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时间:2022-12-08 03:31:19
导语:目标管理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标管理理论的主旨和内涵是“激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这个“激励”,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文章首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进一步对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目标管理理论,即通过激励手段促使任务完成者按照要达到的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努力完成任务。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全员参与,依靠人的“士气”提高工作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实施教学,通过目标管理的落实,能够构建系统且完善的目标体系,组织、控制并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传统单向灌输理念向全员互动合作参与思想的转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改善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未结合实际细化分解目标,要么设定的目标过高,使得学生感觉假大空,难以实现;要么目标设定得过低,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目标毫无价值。(二)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互动性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高校学生已经成年,价值观念得以形成,对于事物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目标的制定,需要增进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对各方意见进行集合,增进教育双方的互动交流。但实际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不足,教育双方之间互动不到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做出指令,学校统一对各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加以制定,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状态并不理想。(三)目标任务完成过程中人文关怀不到位。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态度,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引导,给予学生应有的关注和关心,尊重和爱护,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目标管理落实未达到应有的情感激励力度,师生、生生情感交流不足,人文关怀不够,这就使得对各项学习资源优化配置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有效协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遵循目标管理理论要求,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尊重,通过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管理的全程要以学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学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受益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强化和提升,才算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以师德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动,进而从思想上接受教师的教导,内化思想,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倾听学生的学习感受,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完善教学。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知识视野有时会超过教师,这就更加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扮演主角,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二)目标设定与实施要具有层次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就业与婚恋和为人处世态度性格的形成等,皆涉及广泛而繁杂的知识,合理有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素质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管理,确保具有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内化,循序渐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目标以递进式分层实施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专业课需求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例如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划分为文化教育、马列主义思想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等几个层次,所有学生必须接受基础层的文化教育,深入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教育,促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则要根据学生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三)目标实施效果要具有考核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教学目标推进,教师设定的目标应该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目标考核应该分为初期教育效果检验、中期教育效果检验及最终教育效果检验,各个阶段的考核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随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过程性的目标教育效果考核能否顺利推进,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目标制定初期即将教育效果检验纳入其中,有侧重地进行目标设计。为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检验,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应将目标实施的要素、教育活动效果呈现、对学生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标准,教师根据这个判断得到的信息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适时调整,力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1]。(四)目标实施预期效果具有可实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引导教学,能够有效达成对学生的激励,通过激励,实现目标管理预期效果,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目标制定、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时刻努力。激励效果的实现,主要看学生能否从思想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目标的激励,教师还应该深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给予学生学习压力,同时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放松,做到收放有度适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进而达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管理理论的运用
(一)制定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阶段,有着多层次、多元化的目标,在党的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可充分体现目标管理理论的价值,立足本校办学特色,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内外部优势条件进行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加以科学制定。这就需要科学预估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保证目标的未来性,深入调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保证分析的系统性,合理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化管理。为促进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个体目标进行细化,逐层分解总目标,加以落实,强化个体对于目标的认识,开展可行性分析,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保证对于目标形成清晰认识,并作出合理规划,教师依照目标管理理论进行纠偏,力求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二)执行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待目标制定后,需要落实。目标管理理论应用阶段,核心在于目标执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依照目标要求,上下配合、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在目标管理中需贯彻自我控制思想。自我控制的落实,能够促使教育者依照自我目标责任及要求,实施自主管理,以改善教育成效。在执行过程中,通过自我控制,能够激发教育者主动意愿,促使其积极行动,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2]。(三)成果评价。以目标执行为支持,客观评价目标制定情况,对目标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为后续循环提供参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基于目标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加以明确规定,保证评价活动的客观。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单一的量化或者定性化评价方式不够准确,人具有主体性,思想也相对复杂,人的思想是变化发展的,单一评价方式不具备适用性。这就需要在目标管理理论运用过程中,采取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协调的方式,统一个人与社会,确保教育活动的完善化;目标评价阶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教育效果与个人成绩,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先进表彰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四)目标管理循环。待完成目标管理一个循环后,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过程及效果为指标,进行总结与科学评价,以便下一阶段目标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要总结实施成效,分析原因,对目标管理中的新问题进行整理,及时就信息做出反馈,以便顺利制定新目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可通过目标管理理论的合理化运用,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向,确保与时代要求相符,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凯.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20(01).
[2]齐志欣.目标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作者:李淼 单位:宿迁学院法政学院
- 上一篇: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
- 下一篇:医院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