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
时间:2022-02-24 08:39:07
导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迅猛发展,人们被带入了“微时代”。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认清“微时代”的特征,准确把握“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微时代”及其主要特征
学术上,“微时代”只是相对概念,并没有严格定义,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微时代”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微时代”信息的传播终端多与网络并行,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安装、APP等方式第一时间获得的信息,较之传统媒体显得更直接、迅猛。终端在线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设定,以“推送”方式向受众传播信息。这种即时性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心理需要。
(二)网络信息的碎片化
由于60秒语音和140字符的限制,用户只需要进行简单编辑,就可以在平台上信息。因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内容大多是情绪发泄或琐碎的生活细节。
(三)网络交流的互动性
“微时代”信息传播摆脱了原有的说教灌输式单向方式,形成了平等互动交流式的双向和多向方式。用户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而是通过转发、评论信息等方式自由地表达想法和发表观点。网络交流的互动性使用户的主体地位明显提高,认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四)媒介主体的大众化“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注册并使用微媒体工具,随时一段文字,发起一项活动。无论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财富差异,每个人的观点、想法都可以作为主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活动,所以新媒体呈现出大众化特点。
二、“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载体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网站和课本。由于缺乏专人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更新缓慢或停止更新。“微时代”下,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往往会同步于甚至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网站点击率较低。
(二)教育方式老套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授课、主题报告、感染教育和榜样引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意识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高职学生是否乐意接受内容并未给予足够关注。这种单向输入的教育方式由于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很难得到学生积极回应,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是多点多渠道的,学生已不愿意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因而,老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再适应“微时代”的现实要求。但“微时代”中信息缺乏审核机制、行为不受道德约束,学生的价值观势必面临巨大冲击。
(三)教育主体弱化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通过精心筛选,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向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从而促进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发生改变。在传统模式下,教育者可以预先对传输内容进行取舍、筛选,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有主导话语权。然而,“微时代”的兴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方式,还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青年亚文化色彩的话语体系,使教育者的技术和信息优势被削弱,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学生可以与知名学者、教授对话,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活跃在不同“舆论群体”中,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仅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也加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首先,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官方信息平台建设,在软件投入、管理、使用方面均应投入应有精力。高职院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作用,突破传统的时空束缚,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引导、形势政策教育等内容,通过各种网络终端实现无限沟通。同时,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平台管理,运用技术和行政措施,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防止各种有害信息传播。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要开通官方信息平台,以“分层、分类、分众”理念,坚持“学院、学校、班级”三级联动,开通学生工作微群、班级团支部微群、社团微群、心理咨询微群等开放式交流互动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最后,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官方信息平台作用,主动通过平台与高职学生进行交流。小到校园事件,大到时政要闻及热点问题,在交流中及时与学生互动,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发言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大力加强思想政治队伍能力建设
“微时代”的来临,一定程度上间接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主导权,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及时了解最新的网络应用工具,主动加强自身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操控能力,切实提高自身认识分析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论水平,从而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其次,高职院应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专门培训,使他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深刻体会到微媒体的使用对开展工作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微媒体将正确的思想观念融入到学生思想中,成为具有感召力的意见领袖。
(三)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交流方式更加丰富、便捷。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与学生面对面的线下交流,还应充分重视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通过与学生平等的、良性的互动,一方面加强双方的互相理解,及时共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做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学习上的好伙伴,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提升学生的网络辨别力和自控力
学生由于缺乏新闻人的基本素养,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影响。同时,“微时代”虚假信息无处不在,学生在充分享受自身话语权的同时,往往为了增加关注度,转发评论来源不明的内容,对社会舆论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媒体素质,增强甄别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网络鉴别力,远离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学生经营微媒体的时间越来越多。为避免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网络自控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网络教育阵地。
(五)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根据德国学者诺依曼的假设,舆论的形成与以下三个条件有关:一是多数传播媒体报道内容的类似性,产生了“共鸣效果”;二是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产生了“累积效果”;三是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产生了“遍在效果”。由于网络舆论是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建立网络舆论监控体系,设置一个主管部门专门负责,联合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对网络舆论实行全方位监控,防止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
