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审读

时间:2022-02-05 10:53:15

导语: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审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审读

摘要: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缺陷是创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高校创业教育局限于经济创业活动,导致学生把创业活动误解为资本逐利天性的当代表现方式,忽视了创业行为所包含的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大道德价值内涵。创业伦理教育既不可能脱离高校一般性的伦理道德教育而孤立地完成,也不应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创业行为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关联。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建构创业伦理教育的支持系统,使创业伦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深度结合,相互促进;明确高校创业伦理教育的核心人物和具体目标,区分不同教育环节的功能与指向,建构系统的教学体系;通过社会舆论和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推动全社会重视伦理问题,建构个人品质与社会风尚、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创业伦理教育;社会责任;创业;高等教育改革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报告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思想,引起全世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热切关注,获得了积极的回应。2010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将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同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这两份重要文件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要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现实目标,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更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具体体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①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主动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还是教育与社会相互超越和相互促进,更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整体变革和系统改造,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创业者,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变化巨大的世界,“伦理价值和道德实践的全球性差异与全球化市场、供应链和劳动力队伍相结合并加剧了伦理冲突之可能性。”①因此,大学生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针对当前市场进行创业的商业技能和素质,而是需要一种全面综合的素质———既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又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伦理冲突的现状;既能产生新的社会经济需求和生产岗位,又能引领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这些目标要求我们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大力加强伦理教育,使学生具备坚定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能够理解、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拥有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社会道德和文化要求的判断力与决策力。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一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创业素质的要求,其宗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创业教育体制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体制变革,植根于全日制本科教育,既注重综合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品质、个性、才能、创造性等方面的提升,也强调市场知识、创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在信息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既不同于被动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专业对口胜任职责的学生的“就业教育”,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自主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择业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对社会变化的积极应对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有三种模式。第一,课堂式创业教育。课堂式创业教育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从而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第二,实践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其特点是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等服务。第三,综合式创业教育。综合式创业教育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综合式创业教育还要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等服务。在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中,建设思路主要是强调创业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模式以及评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②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强调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纷纷提出了创业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但是往往局限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很少涉及系统的创业伦理观念、道德品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高校创业伦理教育的缺失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缺陷在于仅仅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培养学生市场创业能力的教育,而且把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与经济创业行动相结合的技术性环节,忽视了真正支持创业活动健康有效开展的综合素质。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说,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缺陷,就是创业伦理教育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不仅仅要培养出好的创业者和未来优秀的企业家,更要使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地获取新知、创造新知,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学者指出,在发展创业型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创业教育的意义,就是打通企业精神和道德领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①目前,在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关于学习型社会中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转型、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反思和关注,仅仅将创业教育视为一种特别强调经济实践素质的培养模块,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伦理价值观发生分离。由此,造成了教育目标的分裂:创业教育只管经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世界观、道德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任务交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这种情况对创业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造成了双重伤害:在创业教育方面,创业教育沦为企业主的早期培养环节;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经济至上主义将会侵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将创业教育局限于经济创业活动这一狭隘的领域,会使学生把创业活动误解为资本逐利天性的当代表现方式,忽视了创业行为所包含的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大道德价值内涵。有学者认为,伦理与创业活动存在着“强烈的爱恨交织的关系”和“复杂和多面性的关系”,②关于伦理与创业活动之关系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焦点议题之一。虽然,由亚当•斯密建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理性,而是嵌于非经济的社会关系中,并且由特定道德观念所塑造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按照市场逻辑运作的独立领域,导致经济理性和道德目标之间发生分裂,对社会和经济变革、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逻辑的考量已经成为理解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③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充分利用每个人的自利本性,激发人的最大潜能,进而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经济行为者尤其是创业者的活动无法离开政治、人性和道德而独立存在,开展创业活动时,人的逐利天性必须接受社会价值观和道德的制约。创业活动与一般经济活动不同,它需要经历一个从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接受特定社会价值观的检验并从中获得合法性的过程。因此,创业者有可能要面对更加复杂的伦理问题,如企业所有权问题,内部利益冲突,维护客户关系等等。此外,在企业创始和扩张时,创业者有可能出现不道德行为,比如企业家在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时如何坚持价值立场,进行道德判断,等等。可以说,“伦理问题涉及每一项创业活动的每一个步骤。”④社会责任是创业主体在创业价值观方面的集中体现。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创业主体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真诚合作的创业品质、严谨诚实的创业道德、服务社会的创业责任感等方面,即对合作者、员工、客户、社会的诚信和责任。但是,在目前的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常常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奉行个人主义优先,对合作者不诚实、不守信,对员工缺乏关怀,拖欠工资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校园创业活动大多属于无照经营,商业、税务等部门对其缺少有效监管,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定价随意,甚至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完全忽视了诚信的商业道德。⑤大学生创业者道德人格缺失的后果则更为严重,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价值属性,也会影响他们履行公民的义务。从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情况看,很多创业大学生都存在信念空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看不到创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和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前途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创业意志薄弱,缺乏对创业的执著和热情,依赖感强,自信心弱,只想着依赖国家、学校和家庭为自己解决创业中的难题,稍有不顺便抱怨他人和社会,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自我意识;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团队精神,部分创业大学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个人主义盛行,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不能主动融入他人和社会。

