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探索
时间:2022-11-21 10:24:05
导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要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这是高校思政工作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学生享受高质量需求与优质思政工作供给的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新的挑战和机遇下完善工作机制,抓住本质,优化实施路径,提升育人质量。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发展的目标导向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培养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遵循,这个培养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重要发展。高校要以育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始终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升思政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在润物无声中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激励师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担大任,立志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发展的机制导向高校思政工作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的育人格局,保障“三全”育人落细落实。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规范,不断探索协同联动、多方参与的育人机制,优化协同运行机制,各负其责,多方联动,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实现思政工作从“被动”变“主动”,从“各自为营”到“一盘棋”的转变,精心打造有温度、有内涵的思政体系。二是要形成闭环效应,工作规划与组织实施要注意全周期、全环节、全过程,要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思维,工作开展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注意及时检验和反思,建立工作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工作开展后要重视实际效果,动态了解师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以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作为科学的检验标准。三是要聚焦关键环节,牵住“牛鼻子”,严密部署,紧密推进,建立责任清单,强化任务分工,建立台账措施,完善监督体制,聚力共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发展的核心导向
1.打造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解决“人”的问题。思政工作队伍是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队伍专业化是工作专业化的根本保障。一是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党性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加强政治定力,自觉地和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专业化道路的理论自信,推进思政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习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1]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工作专业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除了在入口关做好严格的审核和选拔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中的学习和交流,通过政策导向、业务培训、技能竞赛、专项训练、科研立项等践行学、思、行、悟,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做好思政工作的能力,增强做好工作的动力,引导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向专业化转型。四是丰富思政工作队伍的人员组成,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尤其是高水平博士的作用,形成教学、科研与思政工作的有效结合,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各种育人功能,发挥合力作用,构筑多维共进、互补互动、融合贯通的“大思政”格局。2.把握思政工作规律,实现工作的优化。高校思政工作必须遵循思政工作的教育规律,符合正确的教育规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2]。一是思政工作要与时俱进,积极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思想引导,探索实践载体,搭建各类平台,按照学生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如要尊重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化成才,不能“一刀切”,用单一模式和标准去衡量和教育学生,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成为他们今后发展的优势和潜能,这就是因材施教规律的体现和运用。二是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现实问题实施精准教育、精准管理、精准引导和精准服务,由“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式转变为“精准滴灌式”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三是要善于从经验中总结规律,把握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尤其是灵活处理工作中的“时度效”,如在新生入学第一年,要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和转型教育,提升思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3.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准确处理思政工作内化与外化的关系。高校思政工作教育的效果是通过教育活动的外在行为来体现的,思政工作长期以来以经验和实践作为导向,造成思政工作致力于外化环节,侧重于形式本身,偏离了内生动力,致使思政工作者热热闹闹一头热,学生漠不关心且不认可。长此以往,思政工作者将陷于职业倦怠,缺乏职业获得感,只有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有效地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意识和动力,才会进一步促进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就彰显出来培育与践行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关系,培育是前提,践行是落脚点,即价值观认同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行为习惯又反过来推进价值观认同的进一步深化、稳固[3]。高校思政工作不再是单纯的内容供给问题,是学生接受认同和内化的问题,注重内化工作的逻辑创新、内容创新和载体创新,尤其要依靠思政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切实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教育内化的实效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发展的方法导向
1.优化思政工作实践载体,提升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转变工作观念,以提升思政工作育人质量为目标,从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重点等方面加强研究。一是要引导思政工作与学生知识学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有效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活动的仪式性、情感的带入性和思考的内化性,通过规范完善的激励措施,用身边的榜样和事迹感召学生,让身边的榜样和典型成为学生理性认可、情感认同的对象,在润物无声中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代下思政教育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在新理念下倡导多元化的参与和主体化的创新,在培养方面将会趋于开放化和生活化,主体积极参与才会达到情感上的融入和接纳,进而达到思想引导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三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效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对于目标缺失和困难学生群体,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予关注和帮扶,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组织在学生“三自”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去除学生组织的“行政化、官僚化、娱乐化”,让学生组织能够真正代表学生、服务学生,努力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学生组织。2.构建互联网+思政工作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校中已经是无处不网、无人不网,传统的单向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单一化的思政工作效能也受到了质疑,思政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已经形成新关系,因而必须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供给侧改革,将服务与引导深度融合。一是在需求方面要摸清学生特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问题。思政工作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要具备用户思维,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及时、精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要具备产品思维,坚持内容为王,输出网络文化精品,要掌握网络规律、学生规律和思想政治规律,将虚拟与现实有效结合。二是供给侧方面要提供优质产品,思政工作者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思想、讲理论、讲文化,要切中学生的需求痛点,以新颖、明确、具体、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教育要点和国家热点,与学生的思维和话语在同一“频道”。三是要创新话语表达体系,要把握新时代下的网络规律,用好网络语言和青年语言,内容选取要新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以“故事式”的表达将道理融入其中,将情感散在故事中,增强网络产品的带入感和获得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效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使其收获成长。3.采用平等对话、互动参与的教育方式,确保教育入脑入心。面对当前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育方式,一是要尊重学生本身,把握学生主体性原则,俯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从认知和心理层面加强学生对思政工作者的认同感及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悦纳度,这是保证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基本前提,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了认同基础。二是要注重主体的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互动参与是将理论内化的最直接方式,通过实践参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三是要保证实效性,通过课程互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组织生活会、专题模拟等,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互动参与中不能只走过场,这不仅难以保证教育的效果,而且学生一旦产生实践活动的“首因效应”,后期教育难度指数将上升,因而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保证主体性参与、情感性融入、知识性渗透、理论性升华,让思政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4.开拓思政教育思路,充分吸收借鉴社会机构的成果。做好高校思政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高校的视域范围,要立足实际,用已有的先进科学的知识和产品推进思政工作研究,指导工作实践,保持高校与社会科学发展相匹配,跟上社会中的最新发展理念和形式。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和重构,也是实现思政工作精准化、专业化的智慧源泉[4],依托大数据精准供给个性化教育,通过形成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就业、心理等多维度的“行为画像”,为思政工作者进行精准化、个性化、客观化的思想引导、教育管理、引导服务等提供科学依据。当今大学生对优质资源和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需求是我们要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达到思想教育目的是思政工作的有效抓手,这就需要优化整合资源,强化流程再造,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优质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提升学生的用户体验,形成高效能的管理模式和高时效性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郑永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理论与方法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理论与方法丛书〉序》,《思想政治研究》2009年第3期。
[3]唐登蕓、吴满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价值、逻辑与改进》,《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
[4]董卓宁:《略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型发展》,《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12期。
作者:李抗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学工部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
-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探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