作者:叶晓芸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学校要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有效适应形势需要,端正自己的就业观念,实现有效就业。学校要能够创新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和思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就业观,这对于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高职院校,存在着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发学生就业难,除了因为一些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专业专业素养不高外,还有一种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理想,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低下,他们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导致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挑剔,对任何工作都不是很满意,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所要从事的职业,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责任意识缺乏,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即使勉强就业也很快面临着失业。高职学生就业现状不理想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加强高职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政治教育内容模式单一,学生感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学生的思想认识很难得到提升。鉴于此种情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创新教育内容与模式,能够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思政教育也只有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两者实现容和渗透,才能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真正提高对自己对工作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效就业,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渗透的策略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要通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举一些例子,最好是高职学生就业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的重要性,通过正反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在就业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正确发的职业价值观,否则,很难就业,即使就业,也可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教师要多举一些名人成功的经历,这些人,在年轻时候都经历过很多失败,也都是从最底层干起的,但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能够在坚定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都能从最底层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探索,获得成功。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要做一个成功人士,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并能够为自己的抱负坚定决心,不懈奋斗,要使学生认识到工作职业是不分贵贱的,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巨大的成就,最终使别人认可自己的价值,给自己以新的舞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为了更好就业,更好地发展做准备。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会面临各种诱惑,学生有效抵御这些诱惑,必须要具有诚信的品质。只有能够讲诚信,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的机会。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诚信,人很难在社会中,在企业中得到发展。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这种品质是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灌输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重要性,要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和发展都离不开诚信,使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高职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的一种敬业精神。缺乏敬业精神,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很难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不愿意用高职学生,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些学生的专业技能不高,而是因为,他们不够敬业,在工作中过于懒散,应付工作现象严重。他们不珍视自己的工作机会,工作质量与效率不高。因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够为更好地工作努力奋斗。总之,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渗透,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要通过二者的融合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就业,有效发展。
作者:杨伟萍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第三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研究
一、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因为高职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为了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就需要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通常是指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成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情感困惑和疑问,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避免其流于形式,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第一,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反感和内心的抵制,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空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很远,得不到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恰当转化为一种人文情感上的关怀,能够对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一定的调和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能够帮助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感作为人的重要心理活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人的发展,激发潜力与毅力,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化解和缓和。第二,针对于那些刚刚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全面,学校就需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悲观、抱怨、急功近利等错误的心理情感。在进行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开展情感教育有重要的帮助。如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内心容易发生较大的波动,是非判断的标准并不明晰,就会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在思想政治中加入情感教育,对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心理和情感上的引导,教师要循循善诱,与学习的思政工作保持一致。第三,情感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地影响,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个人思想品德和情感世界的形成,而且还会对教育的结果产生影响。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传统的高职教学都是灌输式学习,学生主动性比较差,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创造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提高学习的效果。目前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不仅是具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而且还要拥有较高的情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思想政治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情感教育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缺乏细致深入的了解,而且目前高职院校受到现实功利性的影响,一部分人认为情感教育不必通过教育进行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是学生基础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进入大学以后不必进行情感教育,只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育就可以了。所以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情感教育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会融入情感教育,即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也不会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1]第二,因为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只是把教导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且认为教育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忽视了教育职业的高尚性和传播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激情和耐心。并且即使高职教师认识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经过调查和研究,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对情感教育的正确方式和途径,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2]第三,情感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会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对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普遍存在着内容不全面、形式单一片面等问题,而且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往往忽视情感教育的研究和深入探讨,并且缺乏有效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措施,未对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情感问题进行指导,未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3]
