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时间:2022-10-26 10:51:28

导语: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摘要]“工匠精神”对职业院校培养高水平专门技能人才提出了时代要求,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使命。职业教育效果的提升,有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明确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有赖于联合企业,依托行业,走稳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有赖于丰富校园文化,结合社会实践,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有的放矢的路线设计、充分有效的课堂教学、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明以“修身立德”,功以“精艺致远”,形于“文化成人”,形成合理的价值引导,为着力培养敬业、钻研、创新型高水平专门人才提供思想保障。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党的报告则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以培养从业者的专注敬业、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精益求精为目的,以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道德、操守、能力与品行为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靠。面对信息时代、“微时代”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探索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正确途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义,也是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更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得以薪火相传的本质要求。

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教育形式。作为专门型、实用型、应用型高级专门技能人才的培养单位,职业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使命,以工作内容的专业性、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工作性质的基础性为办学特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价值判断标准的教育,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形塑与纠正、重构的教育。高级专门技能人才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职业院校时期是学生个体正确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个体价值判断标准的形成与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同伴群体以及社会环境等紧密关联。一方面,国家对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党的以来,在“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决策引领和旗帜鼓舞下,国家通过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框架部署、激发办学活力、提升体制保障,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已经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的蓄水池、经济发展的内驱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关系到一国的发展力、竞争力和现实生产力。”①另一方面,全球化、信息化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重构新的社会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参与条件、支撑条件和基础条件。当前宽松、自主、发展的社会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付诸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为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践行理论并将之内化为个人素养提供了便利。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社会生活多元化却导致了价值体系多元化;网络信息的隐匿性、便捷性也使得有价值信息和不良信息同时向学生群体敞开;现代生活与传统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则容易使学生陷入价值真空,这些都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职业院校办学性质、学生培养、服务面向等方面的特殊性,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重重困难。1.难以结合个体开展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赫尔巴特指出,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学生个体才是受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几千年封建文化传承以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不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士农工商”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导致工匠阶层沦落为等级社会中的末流底层,并间接成为“没落”和“没有出息”的代言词。现代教育以来,唯高等教育为主流、视职业教育为糟粕的社会思潮和相应认知仍有相当大的市场。在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下,优者能者进入高等院校和学历教育、败者弱者就读职业院校的现状,也直接导致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现状都不尽如人意。职业院校学生中低人一等、失落自卑、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蔓延,学风班风差,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且进取心不足,校园文化枯燥单一,这些都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2.难以结合学生开展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接受教育前已然形成相对固定化、个性化、趋同性与差异性并存的价值观念。当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成长、生活和教育环境优越,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拥有自我意识和个性追求,普遍拒斥“未经批判的形而上学”式“教条主义”教育,更加注重个体性感知。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信息敏感性、思想多变性和环境多元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不稳定。3.难以结合专业开展针对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专业则是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生命线。职业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专业教学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专业性、职业性的鲜明特征。然而,由于客观存在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科研水平上的差距,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并且学习中面对挫折时的不良心态往往也会转移到社会认知中来。在专业学习尚不能完全顾及的情况下,谈及个人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只能成为枉然。此外,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本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以及教育技巧,能够在专业教学中寓教于乐、寓教于启发,正确引导学生价值取向。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尚且难以应付,学习之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多半会流于形式,因此,往往不愿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相结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打动学生、引起共鸣。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手段,以抽象理论内化为实践和价值品质为根本。党和国家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赋予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使命,“工匠精神”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新时代“工匠精神”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以下发展要素和全新内涵。1.内涵要义坚持“工匠精神”,倡导敬业、钻研、创新等基本内容。爱岗敬业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从孔子对“执事敬”“事思敬”的主张,即要求做事严肃认真、专心致志不懈怠,到宋代朱熹将“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作为敬业的诠释,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奋斗奉献时代典型的选树,都是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的体现。专注钻研是立足于细节、倾心于坚持、笃定于品质的精神特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瑞士手表、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日本相机等成功的经典案例,无不得益于精益求精、专心雕琢、严丝合缝的钻研精神。创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是执着坚持基础上的革新突破,是中国制造得以前行的核心动力。远到古代四大发明,现论高铁和量子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的最重砝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必须围绕“工匠精神”,以职业适应性为依托,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文化知识讲授、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职业岗位专门适应性演训,将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均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可感性。2.内涵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践。