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

时间:2022-09-19 11:19:28

导语: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

[摘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着力抓好学习教育这个基础、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担当作为这个重点、创先争优这个载体、督导检查这个手段、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抓下去,不断推动干部作风有新改进、干部形象有新提升、工作效率有新提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作风建设关系到干部队伍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好的作风不仅能够凝聚党心民心,而且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既是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迫切需要,更是以良好作风抓落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以制定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口,连续部署三次党内教育,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强化群众观点,践行“三严三实”,集中纠正“四风”,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风政风呈现出新的气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赢得了党心民心,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但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和问题,尤其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以及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带来干部队伍的变化,滋生干部不良作风的土壤仍然存在,利益集团围堵党员干部的行为也从未停止过,况且不正之风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易变异的特点。如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推托回避,遇事不敢管、不敢抓,缺乏事业心和应有的责任心;有的工作节奏缓慢,效率低下,对党委、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有的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工作比较少,工作亮点少;有的抓落实不力,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忽悠领导、欺骗群众;有的不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思想僵化、知识老化、能力退化,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束手束脚,没有底气;有的群众观念淡漠,忘记自己的岗位和权力是哪里来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为政不廉、用权不正、消极腐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费力气”的事不干,“得罪人”的事不搞,“矛盾多”的事绕开,凡事差不多,工作缩手缩脚;有的等着船到码头车到站,整天无所事事、混天熬日;有的玩程序,投机取巧,搞“摆拍式”的假作为;有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不强,在纠正“四风”问题上心存侥幸,甚至“涛声依旧”,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尽管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造成的影响却很坏,如果不尽快解决,就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国家正常工作,干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无数事实充分证明,没有良好的作风作保障,制定的政策、做出的部署、安排的工作、既定的目标就不可能落到实处;没有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人民群众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就会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当前我们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要把着力点聚焦到作风建设上来,紧盯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在坚持中不断深化,在持久中不断用劲,始终保持坚强决心和定力,持续引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向善向好。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从提高从严治党成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努力推动干部作风有新的改进、干部形象有新的提升、工作效率有新的提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好学习教育这个基础

加强学习教育,是统一干部思想认识、增强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新的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必须贯穿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始终。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坚持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与加强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抓出长效,通过高质量、常态化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进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增强思想政治定力、理想信念定力、自我要求定力,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具体问题改起,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打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一是要切实转变学风,把握学习方向。一方面,要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关键在于掌握蕴含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规范行为。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始终把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必修课”,着力提高理论修养、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培植精神家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筑牢同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基础,真正做到思想上正本清源、认识上深度统一、行动上高度自觉。要带着信念学,学出方向来;带着感情学,学出立场来;带着问题学,学出思路来;带着责任学,学出干劲来,努力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政治能力的提高上、主观世界的改造上、领导水平的提升上,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党章党规。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的、最高的行为规范,是对全体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最基本的教科书。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是党内制度、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载体,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修订颁布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50余部党内法规,[1](P10)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亟须我们认真学、全面学、反复学,努力融会贯通。坚持学习党章党规,要端正态度学、原原本本学、逐条逐句学,深入系统把握党章党规的真谛要义,掌握党章党规的标准要求,牢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章意识、党规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党的制度、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守住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二是要坚持“四讲四有”标准,立起合格党员标尺。要强化标准导向,积极组织党员寻标对标提标,全面提升标准和境界,引导党员干部在担当进取、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崇尚法治上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贡献,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面对矛盾敢于正视应对、有效解决,面对危难险重敢于冲锋在前、甘于奉献,努力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中展示先锋形象。要强化问题导向,面对改革中的新课题、历史遗留的老问题、需要解决的新难题,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敢于正视、找准症结、切实解决,特别是要对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定期开展对照检查,在经常性查找解决问题中增强党性、提升素质、转变作风。要强化纪律和规矩导向,教育党员干部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追求什么,禁止做什么、摒弃什么,真正将党纪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做到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以精进之心对“事”,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自觉做到守住底线、远离红线,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绝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更不拿原则做交易,清白为官、干净干事,以实际行动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人民立场至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导向,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引导党员干部紧紧围绕落实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目标任务,以“把事办成”为根本,以促进发展为要义,主动、用心、创造性地履职尽责,坚决守住民生改善、生态环保、和谐稳定、廉洁从政“四条底线”,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凡事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广泛参与,充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善于把学习教育与增强党性、升华思想、陶冶情操紧密结合起来,与转变作风、解决问题、履职尽责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章党规衡量自己,用“四讲四有”标准检验自己,认真查找自己思想上的不足、作风上的问题、工作上的差距,主动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努力做转变作风、树立良好风气的模范和表率。