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研究
第一,为了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在情感教育中情理结合的进行教学,也就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活动之中加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和内心世界的把握,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选择吸收,以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学习中,从而充分激发其中蕴藏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和检验,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在课堂或者课下把自己遇到的情感问题倾诉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情理结合的进行情感教育。第二,经过广泛地研究和调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不明显,大部分的原因是教师采用了错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畏惧心理。因为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并且没有沟通的技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树立情感榜样的作用,自身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思想素质、情感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通过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启发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谈心,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流环境和交流氛围,通过对学生语言和行为的观察,探究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感受,从而对学生给与情感上的帮助和理解。第三,高职学生的情感感受是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受到社会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样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也必然要与社会接轨,才能真正发挥情感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实现学生真正的成长。根本上来看高职学生既是学校学生的身份,也具有社会人的属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一定的社会知识并且具备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适应社会现实情况,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情感上的调节,可以适当缓解学生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包括受到社会不良思潮产生的错误思想,比如拜金思想、急功近利、过于功利等观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给与学生情感上的帮助,努力与社会的正面主流思想相融合。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是大势所趋,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高职学校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寻找情感教育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世界和观念,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谭宏伟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稍显滞后,有学者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都经历了自发探索阶段,主动应对阶段到自觉深入阶段。进入21世纪后,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助推下,人们常用的通信设备急速更新换代,一场有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数字化互动性新媒体风暴席卷而来,宣告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不断涌现出的“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区化”等新媒体特征,让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挑战。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办高职院校如何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这是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民办高职院校要及时更新观念,扎实工作,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一个高度,通过传播正能量来抵消和化解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积极出击改进新媒体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占领制高点,主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系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特色培育项目“发挥党委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的阶段性成果。
一、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价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作为知识聚集区和思想汇集地的高职院校,同样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职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办学目标。但要实现民办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合格技能性人才,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要素协调发展,就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思维较为活跃,与时俱进的愿望强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多种通讯工具迅速捕获和传播信息。在网络化笼罩的“地球村”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在此背景下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正遭遇严重挑战,不仅仅限于高职院校这一特殊领域,国内高校都面临同样的威胁,高校内思想文化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范围广,通常都会成为敌对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同样,我们也可以将国内各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抵御西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前沿阵地,打造坚固的中国社会主义信念屏障,如若这个阵地失守、屏障倒塌,那后果对国家对社会将是灾难性的。
二、新媒体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思政教育传播面临挑战
新媒体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1]新媒体强调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并以生动的视图效果,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体验,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远超传统媒体。而民办高职院校普遍沿袭传统思政教育传播内容和方式,主要集中在思政课堂理论教育,或是依赖传统媒体如宣传栏、宣传讲座、个别学生谈心等传播途径。基本上是单一的、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渠道。传统思政教育理论课堂虽然在逻辑性搭建和知识体系构架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但课堂内师生传递信息量十分有限,无论在视觉、听觉还是触觉等方面,学生直观感受效果差,精力不易集中,学习兴趣降低。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者,他们也可以参与互动交流、自由讨论交流以及制作和信息。因此,像这种自上而下的传统思政教育传播,无论是在内容上和是在方式上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二)学生意识形态管理面临挑战
民办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学生疏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等特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偏重于对学生意识形态的管控。通过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明确的学风建设,诚信的考试等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媒体的影响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较淡薄,导致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容易受网络虚拟环境诱导,一些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有所偏差,对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强调“以自我中心”,沉迷虚拟世界,缺失了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协作,融入团队的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知行脱节,想的太多,而又做的太少,表现为有一定的认知感,而又少于行动实践。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最大限度降低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发挥新媒体的正效应,是摆在民办高职院校面前的严峻考验。
