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考
时间:2022-09-18 08:32:38
导语: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厘清各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进阶,这是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方向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需要,也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还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需要。对应义务教育、高中、大学三个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可分为初阶、中阶、高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其中小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要培养学生“知事”、“懂事”、“讲文明”,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引导学生“知史”、“晓义”、“识是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启发学生“明理”、“行道”、“铸信念”。为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三级进阶的有效衔接,当前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衔接 ;进阶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好思政课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至关重要。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年龄不同,身心发展各异,思政课教育教学呈现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递进特点。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这为厘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进阶,做好有效衔接,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厘清进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必然要求
在古汉语中,进阶是多义词汇,一般指“台阶”,现通常理解为递进的阶梯,即从低到高逐级上升或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组织管理相对独立,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阶不清、衔接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性与学段性的有机统一,削弱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育人效果。1.厘清进阶是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方向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需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人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从量的积累进而产生质的变化,发展阶段不能被跨越和逆转。厘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进阶,正是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阶段性考量。首先,大中小学思政课应同向同行,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厘清进阶,能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给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促进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国家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作整体规划和分段设计,明确各学段思政课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倡导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不同学段连续发展的平台,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果,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身心成长情况,找到适宜他们接受的叙述话语和活动方式。”[2]厘清进阶旨在进一步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思想内涵与核心要义的层次性、阶段性,避免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激发和促进各学段学生深度学习、深度理解,学会知识建构、积极参与实践和强化责任担当。再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在这一系统内部各教育教学要素相互补充、彼此支撑。思政课整体的性质、功能大于单个要素的性质、功能的机械加总。厘清进阶就是要用系统论的方法,考查各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分工与协作、进阶与衔接,发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递进规律,实现有序进阶、有效衔接。2.厘清进阶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学生的成长是其主体性的内涵丰富与次第展开的过程。”[3]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安排教学。“思政课要真正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善于运用学生喜爱并接受的话语体系、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4]对于教师,要始终基于学生立场,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关注的网络热点,以及该学段对学生思想观念、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法治素养的层次性要求,合理控制教育教学的难易度和区分度,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实践运用的迭代进阶。对于学生,要通过生活化学习、活动化学习、理论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完成该学段的学习任务,在知识建构、关联和应用过程中逐渐明白“我是谁”、“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政治为什么是这样”、“我该怎么办”,实现认知方式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使思政课从低到高的进阶目标都能逐一实现。3.厘清进阶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需要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更好发挥思政课作用的需要。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但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分离与割裂问题,包括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缺乏衔接,教学内容重复赘余,教学评价欠缺关联和协同,与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课尚有距离。厘清进阶,有利于优化各学段思政课组织管理模式,及时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进行结构化调整,落细落小落实思政课的学科价值,开展有针对性的、动态连续的教学,拓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让学生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行的逐级递进;有利于合理安排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循序渐进地深入知识内核,提高学生社会交往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有利于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障碍和困难,优化未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进阶脉络,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实施科学化的教学评价,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结合,实行包括考试但不限于考试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提升评价带来的反馈、沟通、改进效应,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三级进阶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可划分为初阶、中阶、高阶三级进阶,分别对应义务教育学段、高中学段和高校学段。其中,义务教育学段的小学和初中思政课主要以“知事”、“懂事”、“讲文明”,高中思政课主要以“知史”、“晓义”、“识是非”,高校思政课主要以“明理”、“行道”、“铸信念”作为教育教学的进阶目标。这既显示了各学段的差异性、关联性,又明确了各学段的分卸任务和递进任务,由感性到理性、从认知到行为,进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协同育人。1.初阶:小学、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主要培养学生“知事”、“懂事”、“讲文明”义务教育学段包括小学和初中,是学生扣好人生扣子的起步时期。这一学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涵盖价值观、品德、法律、社会、历史、地理、心理、军事等方面的教育,可以说包罗万象。这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知事、懂事、讲文明而逐步学会自我约束的人,但小学段和初中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又略有区别,小学段“道德与法治”课主要以道德法律的启蒙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初中段“道德与法治”课主要以对社会、他人以及道德法律的认知为主,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形成人际沟通和社会协作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教师宜采用生活化教学,以学生结构化的生活为主线,通过教学模式的生活化与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触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应关注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学生适应新生活、知晓新世事,在生活中讲文明、知廉耻、善待他人、珍视友谊、学会感恩。在课堂教学中,聚焦小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讲述身边的道德和法治故事,让学生推己及人,与教师、同伴、家长对话,增强小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我存在感、自我价值感,辨别真善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较于小学生所面对的简单的生活问题,初中生对生活的诠释更宽广,开始面对和思考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真实的道德两难问题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活化教学,应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逻辑理路,拓宽学生知事、懂事的接触面,着力学生健康心理、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对自己有客观认知、对他人友善,知廉耻、懂荣辱,强化权利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学会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2.中阶:高中思想政治课重在引导学生“知史”、“晓义”、“识是非”高中学段前承义务教育学段,后接高等教育学段,就读学生毕业后既可进入社会就业,又可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因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定位,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选修课程设置“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三个模块,培养高中生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综合素养。古语云:“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引导学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晓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社会现象,明辨是非、澄清谬误,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养成胸怀祖国、关心世界的宽广视野,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被定位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换言之,有别于“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行活动型教学,通过“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以序列化、贯通化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突破应试教育的窠臼,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和功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要针对学生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愈益增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可塑性的特征,突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以每个教学模块确立教学主题,引领体现教学重难点、展示价值判断的议题,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优化案例,引导学生理性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观点和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辨析中明辨是非、感悟真理,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坚定认识,认可、信服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职业体验等形式,使思想教育的显性表达和隐性渗透相辅相成,理论观点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社会活动的历练中提高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3.