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20 04:12:12

导语: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践与思考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搭建主体责任框架,通过系统性的建设来推动责任落实,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时代课题的回应。从进驻省人大机关以来,派驻纪检监察组认真思考如何推动机关党组搭建起落实主体责任框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主体责任框架基本成型,“两个责任”落地成效明显,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搭建主体责任框架的重要意义

(一)积极回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主体责任的落实。只有形成环环紧扣的主体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履责的压力,才能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尤其是在浙江,随着国家监察体制试点改革的推进,监督对象范围的扩大,主体责任也在同步“加码”。搭建主体责任的框架,有利于积极拥护改革、真正悟透改革、全力推动改革,打造“清廉浙江”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活样本。

(二)有力提升主体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和综合性工作,要统筹谋划、全面部署,以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推进责任落实,使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搭建主体责任框架,可以从制度设计上健全责任体系、扫除责任盲区、明确责任界限、加大工作合力。通过主体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避免责任的空转虚化,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三)增强派驻监督工作精准性和实效性。实现“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以来,派驻纪检监察组将原来承担的许多应由驻在部门相关处室承担的工作交还给主责处室,真正回归主业,聚焦中心任务。在各项监督工作中,督促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首当其冲。只有主体责任的框架搭建成形了,派驻监督才能精准发力。通过查找主体责任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大限度减少和堵塞漏洞。通过及时发现责任落实中的问题,强化问责,推进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

二、推动搭建主体责任框架的初步成效

201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派驻全覆盖,驻省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正式进驻。作为新成立的派驻机构,派驻纪检监察组以监督工作从零规范起步为目标,立足驻在部门实际,推动机关党组扎扎实实搭建起主体责任的框架,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效果。

(一)主责意识的提升促进工作规范长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框架逐步形成后,机关党组“主动抓、抓主动”的责任意识明显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趋于规范长效。2016年以来,省人大机关党组修订落实了主体责任相关制度5项,规范机关权力运行制度42项,推动主体责任工作制度从零碎向系统的转变。会同派驻纪检监察组发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程记实本》,推动干部履责从结果向全程的转变。选举成立新一届机关纪委,设立专职纪委书记和工作人员,在新一届党支部换届完成后选举产生22名纪检委员,确保机关纪检队伍组织有保障、履职有依据、工作有计划、交流有平台,推动监督力量从分散向聚合的有力转变。

(二)接受监督意识强化促进派驻监督工作。主体责任框架的搭建,也使得机关党组“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得到强化,促进了派驻监督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制定《廉政谈话暂行办法》,115人次进行一般性廉政谈话,11人次进行任前廉政谈话,1人次进行提醒谈话,4人次进行信访核实谈话。二是支持廉情信息库建设。派驻纪检监察组结合实际设计《省人大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信息表》,采取一人一档、纸质与电子同步管理、动态更新的模式,共采集到23名厅级干部、92名处级干部的廉洁从政信息,28人次上报个人重大事项变化情况。三是探索融入式监督理念。参与人大机关立法、监督、代表等重点工作,实现“监督的再监督”。2016年以来,先后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河长制规定等立法审议检查,参加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剿灭劣V类水专项行动、“最多跑一次”等现场监督,重点参加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加大对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换届选举的监督管理教育。在主体责任的框架下,监督执纪问责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同向同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三、推动搭建主体责任框架的基本路径

(一)健全制度体系,敦促知责思为。在设计驻在部门主体责任的制度体系时,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长短结合,既有总体的长期规划,又有阶段的实施步骤。二是上下左右结合,既有党委党组层面的责任,又有落脚到不同分管范围的具体责任人职责,在一级抓一级的同时让责任管控网的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点面结合,既有主体责任本身的全面性要求,又有确保责任落实的配套机制。进驻以来,针对省人大机关主体责任制度较为零散、不成体系的现状,抓住省委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清单》的契机,派驻纪检监察组全力推动机关党组制定“两个责任”清单,细化分解主体责任,厘清责任边界,确保知责明责。以责任清单为长期规划,确定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机关党建工作重点、机关纪委工作重点,做到长短结合。以责任清单为纵向责任体系,压实“机关党组”“机关党组书记”“机关党组成员、党委书记和机关厅级干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以及“机关党支部书记及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六个层级责任内容。推动八个专工委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构建横向责任体系,破解了专委会长期以来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游离于办公厅、研究室之外的难题。以责任清单为总纲,首次召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工作会议,首次分3个层面签订76对廉政责任书,制定廉政谈话工作制度,确保责任体系点面结合。

(二)注重载体设计,促进履责留痕。随着纪检监察工作“三转”理念的不断深入,过去在落实主体责任中,“口号喊在党委、工作还在纪委”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但是主体责任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上、书面上的问题仍然无法完全避免。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载体让主体责任实化。为了确保主体责任工作有痕、落实有力、倒查有据,派驻纪检监察组结合省人大机关的具体情况,打出“一本一书”组合拳。“一本”即会同机关党组向机关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其他厅级领导、处室及单位负责人发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程记实本》,明确任务清单,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照单履职、全程留痕”。“一书”即派驻纪检监察组针对机关党组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准同主体责任的结合点,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书”。对建议书中提出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让落实主体责任的整改情况全程留痕可追溯。2016年1月以来,纪检监察组提交的“工作建议书”被全部采纳,机关党组修订出台《省人大机关工作制度汇编》,完善车改后的公车管理审批制度,对个别机关干部在工作作风、劳动纪律方面问题分别进行廉政谈话,更新干部人事档案基础信息26人次。

(三)整合监督力量,确保督责到位。过去,派驻纪检监察组、机关纪委重点的监督管理对象,基本按照干部级别进行划分,即分别管理处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科及科级以下干部。随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双方的重点监督对象正在从按级别“分段式管理”的模式过渡到“统管”模式,逐渐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局面。这一最新课题,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都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作为派驻纪检监察组,应当充分融合驻在部门的纪检队伍,整合开展监督工作的力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面对机关单位普遍存在的纪检力量不足的情况,驻省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着力在推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和支部纪检委员“三支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定期召开与机关纪委、纪检委员的工作联席会议,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督促制定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一系列工作规则,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及时掌握政治生态。关注省人大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标准化项目的监督指导。与机关党委共同策划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廉政书画摄影展、党纪党规学习讨论等活动,营造讲纪律、守规律的机关氛围。指导支部纪检委员围绕省人大中心任务和机关处室重点工作,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回头看”工作,切实将主体责任的监督任务传导到“神经末梢”。作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推动驻在部门党委(党组)搭建主体责任框架,应该督促强化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不断织密管党治党的笼子。应该协同设计有效的工作载体,让主体责任不仅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还一目了然、清晰可见。应该指导机关纪检队伍的建设,激发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抓住“牛鼻子”,种好“责任田”,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作者:王炅 单位:浙江省纪委驻省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