(三)思政教育实效性面临挑战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宣传思想工作,而是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必须落实到国家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中。改革开放长期以来,“80、90后”年轻一代的学生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影响较大,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剧、韩剧等各类文化产品更是广受青年学生欢迎和追捧,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渗透、西化中国的常规渠道,“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2]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的实效性切实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乎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的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关乎能否消解思想混乱避免社会动荡。对高职学生而言,接受高职教育的三年是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不反感”尝试与主流相对立的思想观念,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运用新媒体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用正确的新媒体观引导学生是基本前提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是朋辈间共同点多,从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中青年教师居多,师生之间较易沟通和理解;同学之间朝夕相处,非常贴近,也易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下已有不少学者提出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充分尊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优化教育环境,即善用正确的新媒体观引导学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新媒体信息既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又非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虚拟性,应当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辩证的看待网络信息,养成自觉抵制不良消极信息的习惯,视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二)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锐性是有效保障
民办高职院普遍缺乏对网络舆情认知,有些领导干部甚至对网络舆情不甚了解,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锐性不高,认识不充分。认为高校网络空间过于宽泛,强调自由,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可控性难度较大;也有人认为在网络空间追求的就是言论自由,匿名讨论,不应该压制或管控;以上这些都是典型的麻木。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网络空间的各种信息,我们更应该做到时刻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坚持党委领导下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避免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因此,民办高职院校中的领导、老师,尤其是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辅导员们,首先一定要有基本社会主义的政治素养和辨别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增强抵御网络中非主流价值观和非社会主义信息传播,才能把握校园网络舆情动态,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化解矛盾,引导校园网络舆情走向,进而转化为正能量传播。
(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阵地传播方式是改进措施
在多元化的网络思潮中,各种理论和主义纷繁错杂、竞相争鸣,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固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传播方式,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已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阵地,我们既要继续旗帜鲜明地开展以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四个全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又要在理念和策略上积极转变。首先,将传统教育“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转为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交互传播模式。其次,将课堂教育的灌输转为嵌入式表达,充分利用新媒体丰富思政教学课堂内容。再次,将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深入学生生活空间、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中。从生活细节入手,多宣传学生身边的优秀榜样,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真实性,因势利导,切实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作者:马祥 单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运用
在微博流行的鼎盛时期,一场微博热潮向现代社会的人们席卷而来,微博在网络的诞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它也是一种技术文化的象征。微博的出现在网络技术的提高上具有跨越性的迈进,而微博作为高科技中技术的辅助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微博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全世界,从国内外的大小事件的传播上可以看出,微博的强大功能与舆论的制造能力都不能容人小觑,在网络先进技术的开发上,在微博技术还未成熟的阶段上就已经深受广大群众的关注,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对于微博的应用最为适合,而且,微博的应用已经在高职学生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在学生中其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社会上的任何人群。而微博的使用,运用到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巩固上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上的提升也具有很大改善作用,学习政治思想的教育理论能够从根本使学生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微博在网络应用中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力
微博是博客的一种,是通过用户信息注册账号在一个设定的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和获取的,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社区,以输入简短信息的模式在网络中进行发表,并且能够得到及时资源共享。在网络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自身具备了交流性和互动性等特点,除此之外,在以上性质中还需要阐述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微博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将正常博客输入模式进行缩减,由此,演变成微型博客。第二,在说明微博特点的同时,强调了微博内容的微型化,简单明了,由零散的语言以及简短的语句所构成,其发表的内容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具体说明,只需要微博用户对需要发表的观点进行简单明了的阐述。第三,登录平台范围广,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多元化元素,在微博的操作上,其简单程度可以通过网站或是手机直接登录,进入页面后进行微博互动以及操作。在网络中,人际交流突出了强烈的个人色彩,同时,又侧面的反映出了群众的意见和看法,以个人观点为中心进行立场化讨论的网络界面。
二、微博在政治思想课程扩展中的工作体现
(1)高职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延伸中,微博建立社区利用明星效应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传播。高职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社会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内心容易被外界散播的谣言所动摇。在网络微博的发表中,有有益于学生身心成长的言论内容[2],同样,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因素破坏着社会道德的和谐体系,在高职学生中,一些学生会由于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成为损坏社会形象不良分子,与其任由其放纵,不如,将政治思想课程内容深入研究,让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是任课教师,在微博上建立以教学宣传为主的政治思想教育,将积极、健康、友善的思想理论传播到每一个高职在校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并且明确政治思想课程其中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学生在进入到社会以后拥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并达到了政治思想教程扩展的理想,并且从根本懂得做人的道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主力人才。(2)在班级中,以教师为核心在网络微博中组建关于班级大事小情的公众账号。政治思想任课教师,在这个公众账号中,可以关于政治思想的课程内容以及和课程有关的社会素材、资料,同时,注意在微博中的不正当的行为,将政治教学课程以娱乐的方式渗透至学生中间,使学生对政治思想课程的学习内容根深蒂固。并且定期设置主题,在微博上开展一些实例评论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政治思想的作用所在,让网络微博的活动成为学生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从而达到政治思想教学的创新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博的出现对于时代来说具有代表性,而微博正在以一种新形式的教育手段被广泛使用,政治思想课程利用微博的互动效应在受众中建立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观念。