高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启发学生“明理”、“行道”、“铸信念”我国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以本科思政课为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比,多了理论二字,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探究的深刻性,在思想价值引领方面体现高阶性,在学习体验与素质培养方面体现挑战度,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方面体现创新性,培养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理明理、立身行道,能理性分析和看待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同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活动型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融多个教学环节为一体、融多元教学资源于一炉,实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贯通的综合教学模式。首先,理论教学居于中心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章节教学,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既坚持教学大纲,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专业特点和社会现实,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开展的专题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力求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的焦点热点、学生的成长发展把教材重难点讲准讲实、讲深讲透,为学生解疑释惑做到不敷衍、不遗漏、不回避。其次,实践教学的地位更加重要。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乃至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较于初阶、中阶的思政课,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因而要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切身体验,启发学生缜密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由知识汲取、价值内化向行为外化的转变。再次,网络教学的地位日益突出。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网络素材不仅是思想理论的载体,也构成思想理论本身,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的教学价值。针对学生语言的网络化和对话手段的智能化,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开展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互动,如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讲授时使用新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熟练运用网络舆情案例辅助教学,课后通过网络提交作业、完成测试等,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保持在线讨论和互动,从而拓展和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
三、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三级进阶的有效衔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明确三级进阶是开展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基础,实现初阶、中阶、高阶的有效衔接是思政课教学目标“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这离不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衔接,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协同等。限于篇幅,本部分仅探讨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以及构建思政课教育教学衔接的制度体系。1.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有一些仅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教学主题,也存在一些不同学段皆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教学主题,如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增强“四个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等。目前国家统一编写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已基本解决教学内容的进阶和一体化问题,但很多教师尚未从整体上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和递进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者低学段讲得过“深”、高学段还在“浅”析的现象,并没有体现出同一教学主题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面对师生、家长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上下一般粗”、“粗细不当”的诟病,遵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教学路径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在实践中,可让各学段教师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同一教学主题,同上一堂思政课。以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依托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上一堂“增强文化自信”课为例,小学生以培育对巴蜀文化的亲切感为主,通过参观三星堆的实践活动,在三星堆船棺壮美的视觉冲击下,领略巴蜀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学生对巴蜀文化的深厚感情;初中生以增强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力为主,通过讲述《七律•长征》中的红色文化,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克服艰难险阻的壮举,体悟巴蜀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的品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高中生以理解巴蜀文化的来龙去脉、历史传承为主,围绕川剧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讨论,感悟川剧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情韵,引导学生感悟川剧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意识;大学生以自主学习和理性探究为主,开展挖掘巴蜀文化名片的项目学习活动,研究巴蜀大地名胜古迹背后的文化精髓,就景点的经济与文化效益怎样平衡、如何提升文化价值感展开讨论,增强大学生弘扬巴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形式,有助于各学段教师明确思政课逐级递进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的教学模式,思考怎样使得教学内容更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增强不同学段教学衔接的耦合度。2.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小学、中学阶段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阶段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思政课教师的职责特殊,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促进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拓宽知识视野,达成衔接共识,寻求衔接路径,需“加大大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力度,在掌握大中小学学生德育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携手研究”,[7]实现教师之间制度化、常态化的交流互动和全面协作。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是彼此交流互动的典型形式,也是当前解决思政课三级进阶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可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也可以是相邻学段的教师共同研讨,可以是低学段教师邀请高学段教师,也可以是高学段教师主动联系低学段教师,这样有利于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对接性、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学评价的连贯性。以思政课的法治模块为例,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增加了关于法治教育的章节,更新了教学内容,体现了从法治的点滴知识、对宪法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一般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深刻领悟到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的依次进阶、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当前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特别是绝大多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没有法学教育的背景,对法治模块的教学是有“教学焦虑”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邀请具有法学背景的思政课教师或有法治教育研究专长的学者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的知识框架和内在逻辑,以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夯实学理基础,为教好法治模块增底气、添信心。此外,各学段教师共同探讨、相互启迪,找准不同学段民主意识、法治观念的共鸣点、交融点,在法治模块的教学设计中做好“导引”和“起承转合”,一方面唤醒学生对前一学段的法治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在本学段法治知识在下一学段的迁移运用。需要看到的是,互联网拓宽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组等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互动,学习他人教学的点睛之处,了解其他学段的诉求、期待以及彼此贯通、衔接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了解其他学段的教育教学状况,实现教育教学数据的互通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3.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衔接的制度体系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三级进阶的有效衔接,相应的制度支持和制度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很可能停留于理念或言说层面而不能真正落地。一方面,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立法部门可依据《教育法》第十一条“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之规定,修改《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大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法律地位,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使大中小学教育衔接有法可依;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各级党委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主体责任,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细化政策供给的具体责任;可组建国家、各省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协调全国或本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对不同学段思政课有效衔接的指导引领、督查评估、对话沟通、培训研讨、经验推广等功能,助力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升,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改变分学段设计和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的现状,制定整体性、一体化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使新课标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三级进阶有效衔接的灵魂。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有助于思政课有效衔接的规章制度。学校根据所处学段和自身实际,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建立本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衔接的组织管理制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评优制度、本校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制度以及相应的经费支持制度,使思政课教师与学校各个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抓实落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衔接。此外,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资源联动,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育人机制,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除在课堂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劳动教育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保障社会大课堂服务于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家长应密切关注子女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不同阶段的冲突、焦虑、接受和内化情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能一以贯之地配合学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履行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针对各学段思政课的培养目标,提供富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增素材、添资源。
参考文献:
[1][6]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3]高国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5).
[4]李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9(7).
[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翁铁慧.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作者:余华 涂雪莲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 上一篇:“一带一路”下出口信贷业务发展思考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现实特征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