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腐”机制构建障碍与路径

时间:2022-11-28 10:07:13

导语:“不想腐”机制构建障碍与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想腐”机制构建障碍与路径

【摘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协同反腐机制是反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根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不敢腐”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紧,而“不想腐”的堤坝有待进一步构建。依据新时代新要求,构建不想腐机制存在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障碍,为破解其障碍,构建不想腐机制的路径选择也应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选择,具体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协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构建廉洁政治生态。

【关键词】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三不”反腐机制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反腐败新征程,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经过五年的努力,报告将反腐败形势总结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简称“三不”)协同反腐机制是反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反腐倡廉斗争的全过程,三者具有深层次互动关系,构成完整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面对新的反腐败形势,必须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在不敢腐、不能腐基础上着力构建不想腐的堤坝。

一、不想腐:“三不”反腐机制的最高价值追求

在“三不”反腐机制中,不敢腐是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通过反腐败高压态势给腐败分子以强有力的震慑,形成最直观的反腐效果,最快速遏制腐败蔓延。不能腐是不敢腐、不想腐的保障,关键是扎紧制度的牢笼,形成制度约束,使反腐败有章可循,真正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的最高价值目标,是通过思想教育真正达到主观不想腐的自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成一套逻辑严密、科学有效的全方位反腐败格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上至副国级干部,下至群众身边的小苍蝇纷纷落马,给了腐败分子以极大的震慑,腐败现象被迅速遏制,治标效果明显,反腐败高压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机制逐步构建起来,为不能腐、不想腐打下坚实基础。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这科学地阐释了制度约束对于反腐败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治标的同时治本。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制度建设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与配合,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正在构建,不能腐机制正在加快形成。但是,以不敢腐为基础,以不能腐为保证,解决不想腐才是问题关键所在,众多腐败案例表明,腐败之“表”源于组织涣散、观念淡漠、纪律松弛之“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因决定外因,再严密的制度都存在漏洞,只有从内心树立起拒腐防变的堤坝,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不想腐就要求从主观上杜绝行为主体从事腐败活动的主观愿望和心理需求,从主观形成保持清正廉洁的心理需求。当前,距离实现主观上不想腐的最高追求还有很大差距,不想腐的堤坝还在逐渐构建之中。

二、不想腐机制构建的障碍因素

1.个别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是构建不想腐机制的主观障碍。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决定外因,腐败动机的产生最终是由主观动机决定的。多次论及坚定理想信念对于构建不想腐机制的重要意义,他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大量的腐败案例表明,思想上的变质引起某些党员干部的腐化堕落,理想信念一旦出现歪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变质,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建设年代,一些党员干部往往不主动学习,强化思想,个别党员已不具备应有的先进性,褪化成具有私欲和权力的人,在人性私欲的驱使下陷入对功名、财富无止境的追求。2.局部政治环境不纯是构建不想腐机制的客观障碍。就社会大环境而言,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一个人不腐败也改变不了大趋势的心理。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重塑的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崇尚廉洁的社会大环境开始形成,但距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还有一定距离。从权力运行的小环境而言,十八大前虽然一直重视腐败问题,但反腐败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十八大以来不能腐机制逐渐构建,制度牢笼逐渐扎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常态。但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旧制度、旧思想的惯性一时不能扭转,权力运行环境依然存在问题。在大小环境的作用下,腐败亚文化还有生存空间,一些基层干部极容易受到这种歪风邪气的影响,认为自己掌不了大权,最多算生活小节有问题,即使检查也是法不责众。这类思想对个别党员干部的影响非常消极,即使再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反腐败机制也堵不住主观世界的败坏,所以在构建不能腐机制的同时,一定要加快不想腐的机制构建。

三、不想腐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

构建不想腐机制是新时代党建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经验告诉我们要尽快实现从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需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各因素的合力。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思想觉悟。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思想塑造是一个焦点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八项规定、反“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等活动就是通过日常行为的约束严抓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着力构建不想腐的堤坝。基于十八大以来的经验,新时代,我们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又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一方面,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摒弃不够严肃、不够认真、不够经常的形式主义倾向,严格依据党内各项规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党员理想信念,将不良思想倾向及时扼杀在摇篮里。另一方面,用好政治生活的传统武器,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日常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危机意识,使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样在不断的思想斗争中引导党员干部抵抗各种杂尘的侵袭,明辨是非、坚持真理,从而达到坚定其政治定力、守护其政治信仰,自觉守住廉洁红线,真正从内心拒绝腐败,增强不想腐的自觉。2.“三不”反腐机制联动,向不想腐转变。新时代要继续坚持高压反腐,推动不敢腐向不想腐转变。目前,随着“打虎、拍蝇、猎狐”行动的深入推进,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形成。在新形势下,高压反腐力度要继续坚持,反腐零容忍、全覆盖、高压力的态势要持续推进。一方面,提高腐败成本,加强腐败经济处罚和法律处罚的力度,提高腐败综合成本,从而弱化甚至放弃腐败动机。另一方面,坚持高压态势不放松,给一些有不良心态的党员干部以巨大震慑,使其受到最直观、最生动的警示教育,自觉克制私欲,弱化直至消除腐败念头,由此实现不敢腐向不想腐的转变。新时代要继续扎紧反腐败制度笼子,推动不能腐向不想腐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这一时期制度建设的特点是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间的相互衔接,这些制度的制定以党章为统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促使制度牢笼越扎越紧,减少了腐败机会,促使一些试图腐败的党员干部被动弱化腐败动机,转向主动不想腐。当前,要利用制度权威,使党员树立起制度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使自己从以权谋私的小格局中走出来,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格局。3.继续构建廉洁政治生态,提供环境支持。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的重塑已经得到重视,但距离真正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还有一定差距,新时代要继续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很大程度上受到领导干部的影响,主要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利,甚至自己都做不到清正廉洁,这就很难带动其他党员坚守廉洁红线。其次,选人用人坚持一定标准。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这就充分说明了好干部对政风、党风的重要作用。最后,净化政商关系。官商勾结一直是腐败的高发点,强调净化政商关系,是为了给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在一定程度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三不”协同反腐机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斗争的始终,依据的判断,我们正面临着由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否能建立起不想腐的机制决定着下一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走向。目前,虽然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态度坚决、方向正确,终能实现由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日。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3]《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杨镕华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