微博时代的兴起为教学上高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在创新后的高职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的理念上有效的提供了课程中的创新理念和崭新的教学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内容中真正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未来政治思想课程的教学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作者:沙莎 单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如今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亟待有力措施来解决。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知敏感度,对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给予足够重视,缺乏理性的认知。片面认为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与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相比,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另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传输,是一种流于表面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实质性的作用。个别高职院校为了单纯追求高就业率,在课程设置上,缩减甚至删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由专业课挤占或取而代之,无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方式待改变,教师素质待提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析方式和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有些老师只重视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内在修为的教育启迪,使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总体得到提升,但部分教师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不能灵活变通地处理学生问题。有的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无法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差。
(三)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发展与变化相当快,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学生面对这样的多彩世界,会有许多选择,会表现出迷茫与不知所措甚至困惑,其核心价值观缺失是其最真实的体现。学生的信仰不坚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理想,缺乏诚信及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没有正确的成才观,对自己缺乏信心。长此以往,对其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四)学生心理问题显现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压力与困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习生活的节奏在不断加快,有一些学生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使得人际关系非常紧张,以至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有的学生出现考试作弊、逃课、旷课等现象。这些问题说明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应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积极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自我修养,提升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思想素质,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为学生做榜样,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明辨是非。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障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心理的差异性,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中亲身实践,丰富情感生活,陶冶情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渠道,围绕重大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实效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这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同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积极的良性互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以实践为载体,实现育人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设计体现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同时,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一些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的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就要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擅于借鉴和应用心理学的有关技巧与方法,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内容,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态,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针对其心理特点和共同的心理问题,定期开展校园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我国目前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努力摆脱束缚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羁绊,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和重要课题。当前,需理性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方法,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革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维,拓宽育人模式,搭建活动载体,加强队伍建设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李微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有着当代大学生的一般特征,而且有着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我们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更多更专业的知识、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方面,其主流是好的,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研究
1.目前高职院校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还是比较落后的。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常期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及时地进行创新,一直延用比较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在教学中,只是为了教而教,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
2.在高职院校中,其学生的来源是比较多样化,生源的差异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比较复杂,其工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高职院校中,其学生有的是单独招生、有的是自主招生,也有中职生、专升本和专接本等等,这些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他们在文化及知识构成方面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在高职院校中,有一大部分学生所关注的就是在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因此,对专业课的学习就会比较上心,而往往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3.在高职院校中,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并不能很好地跟上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快,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广泛地运用,而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对这一载体的影响有所意识,但是还不能全面深刻地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来,依旧对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有着很强的依赖。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分析
