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
时间:2022-01-07 02:50:35
导语: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高校空间中,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接受创业教育与创业服务、创业项目管理,本身就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这其中有着鲜明的价值解析。
1.1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1.1.1首创价值
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要人群,以其高附加值的脑力资本,参与创意创新,具有首创价值。这种首创价值也就是创造内生力,青年的活力与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是积极的人力资本,在外界有力条件的支持下,首创价值催生新的市场价值与人生价值。
1.1.2市场价值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不可否认,新的创意可以催生新的市场,新的科技可以带来市场的繁荣,空白市场的开发更可以带来市场价值的增长。在开发市场价值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业主体,进行创业实践,具有开发与繁荣市场价值,更具有规范市场的价值作用。
1.1.3人生价值
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奋斗。我国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积累,使得家庭供养子女的能力提高很多,不可避免的出现啃老族等,也有沉迷网络、无所事事、不能艰苦奋斗等迷失人生价值的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群体,感受成功与幸福的能力较低,对于社会及家庭的责任缺失,对于个人的人生规划更是处于混乱状态。激励青年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也就是锻造人生价值的过程。
1.2高校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是育人价值塑造新阵地
1.2.1育人价值
创业教育始终是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相适应。创业教育是一项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1]。创业教育是多种教育综合进行的平台,育人价值是基本功能。在创新创业中,把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集体精神,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融入其中,充分实现育人功能。
1.2.2参与价值
创业体系的各个主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作为创新创业社会的推动力量,他们的参与价值彰显社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及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参与性,参与价值也在不断演进。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只有不断,有效的参与,才能够辨明功能转变的契机与价值,从而促进自身不断进步与提升。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鼓励其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参与,共享。
1.2.3主导价值
主导价值是目前社会多元价值现状的主流,是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与实践服务时,务必要紧紧把握主导价值的引领作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融合。实现主导价值的地位巩固与养成创新,这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成长的要求。这种主导价值滋养创业价值的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青年群体的价值成长。
1.3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社会支持系统价值共享
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形成创业教育氛围的重要保证。高校要在紧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多元合作,实现价值共享。
1.3.1共享价值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在高校内的简单培训,或者是模拟创业。真实的创业过程需要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实现创意、资源、平台等等共享。共享体现在公共资源共享、创意共享、管理理念共享、成果共享、价值体验共享等。这些共享价值,体现社会创业环境的优化,大众创业意识的增强,为建立创新型社会奠定基础。
1.3.2协同价值
大学生创业教育协同模式是多方主体的协同推进。“建立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机构、政府、社会组织之间多元合作、互动共享的参与机制。”[2]社会支持系统间要充分合作,必须协调发展。协同精神与价值是现代社会支持新事物发展的新生力量,是大学生在创业中可以体会与运用的综合价值。
1.3.3德育价值
德育教育的实践载体是各种各样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事务与活动的分享体验。这种分享体验经过内化成为大学生群体生成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价值经过积淀与提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准体现,成为最有力的德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大学生德育价值是贯穿始终的,是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拓展的最有利的精神支持体系。
2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的特征辨析与现状解析
2.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特征
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领域,与高教其他领域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创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进行深度辨析,有利于厘清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脉络与重要节点。
2.1.1互动性
角色互动理论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角色是由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互动更是角色之间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在这种社会互动中,大学生主体活动在互动过程中有很多限制。进行创业势必要突破这些限制,在创业的过程中实现在社会角色互动及角色转变,引导大学生群体实现角色互换。这种互动性,激发了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良好心态,丰富知识储备,能力锻炼,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2.1.2创新性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创新的主体力量,这种创新力量主要是以新思维、新发明等为主要特征。在科技创业、思维创业中离不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参与。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市场需求,集中于大学生不愿涉足的行业,要激发大学生群体在社会第三产业的创新能力,利用他们的创意,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2.1.3开放性
目前我国提倡大众创性,万众创业,对于创业领域的开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行业领域,准入资格等的开放性可以允许大学生凭借技术或者智力能力参与很多行业的创业,在这些行业中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与机会,去实践,去思考,去拓展。这种开放性,让青年大学生呈现了阳光勇敢的一面,媒体大众对于青年群体的评价更为积极与正面。
2.1.4规范性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政府与高校需要结合创业政策进行顶层设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以学习为起点,规范创意创业行为标准。在创业政策与制度、行业标准、财税政策、激励政策,扶植力度等方面给予规范的全程指导,辅助。同时要求大学生进行创业有规范的依据,实现规范化操作,减少创业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消耗,让规范性体现价值,实现价值。