二、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

领导干部是身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关键少数”,更是作风建设中的关键群体。新的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带头,是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的无声力量,是我们党的重要领导方法。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用权不当、作风不正、消极腐败,就可能影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风气,就可能给党和国家的事业、给人民群众的福祉带来损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的全面贯彻落实充分表明,只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能够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就能上行下效、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就会拥有改进作风的强大力量,作风建设就定能取得实效。领导干部带头,就是要自觉执行制度,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领着一级改。只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作风转变才有持久力。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权力,慎重使用权力,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2]带头查找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敢于触及灵魂,敢于正视问题,以自身敢担当、勇作为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而凝聚起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自觉履行领导责任,主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以领导干部过硬的工作作风带出班子的好作风、带出单位的好风气。同时,要落实分工负责制,对分管领域党员干部要抓早抓小、重在日常,坚持从点滴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切实做到真抓真管、敢抓敢管、长管长严,真正担负起加强作风建设的责任,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经常同党中央对表,及时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到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担当负责,要在“学”上有更高标准,在“做”上有更实举措,在“改”上有更大力度,切实当好改进作风的践行者、示范者。

三、要抓好担当作为这个重点

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担当作为、促进工作。每个地方情况不同,每个单位职能不同,每个干部职责各异,存在的作风问题各不一样,同一问题的表现程度也不一样,不可能都用一个方子解决。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立足地方实际、单位职责和干部作风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和措施,并坚决落到实处,使突出问题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和影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为官避事平生耻”,能否担当作为是干部作风改进成效的检验标尺。新的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抓好担当作为这个重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做到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尽其责、敢担当有作为。主动担当,就是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敢为人先;就是要在困难矛盾面前敢抓敢管、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是要在各种风险面前敢于作为、敢于负责、敢于担责;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就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对分内的工作、应该完成的任务,顶着压力也要干,迎着风险也要上;就要有无私无畏的勇气,敢于碰硬、善于碰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和得罪人的事,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困难不退缩;就要有勇于直面错误的坦荡胸怀,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在责任面前不退避、不推卸,自觉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担当应履行的职责。主动作为,就是工作讲大局、服务讲主动、办事讲效率,定下来的工作全力推动,部署的任务坚决落实,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上、豁得上、拼得上,切实增强执行力,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地生根;就要养成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习惯,不怕苦、不怕累,有多少本事就拿出多少本事,有多大劲就使出多大劲,不投机取巧,不偷奸耍滑;就要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放眼全局定目标,对照先进找差距,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努力把各项工作干到最好、做到精致。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既要靠内在的自觉和自律,也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来保障和推动。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方面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为标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大力选拔那些在困难矛盾面前开拓创新、勇于作为的干部,在复杂问题面前善于解决问题、有思路有办法的干部,在各种风险面前敢于担责、勇于负责的干部,[3]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及时选出来、用起来;另一方面对工作上不担当、作风漂浮的干部要敢于批评、坚决纠正,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干部要查明情况、严肃问责。要建立干部容错免责机制,对在担当作为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干部,要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宽容和谅解,使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成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思想共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大力宣传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好干部,[4](P48)大力宣传心系群众、爱民敬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干部,大力宣传精神状态好、工作积极主动、创出一流业绩的好干部,推动形成担当可贵、作为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真正让敢担当、善担当、勇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让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四、要抓好创先争优这个载体

创先争优不仅是一种进取精神,更体现着一种人生态度和工作作风。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好的形势、好的机遇来之不易。如果一味沉浸在已有的成绩中沾沾自喜、自我满足、“夜郎自大”,就会丧失当前的机遇,就会在新一轮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中陷入被动和落后。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克服小进则满、甘于平庸的观念,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坚持一流的工作标准,起点要高、目标要远,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确定赶超目标,准确对标提标,努力创先争优。要“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坚持“比一比、学一学”,瞄准一流、找准差距,善于比较、自我加压,时刻与自己比,与身边先进比,与领导要求比,虚心学习先进典型,虚心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标准和境界,不断超越、勇创一流,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人生价值、奠定人生基础、实现人生目标。要紧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只要符合政策、符合实际,有利于改革发展,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以更高的标准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提档升级,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体现境界、反映水平,体现精神状态、反映作风转变,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把作风建设推向深入。要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融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科学谋划、精心部署、精准发力,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任务,在推进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率先发展、领先发展上作出新贡献。