1.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逐渐摒弃,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渗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了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围绕学生的学习、就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用。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新媒体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比较快,对新事物也乐意接受,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逐渐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本知识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运用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更为灵活一些,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将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理念知识以更加新颖的方式进行传播学习。同时,我们可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平台的打造,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网络这种信息传播速度比较快的新媒体有很大的热衷度,但是在网络上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着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想文化也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就要不断进行创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加强重视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在现实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各种思想的注意,结合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的反馈,更好地建立起可以反映学生思想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网络交流的平台,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的生活条件大多比较好,从小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但是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社会并不像校园,在就业与就业之后都可能会有很多的压力与逆境,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长此以往,会引起学生更多的心理问题,这个问题近年来也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学生对择业、就业观的培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心理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学会释放压力,从而更好地为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基础。另外,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业者的素质的提高,加强对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从而确保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丁春蓉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院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的高职业院校为例,将江苏分为苏北、苏中、苏南、南京四个片区,分别在每个片区抽取4所高职院校,在每所高职院随机抽取1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16所高职院的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走访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归纳并尝试性的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8份,有效率为89.9%。
2调查结果
2.1高职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共同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各种竞赛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1]。其主要包括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2.1.1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各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提高,高职院校体育经费有大幅提高,学校体育在硬件投入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体育场馆不断翻新,运动器材渐趋完善,基本上能满足正常教学和学生课余的运动需求。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对学校体育图书及音像资料的满意度不高,近八成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和不满意,对体育图书资料觉得满意的学生只有20.5%。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现有体育场馆器材表示满意而对体育相关图书音像资料的匮乏表示不满。
2.1.2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调查表明各高职院校在体育工作守则、部门的职责和职能、教师奖励制度、体育运动竞赛制度的制定方面及体育场馆使用规定、体育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详细的规定和张贴公示,全体师生对这些成文规定都有较高程度的认知。针对学生的体育评价制度(包括一年一度组织测试上报的学生体质测试)和针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以及课外活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够明确,特别是校园体育文明规范的制定和养成方面鲜有提及。
2.1.3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体育重视程度的升高,学生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对体育运动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虽然在体育运动对人体深层次的影响方面知之甚少,对体育文化价值的认识模糊,但对运动本身的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在运动观念上也有所转变。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体育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改善人的心情,在培养人们遵纪守法和公平竞争方面看法较一致,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吃苦耐劳、勇于竞争、积极向上的顽强意志品质(见表2)。
2.2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并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明显提高,但是思政教育师资仍然欠缺,教育新理念的贯彻落实较迟缓,教育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包括“两课”、党团组织生活、辅导员教育及网络学习等方面。
2.2.1“两课”
“两课”指马克思政治理论课与思想品德教育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院校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等。各高职院校在课时和学时上都能严格按照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予以保证,由于各种原因在课的组织上大部分采用“大班制”,通过调查得知,85%是两个及以上班级一起合班上大课;98.6%的学生认为两课很重要,和以后的找工作及继续深造紧密相连;70.2%的学生觉得政治课所学的是远离现实生活,不切实际的纯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
2.2.2党团组织生活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2%是团员,是入党积极分子和中共预备党员的比例达到了6.25%;各高职院校都能定期组织党团员活动,52%的学生认为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中自觉积极地参与组织活动的比例占到85%,其他学生中有66%的学生认为参与活动是出于他律,从表面上看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要远远高于普通学生。
2.2.3其他方面
各高职院校每个月都要求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召开1-2次班会和班干部会议,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并和学生谈心,能定期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9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了,但是深入学生宿舍流于形式;46.5%的学生觉得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和学生谈心较少,对学生思想动态了解的不够。短信、微信、QQ、飞信、电子邮件、微博等网络通讯工具均被运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但是主要还是用来传达各类通知、提醒注意事项等方面,真正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不多。
3二者契合的可行性研究
3.1高职院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育人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高职院的培养终极目标,这既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教师的总体要求。当然高职高专的教育工作要想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同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只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
3.2高职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考量指标是体育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取决于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直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而非其他学科的说教式,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达到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其次表现在动态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注意力、意志品质培养,利用学生心理及思想上的微妙变化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与运动之中。最后表现在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教育,体育竞赛的灵魂是公平、公正、顽强拼搏、优胜劣汰,参与者必须遵守一定的竞赛规则和体育道德规范,每一个个体在运动中都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行使各自的权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社会属性。因此,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教育素材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丰富、效果更显著,是推进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3.3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提供指导,确保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意志品质,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领悟体育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校园体育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4二者契合的具体举措