2.1.5导向性
在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宏观方面良好状态下,政府与高校,社会与国家对于各项创业政策的推行,希望以市场的自主形式来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带动经济发展。大学生创业群体参与市场行为具有导向性,创业主体的市场行为与结果要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一致,实现市场价值衍生的社会价值。这种导向性同时也会激发新的创新点,导引市场的良性发展。
2.2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作用及影响
2.2.1增强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影响的多元体系。在这种价值体系中,独立纯粹的个人只是一种理论的存在,每一个社会人都要融入民族、社会、国家。具备完善知识体系的大学生是优质的人力资本,敢于创新创业的青年群体更是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创新能力更是关乎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关系国家经济的走向,对一个国家影响是根本性的。高校培养创新能力人才,契合国家的发展需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的演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撑,为社会公共价值的实现与普及提供科学有效的范本。
2.2.2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
市场多元主体价值观念的影响,为青年群体的价值选择提供了支撑。为回应青年价值选择,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原则,做好思政教育,引导青年价值选择回归。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淡泊,道德推脱现象已经引起我国社会的关注。要在社会实践中,对道德推脱与责任缺失进行有力的回击,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就要治理团体精神的涣散,疏导集体责任感淡化的症结,尊重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倡导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中,培养价值认同与集体归属,体现团队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重点以三种品质为着力点,即坚持正义原则、坚守高尚道德、愿意努力奉献,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道德意识。
2.3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校职能部门需要深入做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结合。“创业教育不是临时添加在高校身上的政治任务,也不是高校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做出的一次无奈的被动选择,而是高校基于时展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进行的一次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的转变。”[3]从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来看,存在主管部门权责不清的现象。从共青团主抓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比赛,到教务处主抓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看似实现功能的交接,实则还是两不相关;对于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资质要求,多数专任教师主观认为指导大学生创业隶属于学生工作,与教学关系不大;不少指导教师,对于本职工作外的创业指导,存在工作量、职称评定、科研压力等方面的质疑等,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质量不高;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未能及时有效介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少数创业学生无视学校管理规定,逃课创业,成绩挂科等现象层出不穷,创业为盈利是追求,游走在利益与道德边缘,价值坚守滑坡,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与思政教育模式构建
3.1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文化主体自觉意识
目前有些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功利化、形式化,急功近利想去快速培养一名企业家,实现市场利益与价值,而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主体自觉意识,即使有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多数只有金钱价值而没有文化价值。“大学创业文化具有高深性、先进性及创新性等特征。”[4]文化自觉是大学文化功能的基本要求,文化自觉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物质财富积累情况下,家庭与个人的生存奋斗压力减小,生存性创业推动力减小。因此文化自觉应该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内生动力。而大学生因为人生经历有限,且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文化自觉的缺失,创业的文化自觉需要强有力的价值引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创业价值需求,培育新型的创业文化在文化自觉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创业素养,提高创业能力。让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教育的进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3.2以思政教育贯穿三个课程构建协同教育模式
我国创业教育相比国外基础比较薄弱。“在国外,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而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个阶段都有比较系统的教育内容。”[5]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教学内容上知识体系陈旧,与实际需要脱离;教学模式单一,重知识传授,轻理念启发;考核以熟记知识为标准,实践能力流于形式等。思政教育也存在上述弊端,因此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为契机,实现以思政教育与创业三个课程的协同模式构建。把创业教育内容与时代思政教育需要共同融入创业理论课程、创业活动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并在大学的不同阶段给予实施,各有侧重。三个课程的建设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要,在这个三个课程中充分融入思政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托现有高等教育模式和大学生知识能力养成规律的课程改革创新。
3.3建设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实力雄厚的教育工作队伍
要建立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业教师的培训机制,建立实力雄厚、赋予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队伍。“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并举ˋ双师型ˊ的师资,但是当前既有一定理论高度又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ˋ学者型企业家ˊ或ˋ企业家型学者ˊ十分缺乏。”[6]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内各部门的职能要做相应的调整与增加。在三个课程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把思政课程经过革新融入创业课程中。组建创业指导讲师团,普及创业教育。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组建创业指导讲师团。讲师团由大学生创业者,企业家,创业组织、风险投资公司等组成,可以对感兴趣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时也要鼓励高校中的师资队伍进行创业,在创业实践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与教训共享,价值引导才能更有说服力。
作者:王艳 陈淑娟 单位:宿州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
- 下一篇: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