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19 03:52:48
导语:网络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综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的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总和,包括网络载体和网络内容。其中网络内容又包括有网络通讯、网络社交、网上贸易、云端化服务、共享资源、对象化服务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类别庞杂、形式多样,这些不同类别、形式的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它们是相互联系、能动的辩证关系。2006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16号文)后,从国家到地方,高校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类教育的重头戏。网络的出现,让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网络上把关人的淡化甚至缺失,让大学生在接受信息去屏障化、去中心化。赛亚•柏林曾言:我已厌倦阅读那些人,他们总是站到第一列,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观点,毋宁说,我更愿意阅读敌人,因为敌人会穿透那些思想的防线[3]。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大学生精神生活呈现出趋利化、平面化、信仰危机,人生意义的迷茫。未来困惑的迷茫与堕落的撕扯;压抑与幻想的纠缠;崇高与底线失守的单项侵占;放逐与回归本位的错位等,这些现状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悬置在理论层面,不能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每一粒沙子都被在乎”的时代,每一位大学生都是社会道德承重墙的重要支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就在于抚平生活肌体上的精神凸凹,用精神缝补散落满地的欲望碎片,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熟悉、温暖、直接、现成的世界”引导人们探寻真生命、真追求、真理想、真品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有直接关联,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过程。合理开发利用网络思想政治资源,首先要弄清其分类和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曾说:社会的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如何配置所“赋予”资源的问题,它更是一个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的问题[4]。剖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本质和特点,认知其规律和特点并充分开发利用就是有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同环节体现出的不同功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主体资源、客体资源、载体资源、环体资源四大类别。主体资源是指以浏览为主、无法实现即时互动的浏览页面。就高校来说,学校门户网站、新闻网、红色网站等都属于主题资源。作为主体资源,网站必须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信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和愿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资源是指交互式互动浏览页面为主的浏览页,包括即时通讯、移动客户端等。客体资源是突出学生的参与性,bbs、贴吧、微博、微信、qq群等都属于客体资源。从教育效果来看客体资源的教育功能隐蔽性、趣味性更强。客体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视域的流变性、碎片化中,吸引大众、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正如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所说:“产品起着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由于更多的社会阶级中的更多的个人能够得到这些给人以好处的产品,因为它们所进行的思想灌输便不再是宣传、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5]网络载体资源是指网站的建设和开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多依靠比较成熟的社会网站。目前学生人气较旺的人人网、微信、微博等后台数据库均不在学校。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掌控吸引力强的网站后台,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教育者的设计轨道下发展,还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有计划的从事熏陶、教育提供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是否能够被主体操作和控制,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灵魂和生命。大学生的个体资料的掌握和分析对大学生的思想需求至关重要。网站载体的设计和运用能直接反应教育者的目的、原则和价值取向。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可以理解为整个网络环境的现状及其可以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大学生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对于网络环境确实不能随意摆脱。健康的网络环境包括有工作机制、条件保障、平台构建,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环境。面对自媒体信息的碎片化、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依靠单一的固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模式已经想的力不从心[6]。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云时代的背景下,面对消息订阅机制和云推送机制的冲击,如果没有消息载点,没有网络矩阵关联,任何信息的传播都将是过眼烟云、鸿泥雪爪。