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7-14 03:22:41
导语: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牢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养成红色气质,担当起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使命。利用红色文化优势,激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更好地完善人格,树立正确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融入途径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可从两方面解读,即“红色”和“文化”。“红色”是其本质特征,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的今天是用鲜血换来的,“红色”就是中国的精神底色,是民族色彩,是与其他文化的区别所在。“文化”即生命、力量、软实力,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化于信念,外显于行为。“红色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含义,是在长期社会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其内涵不断变化、发展、丰富,反映出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同风貌,展现出持久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华民族十分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红色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与中国魅力的文化,承载着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拓展教育载体,传承红色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红色文化资源多种多样,要想有效利用,提升实效性,必须依据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构成要素对其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针对分类依据,现在没有统一意见,但可借鉴“文化结构”相关理论。依据其中“三个层面”角度对其分类,即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具体如下表。历史遗址、遗迹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存并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历史遗存,它们以实物的状态真实再现那段弥漫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是见证历史发生的第一现场,具有永恒性。纪念场所是为了缅怀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人物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物,大都以事件发生地、人物工作地为馆址,集中陈列与事件或人物有关的图片、遗物等等,以供后人瞻仰缅怀。革命英雄人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取得革命斗争胜利涌现的典型代表。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它是传播红色教育的载体,这些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不仅再现了革命奋斗历程,而且蕴含较高的教学价值。而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相较于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虽有些抽象,但它却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三)红色文化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必须有相融合的契合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通过课程学习、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课堂思政是教育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为主,其主要内容与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取向一致,两者结合可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主题宣传围绕历史事件的纪念日让学生不忘历史,继往开来;实践活动中,可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感受革命烈士之精神。由此可以看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想愿景、价值作用相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红色文化为内容载体,将其内化为成长路上的方向指引,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理想信念、加深爱国主义情怀、塑造道德品行。这体现出红色文化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也体现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二、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它如设计图纸,是设计师工作的指南;它如音乐乐谱,是美妙音乐的源泉;它如引航灯塔,指引航帆的前行方向。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新生力量,要具备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一致的理想信念,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向正确的道路前进,社会才会有生命力。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交通和通讯让世界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空前紧密、广泛和深入地联系在一起,到国外留学、工作、经商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情况使一些人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变得模糊。因此,深入贯彻理想信念迫在眉睫。红色文化资源是由真实感人的事件、鲜活的精神构成,革命先辈抵御外敌的牺牲精神,革命领袖解放中国的政治智慧,爱国英雄机智勇敢的传奇故事,这些都可作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素材,对加强大学生信念教育具有真实性、信服性、教育性的功能。“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就是为了追溯历史之根脉,唱响伟大的革命精神,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2]可见,将红色文化的历史阐述、艺术感染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青年人心中播下红色火种,点燃理想信念的青春之火。(二)有助于涵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国才有家,祖国是小家的港湾。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自然感情。从古到今,爱国主义情怀都流淌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液当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中国人不能缺失的精神食粮,是将广大华夏儿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希望、发展、强大的源头。作为祖国的骄子,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怀有这份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通过思想指导行为。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红色文化。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校园建设和社会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来源于革命时期,就其表现形式看,本意就是爱国主义文化。因此,针对青年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帮助大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红色文化的教育性、传承性、时代性使其成为一部天然教材,是培养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最佳教育资源。(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品行。“‘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品行教育都十分重要。道德是发展基础,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根本。例如,教师行业,师德是根本,没有德行,专业技术再出色也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品行是表现形式,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主要力量。例如,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那自然会影响其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品德、行为已经初步成型并通过学习不断完善,教育的引导作用尤为关键。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不是要强、压、限,而是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握大方向,结合其特点和实际,把思政教育变成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变成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精神的雨露。因此,要采取各种方法多方面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塑造教育。汲取红色文化的营养,对大学生的品德与行为进行矫正,让其真正受到感染,从内心深处强化道德与品行,使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够真正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途径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工作更应充分认识学生思想特点、所处环境及学习方式的变化,树“三观”,树旗帜,引领学生做好新时代、新角色。通过学习、弘扬红色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实效,促使其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一)引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讲解近代爱国人士反侵略、反压迫的英雄事迹,利用鲜活的历史故事丰富教学内容,使情感教育深入人心。从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民众自觉抵抗外来侵略到爱国青年学生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从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血战到底的抗日战争,从艰苦条件下军民共同抵抗外敌的爱国精神到艰难险阻中英雄人物牺牲自我的英雄事迹。这一个个真实的事件,引领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和沧桑,从反封建、反侵略、反内战到新中国的伟大崛起,理解并认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维护民族独立、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核心力量。除内容外,可以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介增强课堂乐趣,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学习内容以歌颂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经典书籍、影像图片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或融入互动式、情景体验式的课堂中,利于情感上认同,实践上传承,行为上体现[5]。此外,高校还可开设红色资源教育的相关讲座,让革命先辈或后辈、校外相关的专家学者、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主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正能量。(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除课堂教学途径外,校风、学风建设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高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导向作用与学校现有的物质条件、师资力量相结合,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思想教育机制,学校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各部门、学院配合落实,年级、班级灵活选择培养方式、培养载体及培养过程。首先,学校团委可利于校园广播、主题活动宣传红色文化影片、教育片、纪录片等;教务处可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的培训,督促教师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弘扬红色文化资源;还可成立具备红色文化特色的社团,如唱红歌社团、红色文化宣讲社团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其次,学院可组织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红色资源知识竞赛、红色歌曲演唱大赛;班级举办主题班会、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中华大地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搜集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播,对学生能力锻炼与思想品德的熏陶都意义重大。以红色革命故事、革命先辈事迹、党员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激励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信念跟党走,投身伟大新时代。这一系列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自觉学习红色文化。最后,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使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可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红色资源,开辟独具校园特色的红色专栏,将学生挖掘整理的红色经典资料、革命老区旅游照片、对红色故事的感悟上传其中。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推广、弘扬,营造深厚的教育氛围,激活大学生的红色基因。(三)践行红色文化精神,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社会实践具有培养大学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的责任感,激发大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格。为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拓展思想教育教育渠道,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例如,开展红色书籍阅读交流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悟,提升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组织义务志愿活动,如去养老院、福利院献爱心、做好事,自觉践行红色文化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助人精神;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和教育基地,体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参观亲身感受革命精神、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教育资源的特点具有实践性,利于“自主参观”“自主教育”“自主践行”,学校教育的途径起到引导作用,但最终还需要学生自我认同,因此,红色资源是“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参观与实践活动,践行了红色文化精神,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是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需切准时代方位,把握精神实质,提高真实本领。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引领中,注重铸魂育人与以文化人相结合,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每一节课堂、每一个活动、每一次实践,让红色教育在时代中传承,让青年学子感受到使命担当,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03).
[2]杨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378.
[3].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4].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新华网,2019-03-18.
[5]康丹丹.红色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应然与实然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7):61—63.
作者:李佳昕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微课平台构建探索
- 下一篇:立德树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