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研究
时间:2022-10-28 08:25:22
导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难题,基于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现状基础上,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通过探索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联动培养模式,更好的引导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家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虚拟网络与信息社会相互交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和文化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政治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思路、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2)”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如何更好的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顺利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把握好高校工作的“生命线”,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需要探索完善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一)构建合作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在社会关系中,大学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的存在,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都必然受到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制约、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缺乏一致性,那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任一方面的缺失,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家庭教育作为根基,与学校教育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家校合作这里是指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正确、全面的指导,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高校和家庭而相互支持、相互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二)能够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家长在高校管理中的责任感。家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其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现实情境中,由于生源、家庭成长环境等影响,入校时的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千差万别。正向的、积极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起促进作用;负向的、消极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尽管现代社会,教育的大部分职能已经转移到学校和社会,但是家庭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虽然在学校,也与社会有部分接触,但作为未完全走入社会的个体,以及和家庭的天然联系,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经济方面还不能完全独立、成熟的情况下,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的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最深刻和长久。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教育的阶段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使得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大减弱,这就凸显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长在基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参与高校教育中的相关决策和政策的制定,会增强家长在高校管理中的责任感。(三)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热情的问题。出现以上问题,根本上是因为课程形式上单一、内容上枯燥缺乏情感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实际生活,虽然部分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已尝试转变教学思路,但满足每位学生的个体需求方面,还较难实现。这就需要依靠家庭教育的配合,家校合作共同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课知识灌输为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情、意、行等非智力因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持续一生影响深远。因此,家校合作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时空的对接性和相互优势的互补性方面的特征,有效地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全维度教育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地域的限制及寒暑假、实习的时间限制,导致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的暂时“缺失”;另一方面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就业等压力。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家校更好的沟通,使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帮助和教师管理的辅助。同时,能够在地域、时间上“无缝”衔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全维度的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的成长成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正在经历的剧烈变革,虚拟网络与信息社会相互交融,及各种思想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冲击。家校合作,共同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一)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组织与保障措施不完善。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职责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做了相关规定,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学生与家长。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社会化程度也不够完善,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虽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强调了大学生家校合作,但未涉及界定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及实际的操作规范。家庭与学校相应职责不明确,家校合作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影响了双方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关于家校合作的政策落实执行需要相应的组织保障,作为家校合作的主导者,高校仅靠辅导员、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与家长的短暂联系及出现问题时与家长的单向反馈,缺乏必要的、专门的途径去全面细致的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另外,一个辅导员、班主任往往需要带几百人,日常烦琐的工作无法确保对每位学生情况精准掌握。另外对于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学生及经济困难地区的家庭,家校合作实施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二)家庭与高校的合作意识淡薄。从家庭层面看,许多家长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应再像初高中那样进行管束;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学校的责任的认知错位;部分家长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忽视子女思想、心理层面的需要;另外家校空间上的距离也导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心无力”等。种种因素导致家长主动参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民主意识淡薄,不认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应有权利,忽视家校合作。从高校层面看,不善于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实行“封闭式”的教育管理,忽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上种种观念上的缺乏认知,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家校合作的开展和效果。(三)家长自身素质影响家校合作的实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家长自身素质的有限,某些程度上也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的实效。如自身认识水平有限或者自身素质较低,就无法为子女在思想道德和行为方面进行积极的言传身教,也无法理解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四)家校合作沟通平台尚未完善。当前家校合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不完善,沟通方式单一、渠道不畅。家长与高校的联系仅通过新生入校时的家长会及学生遇到问题后与家长的联系,形式也局限在电话、学业预警通知单的寄送等单向、被动的沟通。造成学生家长不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高校不清楚学生的家庭情况,解决问题存在严重滞后。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访等形式较难实现,沟通难度加大。加上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较大,仅仅依靠辅导员、级导师等学生工作者无法深入的了解每位学生。由于沟通渠道的不畅与单一,家校合作间沟通平台不完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培养的有效路径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工程,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角色分工,通过多方的联合,形成教育合力。(一)法律制度与组织建设的完善,以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政府部门把家校合作纳入大学生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法律层面保障家长参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提升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其次,政府部门下拨专项教育资金,保障家校合作平台的构建有充足的运转资金。高校作为家校合作的主体,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合作方案,构建专门的合作平台,设置专门的机构,明确分工。同时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发挥其在高校、学生、家长中的联动作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纳入辅导员工作考评体系,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其工作热情,保障家校合作的畅通。(二)观念更新改变家长被动参与的地位,保障合作的平等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需要家长的重视与配合,家长要转变以往被动参与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家校合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同时,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发挥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鼓励并指导家长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管理;高校与教师要改变心态,强调平等对话,实现高校与家庭间的有效合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三)微时代沟通平台的建立,保障合作的畅通。家长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家校合作中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建设家长资源库,新生入学时,第一时间全方位收集家长信息,利用家长特长与资源,开设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如家长讲坛。使家长与学生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社会经历,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机会,唤起大学生的实践兴趣,提升家长的参与热情。其次,编制家长手册或建设家校沟通的网页,及时更新、分享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升家长参与的水平。(四)创新沟通方式,拓宽家校合作渠道,提升合作效率。新形势下,网络与信息社会的发展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与家庭在空间上的不便,使得家校沟通比以往更加迅速便捷。大学生作为新技术的体验者,家长与高校可利用大学生对微信、微博、QQ使用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近况,根据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采用其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知识灌输。其次,在保留传统的家长会、家长讲坛、电话沟通等传统的有效沟通方式基础上,高校可采用自媒体、微博博客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家长进行思想政治知识普及。再次,高校辅导员可利用微信、QQ等即时交流方式建立家长微信群,实现与家长的即时交流互动,使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动态,并获得高校思政最新教学动态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社会的各项便利,拓宽家校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
五、结束语
新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依靠高校一方的力量很难实现社会发展对合格人才的需求。家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发挥其积极的正向教育力量,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王义高,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32.
[2]张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联动机制构建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05.
[3]王海.家庭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湖湘论坛,2007,(4):106.
[4][美]乔伊斯•L.爱泼斯坦,等.大教育:学校、家庭与社区合作体系[M].曹骏骥,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5]罗忠良.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新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6]杨启光.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家庭参与问题研究[M].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7]宋婧.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17-03.
作者:郭梦珂 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 上一篇: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