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这不仅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首先,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网络思想政治资源的开发不脱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唯意识形态论和道德底线的突破都是对以人为本的背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把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与思想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广大师生的实际需要和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工作,“让主体选择,感受选择。”其次,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对接是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的契机。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适应bbs、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的变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7]第三,坚持借鉴与坚守相统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大量的共享资源可以开拓视野,充实知识体系,丰富学识内涵。但是对于共享资源不能全是拿来主义,借鉴之外要立足国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体现的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网络资源的开发坚持借鉴与坚守统一,能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第四,构建全员育人的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将咨询、信息、文化、社交等网络思想政治资源实现无缝对接,达到网络反哺的育人功效,构建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四、上海部分高校成功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案例分析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它具有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质,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一)根据主体资源的特征,加强主体资源的建设,是主题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根据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创新、拓宽资源渠道,建设好易班、BBS、门户网、红色网站等,实现管理好、发展好、利用好网络的目标。前几年,全国曾掀起一股“红色网站”建设热潮。红色网站建设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但是从发展状况来看,大学生对红色网站的点击率和利用率普遍较低。怯魅后的红色网站是否还有生存的空间和价值?上海大学在易班上的党支部建设的成功案例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实证。上海大学网上党支部首先及时党组织的最新精神、支部的最新动态等内容。内容的更新既方便了在校外实习、找工作的大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在网络上过组织生活。网络思想政治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也就是其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为零是指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高校希望进入党校学习的人数较多,但是囿于师资、场所等资源限制,不少高校的党校即使滚动开班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入党积极分子甚至曲意迎合相关老师才能获得进入党校学习的机会。根据网络思想政治资源非竞争性的特点,上海大学建立网上党校,网上党校学员的增加既不会减少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也不会增加该网络教育资源的成本耗费,她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在网上党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将专家授课搬到网络上,定时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线交流等措施,不仅可以解决师资、学生人数、上课地点等困难还极大地扩大了党校的辐盖面,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第三,构建网络化党建工作管理平台。上海大学目前已建设较为成熟的网络化的党建工作管理平台。在思想建设方面,通过党建工作管理平台实现递交入党申请书、递交思想汇报;在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党建工作管理平台进行团组织推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在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党建工作管理平台进行发展对象与预备党员转正公示、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等。开辟展示支部风采的窗口。利用微博、网盘和相册等简约、方便、快捷的优势功能,在网络上展示支部的风采。开通支部书记信箱,听取学生的建议。上海大学支部网站贴近学生需求,让大学生享受社区中所有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大大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东华大学博导在网络上的引导、参与、互动作为网络主题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成功案例,突出了网络主体资源的宣传优势。东华大学以纺织学院院长、博导邱夷平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名师通过网络用理想激励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邱夷平教授在人人网撰写日志访问量达7.5万多人次。很多网友在看了他的日志后,感到“激情澎湃”,受益良多。邱夷平教授的网络日志在语言和内容上接地气,他撰写的《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男儿当自强》的网络日志,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叫做“men”:“所谓的men,本人愚见是要不惧困难、勇于拼搏、敢于承担责任。男生就是最好不要发‘嗲’,不然会成为‘呕像’……”一位学生回复道:“有时在想时代的发展,除了带给我们便利的生活,还带来了什么?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便利的生活虽好,但柔软的环境只会让人们失去斗志。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意识到存在的意义。无论男女,都当自强!”导师言传身教,学生见贤思齐。如果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宣传、教育、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名博导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广阔的视野知识、浪漫的精英理想把握大学生的需求,在互动中增强其日志的吸引力和用户粘性,利用其自身的文化成长经历探寻对大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
