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梦”思政课改革与途径
时间:2022-09-18 11:35:26
导语:浅谈“中国梦”思政课改革与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中国梦的视角下,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改革大学生的思政课势在必行。它是抓住大学生思想的阵地,让当代大学生不再多元化信息冲击下,不迷失自我,确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梦视角下,本文试探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改革与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应用型高校;改革
一、应用型高校内涵
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系统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体系,高校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但是随之而来的教育结构性矛盾却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要解决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矛盾,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中国梦视角下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必要性
(一)思政课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全会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转型发展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信心。
(二)思政课改革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梦”的提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多元化的思想冲击下,很多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理想信念模糊。“中国梦”教育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积极氛围,使大学生理性看待个人主义,更多地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取向,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主义和商业意识形态,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三、中国梦视角下应用型高校思政工作的对策
(一)坚定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思政课融入“中国梦”的理想价值教育
当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复杂化、文化思潮多元化的冲击,加上应用型普通高校学生自身教育背景、家庭教育状况等实际情况,部分大学生又不能正面看待,容易放大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负面因素,个人的理想信念呈现新的特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把“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共同梦想,让大学生找到归属感,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念,不再迷失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浪潮里。坚定不移地把“中国梦”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的基础。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的基础,是现实的时代需求。不是过去不是未来,而是现在一代人的追求。
(二)把应用型高校的思政课践行“中国梦”渗透于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
提升应用型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践行,首先要形成学校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把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计划当中去。应用型高校的宗旨是其学科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思政课上既要讲清楚理论又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践相结合;其次要注重融合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中国梦”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行动中。应用型高校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本良好的社会实践教材。使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进而从行为上认同“中国梦”,最终身体力行去践行“中国梦”。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确立认知践行“中国梦”的内容
在践行中国梦的内容上要针对不同学生自身差异,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理解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确立切实可行的“中国梦”内容。为不断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度,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创新教育方式。具有思政教育主渠道地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要的改革对象,要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结合社会及生活中的新变化和学生接受理解习惯的特点,举办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梦”认知践行教育活动;结合所学专业的差异性,举办富有应用型高校文化特色的“中国梦”认知践行教育活动;结合应用型高校所处地方区域环境,开展富有应用型高校地方环境文化特色的“中国梦”认知践行教育活动,让应用型高校学生把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拼搏的理念内化为学生的信仰,外化为学生学习、生活及实践的行为准则。
总之,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群体所处在的年龄段是其人生的关键点和转折点,他们对于“中国梦”的认知理解,往往会与自身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实习、社交、恋爱、就业以及家庭联系起来。因此,在应用型高校中深入开展“中国梦”认知践行教育,多角度把“中国梦”融入到在校生教育阶段的全方位、全过程,引领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十分重要。
作者:蒋芳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化工系
参考文献
[1]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001)
[2]姚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3]张玉红.新形势下提升思政教师素养及优化思政课实效性的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6(26)
- 上一篇:马克思人学理论“中国梦”理性阐释
- 下一篇:中国梦下提升农民幸福感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