在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该继续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器材,合理布局,提高利用率,让学生感受体育环境的熏陶,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空间。在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制度,固定成文加大宣传,克服重重阻力坚决执行,善始善终,用制度去约束、激励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在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挖掘校本特色,建立各个学校自己的传统项目,形成学校自己的团队精神和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4.1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
所谓师范,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与其他科目的教师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是零距离和学生接触,十分注重互动,甚至在运动场上与自己的学生同场竞技,对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通过教学内容传授其知识和技能,同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无形中对学生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体育教师就必须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培育体育教师必要的技能和素养,可以尝试体育教学部和思政教学部老师集体研讨备课,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融思想教育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及审美情操才有可能提高。
4.2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园体育竞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的校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二之选。校园体育竞赛包括竞赛的前期准备工作、赛场的组织工作、赛后的总结与颁奖仪式。竞赛项目的参与者是全校的师生,不单单只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还有组织者、裁判员、志愿者、啦啦队及更多的师生观众,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可以培养、强化师生的体育意识,自发形成参与锻炼的内在驱动力,养成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把体育运动彻底内化为自我要求,辅以适当的外部监督和锻炼制度的约束,能更好地培养全校师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收到单纯思想政治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
4.3调整组织架构,优化校内资源,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要想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必须要对现有学校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合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最优化调配。可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思政部和体育教学部共同组建一个理论研究小组,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研究,为学校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同时扩大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构成人员,当然仍由分管院长担任主任,可以多充实一些二级部门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包括体育部、宣传部、思政部、学工处及财务处等,这样便于调动各方面力量,更好地组织学校层面的大型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活动的宣传和锻炼效果,提升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体育部还可以和思政部共同主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或者体育文化宣传月,内容可以包括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游戏、体育摄影作品展、体育社团表演,发动并组织全校师生参与、观摩。同时运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板报、电视、校办刊物等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导,还可以穿插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学校体育赛事安排等体育信息、体育新闻的报导,以期吸引更多的师生关注体育,共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勇,胡建忠,周健生.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7):116-118.
[2]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70-73.
[3]梁培根,蒋琴华.江苏省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5):92-96.
[4]徐礼才,苏醒.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5):34-37.142
作者:丁润冲 王理峰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一、引言
学风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大学使命,履行育人职责,塑造大学精神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某些形式产生联系,而将那些能够携带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够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利用起来,并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产生交流。
二、课堂教学载体
第一,开展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风的形成。首先,要建立有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规范教风,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范,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以较高的学识修养、良好的道德追求去引导教育学生。其次,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集体评教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中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建立培养使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潜心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相关培训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平台,广泛、高效地获取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更充分、更全面地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当前,由于教材的滞后性与高职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瞬时性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尤其在“微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高速传播,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更大的冲击。
三、管理载体
第一,将学风建设列入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高校都对学生工作实施量化考核,实现了学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纳入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之中,并加大其所占比重,以强化其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坚持”两手抓”,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一手抓早读、晚自习、课堂考勤、社团竞赛、科技创新等工作,通过正面激励带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手抓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合格、违反纪律等不良现象,扭转学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日通报、周汇总、月考核、学期表彰”,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提供依据,使学风建设有章可循.第三,以高职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学生在校全过程的评议考核结合起来,将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分为德育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部分,将测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指标,作为各类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活动载体
开展活动时,在活动内容、形式方面要注重紧密结合学风建设的要求,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拓展学习知识的范围,查找学习存在的不足,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加强社团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团活动发展,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社团是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学生组织,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突出作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社团凝聚功能和教育功能,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桥梁作用。第二,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网络活动。在网络世界中,一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网络中,各类信息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信息、设置话题都相对容易,能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网络活动让每个高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更好地感受与理解教育内容。