(二)针对交互式互动浏览页、即时通讯工具等,实现资源供给的动态性,挖掘网络客体资源潜力
BBS、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载体日新月异,学生的热情随着一个又一个新鲜话题潮起潮落,而那些原本需要关注、探讨的最基本的公共社会问题却被忽视了,除了偶尔能产生一点效用之外,更多的时候,喧嚣过后徒留一地鸡毛。开放一个能释放话语权的公共空间固然重要,但是能在出格的语言文字、高分贝的音量、轰炸式的倾述中保持冷静、专业的声音,需要教育工作者健全既有话语权又有专业系统的公共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随着变化而变化,上海理工大学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一个既能容忍无序喧嚣的声音,也能接纳温和思辨的说理的微圈。上理微圈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及时、即时地进行新媒体建设,形成物理意义上的微圈。2010年上海理工开通并运行新浪官方微博,2013年4月开通腾讯微博。微博建立后,二级学院和单位先后建立近67个微博,形成微博矩阵,关注点的不同有效形成错位宣传。2013年9月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2014年4月微信订阅号正式开通。截至2014年7月,学校二级学院和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共有近20个。通过和各学院、各职能部门打造立体化的新媒体群,传播微文化、传递正能量的上理微圈。其次,创新媒体技术,通过个性服务打造有学校特色的上理微圈。上海理工大学依靠学科优势创新媒体技术,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打造轻量级的移动APP,为校园服务定制个性化功能。目前上海理工大学有效依托学科优势实现了首页的两年一次改版和技术升级,微信进行了个性化的研发,打造了上理移动书架c.usst.edu.cn;上理移动校园m.usst.edu.cn;上理校园地图gis.usst.edu.cn等等个性化的APP。第三,多维呈现,全媒体运用,传播突出学校办学理念的微文化。进入读图时代,新媒体技术为信息资讯提供了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和传播载体,通过将文字数据视觉化,辅以影像声音的直观呈现,增加资讯传播力,也更能为学生受众所接受。上海理工大学在策划、采编、、互动、反馈、突发舆情应对等构建差异化的传播路径,传播突出学校办学理念的微文化。第四,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致力于传播渠道的设计。上海理工大学微圈着眼于扩大媒体覆盖面,占领新媒体、开拓新市场,建立与内容资源相匹配的传播渠道。如果说微博圈子以交流观点、辩论观点为特点,微信圈子则以形成观点、强化观点为特点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从香农-韦弗模式到德弗勒模式的转换。香农-韦弗模式是将人际传播过程看作单向的机械系统。德弗勒模式是指在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此模式由美国社会学家M.L.德弗勒在50年代后期提出,突出传播的双向性,增强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参与建设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此外,通过微博与传统媒介的有效结合,消除了传统媒介所造成的相对封闭的时间、空间限制,扩大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面。第五,话语亲民,表达“接地气”。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信任才会有交流,只有交流才会有沟通,只有沟通才会有影响,只有影响才会有传承。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求快、求新、求奇、求乐成为网络语言的主流,缺失信仰的驱动、共识的引领,价值的导航等实质性内容,网络光怪陆离的新名词是无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网络上讲新快奇,更要讲道理、讲价值、讲魅力,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严肃和公文化。上海理工大学的“小编”以其活泼亲和的姿态成为师生校友喜闻乐道的“小精灵”。第六,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之外,更注重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面对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大脑。人的思想是变化发展的,比其他学科探讨静态的自然规律要复杂、繁难得多。因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学科知识的单独运用,而要善于运用众多学科知识甚至学科群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协同解决问题。上海理工大学组成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评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不局限于思想政治或者相关专业,不同学科的网络评论员不仅在思想上对大学生有影响力,还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介入专业学科的领路人。上海理工大学微博、微信圈由校党委宣传部统筹策划,二级学院、职能部处的微博、微信则由各个部门在宣传部备案后自行维护。学校和二级学院之间实行错位宣传,联动发展,目前学校微博平台已有十几万粉丝,微信平台有关注数近6千。2013年上海理工大学微博获得腾讯网新媒体之星的称号。上海理工大学微圈已成为培育人文情怀、展示办学特色、塑造学府形象的文化载体;促进学校与师生、校友、社会之间的畅达互动的沟通桥梁;及时与分享权威、前沿、优质的信息资源。
(三)易班建设是网络载体的拓展拓宽的成功案例