三、高校创业伦理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创业伦理教育是在创业教育的伦理观照下展开的,创业伦理更多的是指创业行为中的伦理要求和道德规范,在某种意义上属于经济伦理和商业道德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一种经济伦理和商业道德都受市场经济和社会总体伦理道德的双重影响。所以,创业伦理教育既不可能脱离高校一般性的伦理道德教育而孤立地完成,也不应该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创业行为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关联。创业伦理教育能否有效开展,这是创业教育的伦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即我们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怎样做才是合乎伦理的———这是创业伦理的内容,还要考虑如何将创业伦理以合乎人类道德发展规律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前者是“教什么”的问题,后者则是“为什么要教”“怎样教”和“如何教得好”等重要的教育伦理问题。在后一个层面上,教育者要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深层伦理价值,即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发展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重要方面。此外,发展创业教育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解决创业教育伦理缺失这一现实问题?加强和改善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突破口,就是要创建和完善系统的创业伦理教育,强化对创业素质中伦理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领会到创业活动的社会价值,认识到创业活动对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开始创业实践活动之前就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人格,以此对抗逐利本性的诱惑。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建构创业伦理教育的支持系统,使其与思想品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深度结合,相互促进。创业伦理教育应与大学生的一般性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强调创业活动对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创业活动对于实现人生价值、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使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获得对创业行为的价值认同。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重点培养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自信心和自尊心、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将其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未来学生选择在哪个领域进行发展,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康教育相结合,关注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和人格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心理问题与道德品质问题区分开来,对于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进行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分析原因,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第二,明确创业伦理教育的核心人物和具体目标,区分不同教育环节的功能与指向,建构系统的创业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在创业伦理教育中,要关注人类个体与市场经济的道德本质,深入分析道德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创业伦理不仅是商业道德的要求,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业伦理与人类最普遍的伦理道德要求是一致的。创业者需要遵循人类的普遍准则。因此,何光辉认为,创业伦理教育的具体目标应包括:要求学生对创业领域认清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创业过程中较多涉及的一般伦理原则有相当的认识,并能够将一般伦理原则应用到创业领域所涉及的伦理议题中;能够清晰地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大体而言,创业伦理教育的主要环节包含创业精神、创业价值观和创业人格。其中,创业精神是基础和起点,创业价值观是重点,创业人格是目标,大学生创业伦理正是由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第三,通过社会舆论和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推动全社会重视伦理问题,建构一条个人品质与社会风尚、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创业伦理教育的目标在于创业主体对创业伦理确立端正的态度。否则,对消费者权益和内部员工的功利性诉求,对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漠视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功利性诉求将使创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整体市场环境对创业伦理的漠视集中体现为伦理规则的缺失。①目前,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市场运行效率仍然比较低,正是由于伦理规范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人们对丑恶现象视为寻常,对伦理问题熟视无睹,甚至公然嘲笑抵制丑恶的善良举动。因此,加强舆论宣传,完善政策法规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伦理、规范自己的创业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介绍与解读,扩大正面消息的传播渠道,确保积极的舆论导向,强化对传统伦理观和“SA8000标准”等通用规范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可以开展实践、调研、分析等教学活动,实地体验、思考常见的创业伦理问题,营造良好的创业伦理教育氛围。

作者:孟新 胡汉辉 单位: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