围绕立德树人、强化全员育人、形成教育合力,是新时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应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发挥全体教职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形成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首先,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其次,教育管理工作充分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最后,后勤服务工作努力提升保障水平,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此外,还应在实践中引导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思想文化高地”。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个体,把握学生心理,进入学生内心,以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清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所需所想。通过建立充分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展有的放矢、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提升学习和能力的自信心与热情。3.内涵保障突出校企结合,强调促进平台共建,实现素质与技能并举。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校教育和教师学生为主体,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等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齐抓共管,做到工作部署有规划、任务落实有载体、贯彻执行有抓手、督查考评有保证。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还需要校企合作。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保障一体化、社会环境和校企共建保障一体化,从而真正打造开放性、实践性和包容性相结合,学生素质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增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我国正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学生一方面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必须依托正确的价值体系为指导。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有的放矢的路线设计、充分有效的课堂教学、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明以“修身立德”,功以“精艺致远”,形于“文化成人”,形成合理的价值引导,建立大学生德行并重的价值体系。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明确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修身立德”。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首先应凸显价值目标。(1)“上接天线”。思想政治教育以政策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时代为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与方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2)“下接地气”。职业院校学生以技术为导向,承担着促进我国未来生产发展的历史使命。“工匠精神”是一种基于技能导向的职业精神,源于劳动者对劳动对象品质的极致追求,具有精益求精、专注执着、严谨慎独、创新创造、爱岗敬业以及情感浸透、自我融入的基本内涵。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教学实践中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当中,让学生明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培育“工匠精神”意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创设“工匠精神”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实施应用,围绕热点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3)“协同推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课堂而不局限于课堂。首先,站稳课堂。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的意识。其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为学生进企业、进工厂创造机会,使学生通过与劳模接触、与榜样示范接触,在交往中对“工匠精神”形成具象化感知,并逐步内化于思想、落实到行动。同时,坚持以协同教育为手段,发挥课程教学、课外教育、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定期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有重点、分层次、列专题、多形式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研讨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新问题,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载体。2.联合企业,依托行业,走稳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静艺致远。”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学生就业,培养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技术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匠精神”是对职业院校培养内容的最好诠释,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是劳模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因此,应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贯彻到学生的技术教育、能力培养、意志磨炼等各个环节中,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理念、扎实专业技术、勤劳努力品质和完整独立人格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首先,发挥榜样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请劳模、请先进工作者进学校与学生对话交流,以优秀行业人才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使学生形成对“工匠精神”的立体性思考,并在榜样人物的事迹中感悟“工匠精神”。其次,开展行业企业实践等社会实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追求比较优势就必须积极进行生产模式改革,改进生产技术。“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全面感知和实践思考。最后,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过宣传职业道德、理想、奋斗等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校企互动为载体,以实习、参观、宣讲为渠道,加深学生对职业、企业、行业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3.丰富校园文化,结合社会实践,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文化成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人文、信仰等因素的综合,对深处其中的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职业教育理念应以时展为导向,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工匠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深入全要素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首先,日常教育主体化。开展“我的名匠梦”“创新•感恩•责任”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开展校规校纪、学业规划等专题教育,促进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开展“劳模面对面”“名人名家进校园”“青春讲坛”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人文素养;开展“名企一周行”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功能。其次,社会实践常态化。注重社会实践,强化全方位育人,提升育人实效。深入开展实践教育阵地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全面培养工程。社会实践是职业院校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建设、锻造个人的最佳形式。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直接展现当代职业院校学生乐观向上、积极有为、勤于实践的精神风貌,改变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另一方面,能够间接推动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最后,文化型塑与内外促进相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尚处于价值体系形成时期,具备一定的价值理念但尚不成熟,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缺乏自我养成的心理机制。学校应积极辅助教育,“导之以行”,通过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日常生活实践准则。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学习工匠精神、塑造工匠文化”的实践活动,对优秀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此强化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动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内化为自我的价值理念。

四、结语

职业院校以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生力军为己任,思想政治教育则为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提供思想引领与保障。全球化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快速推广、社会变革加快进行时期,一方面,资本逻辑泛滥导致物质化、价值标准单一化;另一方面,多元化思潮催生价值多元化,深入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多维度、全方位展开,做到目标清楚、任务明确、内容体系科学合理、考核措施到位、反馈渠道畅通、可操作性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合理的价值指引,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孔德兰,周建松.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与路径[J].职教论坛,2017(21).

[2]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0).

[3]李晓伊,王继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7(6).

[4]王靖高,金璐.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

[5]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6]宗海勇.大学文化和谐发展路径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8).

[7]胡子祥.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2).

作者:钱永明 单位: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