刘云山同志在2014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转型。2014年7月组织多家中央媒体召开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对媒体融合工作提出新的五项要求,其中之一是要有商业模式。提出产品设计要充分考虑市场活力问题,具备盈利条件的产品才真正具有发展后劲。强调商业模式不是为赚钱而赚钱,而在于扩大市场份额和传播覆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学生热衷的BBS、人人网、微博、qq群、微信等新媒体的后台多不在校方掌握中。肩负知识传播和文化引领的大学,聚合了国内最为先进的研究所和高端人才,若缺失具有粘性的平台吸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空谈。上海教育界率先研发推广的易班就是一个成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案例。易班是上海教育系统自行研发的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网站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易班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本文以比较成功的上海海洋大学的易班建设为例剖析网络载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上海海洋大学以易班为平台构筑基于网络行为分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工作方式。目前,上海海洋大学易班日均页面访问量约20万,20万的网络行为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都在关注什么,依靠计算机系统辅助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是非常高质高效的。上海海洋大学已经搭建了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行为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网络行为模型实现对校内用户易班行为的数据采集,并且对行为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其次,建立辅助决策的网络行为数据分析系统。上海海洋大学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行为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将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技术和Web2.0技术相结合,主要功能是通过对互联网使用群体的网络行为数据,按照该个体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信息进行合并分析,获得精准性分析结果。第三,构建基于新型协同业务智能应用平台的信息社区体系。通过建立高效的网络行为数据采集系统,运用“Entropy网络行为协同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动态发现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上海海洋大学将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易班发展中心等多部门所形成的分工角色群整合到分析决策层和项目实施层两支队伍。分析决策层可以利用“Entropy网络行为协同分析系统”的数据统计信息和辅助决策的信息,在所搭建的信息社区开展讨论和分析工作,分享观点和意见,定期召开线下的“网络舆情分析会”,作为资源投放决策依据。经过几年的建设,上海海洋大学易班已基本形成以学生骨干为主体的易班网络群体领袖,网络群体舆论健康、积极,正向发展趋势强劲,和谐、文明的网络互动社区已初步形成。“易班社区”也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以及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最佳文明社区奖等荣誉。
(四)网络环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确要如此则会付出高昂的费用。这一特点决定了对于网络环境的建设依靠对不良信息的封堵是行不通的,科学的办法是通过发现、预警,进行有效的研判、干预。对网络资源的研判、引导以上海交通大学的舆情管理为例。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成立“网络宣传与管理领导小组”(简称“网宣办”),统筹管理校园网络阵地内容建设与信息安全。上海交通大学网宣办建立了完善的网络舆情信息发现、预警机制。交大作为教育部网络舆情信息直报点机制单位,也是上海市教卫党委网络舆情信息直报点机制单位,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范围涵盖校园网、各高校BBS、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QQ群、社会网站、社会媒体、境外网络等网络平台。上海交大网宣办除配备专职舆情主管老师外,还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稳定可靠的舆情工作学生团队(舆情助理团队)。网络舆情信息日报被校领导称为“工作早餐”,为校领导有效掌握各种舆情动态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其次,建立“三级应急响应机制”。根据舆情发展的状况,上海交大网宣办将舆情的状态分为三种状态,即“绿色”、“橙色”和“红色”三种颜色。三种状态模式,根据不同状态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与预案,强化了管理的层次性、实效性。第三,不断拓展与网民的对话平台。为疏导网民情绪,针对网上集中反映出的热点问题,加强网上沟通和网下教育,邀请专家、领导、嘉宾与网民通过网络在线进行交流。此外各职能部门每天上网,及时回应网友关于学校校务政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上海交通大学网络舆情的发现、预警、研判和干预机制是校园安全稳定的“监测器”,和谐校园建设的“风向标”,学校改革发展的“策动力”,密切掌握舆情信息,有利于对热点事件进行积极引导,有利于维护和提升学校形象和声誉。
五、结束语
网络带来了文化冲击,大学生接触到学校以外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多,价值观和价值标准也日趋多样化。在同一情境中,有的学生可能触动心中最柔弱的弦音,有的学生则始终置若罔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正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转身于大学生细微的日常生活之中,用精神缝补散落满地的欲望碎片,引导大学生探寻真生命、真追求、真理想、真品质。网站是网络环境下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载体,网站如果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方式、思想活动的过程、个性心理、行为方式乃至网上话语的形态等,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和新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零散的、互不关联的状态存在的,它是一个关系网络、活动网络。存在于其中的是多主体、多维度、多层面的综合互动,是一个复杂系统。唯有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主体、客体、载体、环资源,构建整体综合、动态生存、富有自主品质的复杂性思维方式,才能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卢萧叶磊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 上一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论文
- 下一篇:文化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