作者:吴媛媛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积极心理学又名“幸福学”,它告诉我们从“积极”角度入手,倡导心理学的取向,通过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发挥人的积极潜能来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善意和美德,从而找到幸福的真谛。民办高职院校是高考入取的最后批次,相比本科院校或公办高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因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三个主要任务:“治疗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帮助普通生活的更幸福更有意义、发掘并培养天才。”积极心理学是针对二战后心理学只关注和研究消极心理,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患,而忽视了心理学对致力于使人类生活得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及鉴别和培养有天赋的人这两大使命而提出的。二战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变化以及战争给人们的心理和身体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使得心理学研究在当时的背景下更加关注那些有心理疾病的群体,更多的研究群体心理疾病的诊治疗方法。时至今日,二战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创伤及影响已日趋减弱,单纯以病理学治疗为主的心理学已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因此积极心理学呼吁人们不应该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研究人的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人类心理的消息层面,提出要让心理学回归正常的研究轨道,要重视研究如何使正常的人活得更加积极幸福。正如塞利格曼所说的,“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疗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1.学习基础差、自卑感突出。民办高职院校是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生源质量位于高等教育的“下游”,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如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既有搭上高等教育“末班车”的幸运感,更有高考失利的失落感,还有就读民办高校比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差一等”的自卑心理,甚至有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而一蹶不振。
2.家庭期望高,学生受挫抗压能力弱。许多家长一方面认为把孩子送进大学就基本尽完了为人服务的义务,孩子“长大”了,应该离开父母独立锻炼成长,希望他们能够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学费相对较高,对部分贫困家庭来说是一项较为沉重的负担,因此家长更希望在学生身上有所回报。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更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尚未走出高考失利阴影又附加从父母身上转嫁的无形压力,许多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失去信心,怀疑自我。3.个性较强,缺乏责任感。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学生基本从小养尊处优。他们从小在父母、家人的“溺爱”下长大,是温室里的花朵,是家里的“小霸王”,他们有较强的个性和自我优越感,缺乏互相关爱的思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容易产生摩擦,有些学生不考虑后果,处理问题极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问题,传统“填鸭式”教育收效甚微。不少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本着“平安是底线”的原则,仅将维护学生基本安全作为工作目标,消极地预防学生“出事”、“闹事”。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消极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教育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1.建立一支具有积极心理学新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面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首先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责任感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并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创造各种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使他们不断增强业务水平,掌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观念,并安排心理学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具有时代教育义务,这就决定了教育者首先应具有“育人先育己”的细想。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积极心理学理念,自身持有积极信念:(1)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2)充分重视大学生的积极努力和积极主动性,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多加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自信和尊严。(3)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和潜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要帮助和指导学生自己激活自己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减轻或消除消极心理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最终成为有能力的、合格的公民。
2.善于挖掘、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能够决定自己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念:人生来就有积极的心理元素,真正积极的、美好的人性品质就在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积极向上是人固有的本性。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把民办高职院校看成我国高校体系中最底层部分,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看成是落榜生,基础差,不想学习,只是混文凭,等等。这都只看到学生的消极面而没有看到其积极面。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只反映他们在中学学习和高考复习的情况,并不代表在大学里成绩一定也不好。其次,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等于他们的其他能力都弱。应该看到他们的本性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有积极的理想和信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深入发掘,去帮助他们提升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目标。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自身观念,重新认识和评价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的教育观,不仅要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更要发掘他们的积极之处,挖掘学生身上的可贵品质,并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注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3.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有研究表明,当周围的环境和教师、同学、朋友都提供了最好的支持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最佳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着眼于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首先,要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形成有利于陶冶学生、感染学生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寓教于乐,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还应该注重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善于运用各类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的校园文化中体验并吸收积极先进的思想。其次,要协助家长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学生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人格的培育并非学校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将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和他们多沟通并宣传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请家长工作转变观念,在家庭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引导学生。第三,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要将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从而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张玉华 单位:厦门工学院
-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 下一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