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11-28 08:59:10
导语: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高校虽然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但是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教育观念滞后、创新力度不够,教育内容过于统一、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单一、灵活性不够,教育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优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体现时代精神、拓宽教育途径和健全教育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政策。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在内容、形式、路径、方法、时机的选择和把握上与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相符合,力求能够真正触及心灵、激发情感、升华精神、塑造人格、立德树人。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十分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滞后,创新力度不够。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教育育者片面强调贫困生学业教育和安全教育,忽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健康教育,未能认识到贫困生个体的差异性,也未能深入进行具有个体针对性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而空洞乏力。或者简单地把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一般性的学生事务,仅仅重视经济资助,忽视思想教育。二是思想教育观念滞后。贫困生的致贫原因、对待贫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都在不断变化,但部分教育者不能及时优化思想教育内容和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手段和措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低下。2.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笼统,内容针对性不强。一是教育内容缺乏群体针对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统一化、笼统化,没有把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特别是没有把贫困生同经济条件优渥的学生区别开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具体情境、内容选择和着力点都缺乏群体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有些思想教育内容面向非贫困生有良好效果,用在贫困生身上却可能不理想。二是教育内容缺乏个体针对性。由于对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和思想认识的个体差异性掌握不准确,致使教育内容缺乏个体针对性,不能及时关注和恰当处理贫困生个体急需解决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困惑问题。由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来自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的差异,以及贫困生专业、性别、年级等的不同,一刀切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3.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单一,方法不够灵活。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和方法,是教育者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选择的具体教育对策和所采取的具体教育方法。然而,有些教育者对教育路径和方法的运用不尽如人意。一是认识主观片面。有的教育者对贫困生了解不深入,对其思想问题把握不准,单纯依靠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开展工作。二是教育方法单一。有的教育者习惯按照文件要求简单执行或通过会议进行思想灌输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活动式、模式化、群体性的教育,缺乏对不同贫困生的差异化具体指导。三是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认识不到位、工作经验欠缺,必然导致工作方式简单化、一刀切,流于表面、流于形式。4.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一是对贫困生资助对象的认定不精准。有的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办法缺乏细则和可操作性,或者存在漏洞相互矛盾,导致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怪象、乱象。有的贫困生出于自尊心而不愿甚至拒绝申请贫困生资格,不贫困的学生反而申请了贫困生资格。有的高校尚未形成动态管理机制,或者存在识别盲区,影响了资助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些都可能引起贫困生的思想问题。二是扶贫助困与育人工作机制相脱节。有的高校重视物质或经济资助而忽视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导,导致有的贫困生产生“等、靠、要”等消极思想。有的高校偏重普遍性、通识性、基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针对贫困生群体及个体的差异化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评估机制不完善。如果评估方法不科学、指标不完善、激励不健全、过程走形式、结果不运用,必然导致对贫困生的信息收集不全面、管理不科学和共享度低下。
二、优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针对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创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一,切实纠正“重物质资助,轻思想指导”的倾向。对于贫困生,单从物质上、经济上帮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引导,着力促进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思想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培育。要加快形成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体系,为贫困生提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或帮扶的同时,要针对贫困生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加强对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导贫困生做好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并适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预防及矫治,把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第二,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广大教育者要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随时随处关心贫困生、爱护贫困生和服务贫困生。一方面,要秉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理念,本着育人第一、服务学生的教师情怀,维护贫困生的权利和尊严,发掘贫困生的才智和价值。当遇到有贫困生因经济困顿而辛苦挣扎、因学业困难而迷茫苦恼或因精神困惑而失落压抑时,教育者要与他们进行以心换心的交流和沟通,力求走进其心灵,消除其思想疑虑,化解其内心困惑,解决其实在问题。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促进贫困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锻炼成才。各高校要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课业学习条件,搭建更高的思想交流平台,设立更多的心理健康驿站,成立充满活力的贫困生互助组织,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2.紧跟时代步伐,充实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第一,扩充贫困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时代内涵。