五、要抓好督促检查这个手段

加强督促检查,是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作风建设的大敌,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而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督促检查。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真正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干事业,掷地有声抓落实,坚决杜绝大而化之、抓不具体,沉不下去、抓不深入,拖拖拉拉、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现象。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干,一环扣一环去抓,特别是年轻干部更要静下心来,少一些冲动和浮躁,多一些理智和自制,踏踏实实地想事、认认真真地干事。要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干部在一线选拔、典型在一线树立、经验在一线总结”,带头到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到项目工地去,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用在抓落实上,主动出击、不等不靠,说了就干、干就干好,始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一是要严格提醒督促。要坚持明察与暗访、“点穴”与“拉网式”、线上与线下检查相结合,通过明察暗访、日常督导、组织评议,及时曝光反面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要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督促检查,尤其要抓好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督促。要多到一线、多到基层了解情况,近距离进行督促,发现问题直接指出,该提醒的要当面提醒,需要纠正的要责成及时纠正,确保督促不漏项、不留死角。二是要严抓监督检查。信任不能代表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地增加信任,加强监督检查是确保作风转变的重要环节。要把组织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与社会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让群众监督作风建设工作,防止在加强作风建设工作中出现“两张皮”现象,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切实提高作风建设成效。三是要严肃整改问责。对督促检查发现的问题、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都要严肃整改,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要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建立完善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作风建设取得实效。要坚持把群众评判作为最根本的标尺,对容易反弹的问题和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找准要害、即知即改,坚决防止不良风气的反弹和回潮,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和变化取信于民六、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制度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建章立制是改进作风的重要保障,也是建立加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作风方面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制度或者没有严格执行制度。新的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强化制度约束,抓好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篱笆,把权力牢牢地关进笼子里。当前在制定完善制度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要解决制度不完善、制度存在漏洞、制度存有缺陷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及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尽可能堵塞制度漏洞、弥补制度缺陷,努力使制度纵横到边、不留死角;二是要解决制度标准不清、界限不明、刚性不足的问题,尽量让制度细化量化,使之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切实防止“牛栏关猫、来去自由”;三是要解决制度执行不好、执行不严、执行不力的问题,坚持令出必行、执行必严,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坚决查处,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克服制度成为“稻草人”现象;[5]四是要解决制度陈旧、不合时宜、跟不上形势的问题,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创新,跟进制度制定,努力避免制度过时和滞后。对此,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准确把握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认真梳理,凡是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要予以重申,继续坚持;凡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该修改补充的要抓紧修改补充,该废止的要坚决废止,该新建的要尽快新建,确保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制定完善制度既要对过去的规矩了然于心,把问题置于当时的特定背景下去思考,在梳理环节做到抽丝剥茧、细致入微,又要针对当前现状和形势要求,带着问题从过去制度执行的效果中找办法。制度性的改革创新是一场长期性的利益结构调整过程,制度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公共权力的规范化、民众参与的有序化、利益调整的合理化,既要直接面对利益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又要面对“公”与“私”利益的调整和协调;既要针对“公权私谋”“消极抵制”“为官不为”等各种新生不良风气,又要针对“四风”等不正之风的隐形变异、反弹回潮,及时检视、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形成新的制度利器,始终保持制度刚性,真正形成有利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保障。“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核心就是严格遵守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一方面,要提高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的同时,更要督促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制度,做到令行禁止、不搞例外,有法必依、有令必行,严肃查处规避制度、不守制度、违反制度的行为,决不允许打擦边球、搞变通,确保制度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责任教育和警示教育。要通过建立公开承诺、考核评价、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约束措施,使制度真正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树好形象。要健全完善作风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加强考核评价,坚持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干部奖惩和任用的导向作用,形成主动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要针对干部作风方面的不良行为,及时跟上监督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实效。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彰显形象,作风成就事业。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良好作风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唯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实抓好,才能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带动促进民风和社会风气好转,保证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向前推进。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干部队伍作风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最终要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因此,新的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盯不正之风的新动向、新表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坚持从解决问题入手,从健全制度体系做起,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责任,使之持续深化、持久用劲、一抓到底,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新变化,体验到作风转变带来的新成果,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刘庆斌 单位:中共青州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黄坤明.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J].共产党人,2016,(24).

[2]刘庆斌.新形势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路径选择[N].潍坊日报,2012-07-22.

[3]刘云山.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N].学习时报,2014-03-10.

[4]孙明.对于当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几点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2).

[5]海印子.执纪必严才能有力遏制“破窗效应”[N].社会科学报,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