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时间:2022-11-02 10:40:38

导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校各项育人工作中,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设计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以此为导向,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实践活动

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与价值。为此,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师应该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实施策略。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立德树人乃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关键组成要素之一,对于立德树人的分析,必须从历史学的角度加以探究,在《左传》当中,便对立德树人的内涵加以了阐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从这句话的意思来看,其含义为:任何一个人要想得以流芳百世,则其首先应当具备优良的道德与品行。一个人为了让自身拥有较高的德行,则必须拥有对于高尚品德不懈追求的信念。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立德树人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的思政教育不断关注如何实现对学生德行的培养与提升,并且对于学生能否具备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的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通过系统的思政教育,将让学生获得可以立足于社会的必备能力,并且能够形成敏锐的政治参与意识,在遇到现实问题的过程之中,可以辩证地看待、分析与解决。从高校思政教育所应当具备的功能来看,此种教育应当致力于让学生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的必备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来看,更为关注事实性教育。就是借助对学生开展法律、政治等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对于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深入理解,由此增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社会主义优越制度的认同感。同时,依托开展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活动,将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当中秉承辩证、理性以及审慎的态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综合素质[1]。

二、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策略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立德树人”路径,注重对思政教育方法与方式的不断创新,依托网络平台对学生加以在线辅导,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形成“立德树人”氛围。下面笔者将从这几个层面入手展开论述。1.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应当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可以看出,其生动地诠释了立德树人应当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宗旨,并指出了高校的办学方向与办学任务,亦对于教师的师德建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还申明了学生的德才养成目标。对于高校的思政工作而言,其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就是说,在组织和开展高校教育的过程之中,必须确保持续性与长效性。思政教育活动不但让学生习得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更要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实现对自身价值观的塑造。高校应当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致力于打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校园氛围,并且将思政教育融入不同的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以此达成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2]。2.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以及教学活动之中。大学生身处于校园之中,从这个层面来说,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价值观有着不容替代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之中,应当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当中给予养分和素材,如唐诗宋词、红色文化等,以此来帮助大学生实现文化素养的积淀与提升,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3]。3.构建民主多元的教学话语体系,满足学生的表达诉求当代大学生身处于信息技术时代,对于各种互联网话语十分熟稔,且愿意通过互联网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知识。高校应当借助网络平台去获取各类信息资源,来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同时,高校思政教师基于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应当积极研究大学生的话语习惯,以便据此构建民主多元的教学话语体系,让自身的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学生好的接受和认同。同时,高校教师应当善于从互联网当中挖掘教学资源,以此作为丰富教学内容的手段,使学生在接触这些熟悉和感兴趣的案例素材的过程之中,对于思政课程产生认同感和共鸣感。此外,教师亦应当对学生的关注点加以分析,并据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针对性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民主地表达自身观点,交流探讨,对于思政课程乃至思政教育的意义给予认同[4]。4.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立德树人”路径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不能仅仅落实到课堂上、理论层面上,因为理论化的思政教育内容难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以及理性活动与感性活动有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效果的有效路径之一。为此,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丰富的校内与校外实践活动拓展“立德树人”路径。第一,组织校内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的校内实践活动,比如辩论赛、红歌赛、情景剧表演、经典诵读、原著研读、主题讨论等,这样能够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受到影响和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借助校内网、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定期推送一些思政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共享,并且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第二,组织校外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红色基地、革命圣地等,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强实践能力,使思政教育更直观、更具体。5.注重对思政教育方法与方式的不断创新,依托网络平台对学生加以在线辅导课堂教学活动乃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借助知识媒介基础上的交流学习过程,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采取单向度讲授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可以说,这样的模式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乐趣。为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如教师可以借助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登上讲台就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将会凸显出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并非只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课下时间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阵地。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信息技术媒介,在线下时间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其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样将让学生的思政知识学习活动变得更具成效[5]。当学生对于国内外的新闻热点时间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或媒介组织学生展开分析与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关于特定事件的看法与见解,教师负责补充和纠正,这样可以达到有效增强学生政治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目的[6]。6.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形成“立德树人”氛围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而施教者则是“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教师的师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形成“立德树人”的氛围。(1)提高教师的教育格局。教育者是心灵的唤醒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将目光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要树立宏观的教育格局,才能给学生最好的教育。(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应该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以自身所作所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典范。(3)积极参加培训、教研与考核。思政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认识薄弱,在培训、教研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参加学术理论活动来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此外,高校应当在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将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纳入其中,以此来提升广大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

三、结语

本文从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入手,从六个层面论述了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策略。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高校应该坚持秉持“立德树人”的宗旨,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社会输送一批高质量、高道德水准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常越.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4):145-148.

[2]张雪瑞.以“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公关世界,2021(10):143-144.

[3]孙超.浅谈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结合策略[J].作家天地,2021(12):178-179.

[4]王玉婷,王凡.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J].大陆桥视野,2021(04):113-114.

[5]陈诗师,冯霞.微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思政课教育路径创新微探[J].南方论刊,2021(04):105-107.

[6]杨欣,成晓丽.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可行性途径[J].才智,2021(07):58-60.

作者:邱娟 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