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点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正确价值观念,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和客观规律,激发他们把个人前途命运与民族振兴大业结合起来,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二要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贫困生把自身的学业与创新驱动战略统一起来,努力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立足专业练就过硬本领。三要积极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络教育、红色教育等方式,引导贫困生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渗透和侵蚀。第二,加强贫困生自立自强教育。自立自强是一个人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依赖别人、不安于现状、努力开拓进取,不断求真务实、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品质。帮助贫困生克服“等、靠、要”的惰性和依附他人的消极思想,是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战胜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贫困生由于自尊心强,社会性成长不足,容易陷入偏激和极端思维,甚至沾染不良习气。教师要善于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逆境,激励他们通过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砥砺意志、学有所长、创业就业来改变现状。为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案例剖析、宣传展览、考察参观等多种途径,倡导和弘扬优秀贫困生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格。第三,加强贫困生诚信和法治教育。一要完善贫困生个人征信机制。通过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和学费缴纳减免、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遵守法纪和参加公益活动等情况,以及是否如期偿还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客观记录,并在法律范围内允许用人单位、银行机构联网共享,指导、训练贫困生自觉养成诚信、自律意识,杜绝失信行为。二要指导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种养成教育活动。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和融入诚信教育、法治教育,通过举办诚信论坛、诚信演讲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进行法律咨询、举办法治讲座、开办法治教育网站等各种形式,营造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以养成教育实践和榜样示范引领贫困生树立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第四,加强贫困生感恩和责任感教育。培养贫困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是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国家和社会给予的经济资助和物质帮扶,既要对贫困生给予关爱和关怀,也要对贫困生提出期望和要求。二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导贫困生不断提升奉献意识,培养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三要在社会实践中引导贫困生感恩回报社会,进一步教育引导贫困生将社会的爱心内化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努力成长为对国家有贡献、对社会有担当的人。3.多方拓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第一,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向贫困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建立心理咨询矫治机制和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动态跟踪、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心理和情绪变化。二要积极利用网络开展贫困生心理疏导。教育者要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与贫困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积极开展谈心交流,通过“校园夜话”“情感悄悄话”等形式,针对其生活困难、思想疑虑、情感困惑、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等进行即时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纠正认识偏差、缓解心理压力、排遣不良情绪、摆脱精神困扰,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第二,在贫困生“奖、助、贷”工作中做实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贫困生与贷款机构之间平等和谐、诚信友爱、公平合理的关系,通过建立助学贷款档案、开展个人征信教育、签订按时还款协议等形式,增强贫困生的诚信和法治意识,培养其感恩社会、感恩人民的国家情怀,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中,激发贫困生的创先争优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要优化整合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资源,做实贫困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不断强化贫困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奋勇争先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真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奖学育人、助学育人的目的。第三,在贫困生勤工助学活动中做细思想政治教育。一要优化勤工助学岗位。努力拓展促进贫困生专业化发展的勤工助学项目,锻炼贫困生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贫困生成长成才。二要拓宽与企业开展科研生产实习交流合作的渠道。发动企事业单位开展“捐岗助学”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带岗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提升贫困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为其早日适应社会和岗位需要做好准备。第四,在贫困生“双创”教育活动中做深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有条件的贫困生以创业带动并实现就业。一要指导贫困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引领他们把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的美好愿景,与就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端正就业创业态度,调整就业创业预期,校正择业标准,鼓励他们扎根基层、扎根产业、拼搏奉献,创造出一流业绩。二要千方百计拓宽贫困生就业创业渠道。指导他们尽早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掌握必备的求职应试技巧,同时做好创业培训,提升贫困生就业创业成功率。第五,建立“结对帮教”长效机制,加强贫困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做好规划统筹,根据新生入学报到情况,建立贫困生动态档案和信息库,对贫困生群体状况和个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出具体的培养教育和资助指导规划方案。职能院系要做好方案落实,各职能部门或各院系要组织每个教职员工采取“双向选择”的形式与一个或者几个贫困生,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教关系。教职工要履行帮教职能,定期与贫困生交流谈心,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学业、生活、情感与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贫困生的个体教育;要主动深入课堂和宿舍,了解贫困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及时化解他们的思想疑虑,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娄君庭 陈松林 单位: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合宪性审查功能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探究
精品范文
10贫困生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