阶段。确定需求阶段包括鉴定对信息的需求,商议和确认,准备业务文件,申请报批。设计阶段是指对统计指标、标准、报表制度、工作流程和生产系统的设计。包括设计指标体系,建立元数据标准,设计统计报表制度,制定业务需求框架,编制审核规则,制定技术标准、设计生产系统和工作流程。开发及任务部署阶段是指开发和检验生产系统,部署业务工作,开展培训的活动。包括开发、检验采集处理软件,部署应用环境,布置工作及培训。采集阶段包括确定调查单位,管理数据提供者,建立和运行采集,最终确定采集数据的过程。审核上报阶段是对基层上报数据进行审核,验收,修正,核实的过程。数据分析及汇总阶段包括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分析、评估,及确定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过程。数据阶段包括了更新和确定产品,管理信息,宣传产品,管理用户等活动。存档阶段包括制定存档规则,管理存档文件库,保存数据和元数据,清理数据和元数据等活动。评估阶段是一个统计业务流程的结束阶段,包括汇集所有涉及评估的材料,进行评估,形成下一步行动规划等活动。2.跨越式统计业务流程包括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统计项目管理、统计标准和分类管理、调查单位管理、数据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员管理8个方面。质量管理流程要贯穿于整个模型。包括对统计系统的协调性,数据用户与数据提供者的关系,统计标准的管理;管理统计过程中方法的健全性、成本效益和实施的稳健性,及受访者负担等;管理统计产出的相关性、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清晰度及元数据管理;通过分析反馈信息,总结实施中的经验和教训等方式,完成质量评估和报告。元数据管理流程重点是统计元数据的产生和应用。保证元数据能够及时地抓取、储存和转换。可依据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提出的元数据管理16个核心原则,制定管理规则。统计项目管理包括对调查项目的审批和备案,监测统计调查项目的执行力度,跟踪调查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反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通用统计业务流程中对统计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对所有统计领域中产生信息要求和数据资源产生和变化的系统监测和回顾,由此产生新的统计业务流程的定义或再设计已存在的流程。中国统计项目管理目前注重项目的审批,对项目执行和监测力度不够,在现行的调查项目管理规则基础上要加强对实施中的监测,及时反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此部分通用统计业务流程模型中将统计标准和分类管理称作统计架构管理,包括开发标准,是一个广义的标准概念。在我国的实践中需要加强对标准和分类的实施管理,包括对标准的解读和实施监督,以及对修订标准和实施新标准的节奏控制等。调查单位管理是我国目前统计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其纳入统计业务流程模型,重点是要在已经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工作实际确定详细的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同时反馈流程各阶段中出现的关于调查单位的问题,为完善调查单位管理提供改进建议。数据管理涉及统计数据的安全性,包括通用的数据安全、管理数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的界定,目标是保证数据质量和安全性。资金管理涉及对统计工作所需经费的管理,应纳入统计业务流程中,应从统计业务量出发,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为目标,测算统计投入。另外也要从严格控制投入产出效益的角度,防止重复和浪费。人员管理强调按照统计业务流程要求设置机构和岗位,配备人员,确定分工和职责。同时对每个岗位的人员素质提出要求,保证工作职责的落实。上述内容是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总体框架构想,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流程,具体规定操作规则和要求(见图1)。
本文作者:王萍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上一篇:农村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
- 下一篇:试论课堂教学中就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