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30 09:49:29
导语:赏识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0引言
目前,国内外有关赏识教育的专著并不多见,而现有的专著和论文对赏识教育进行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认识并赏识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1]32。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2]16。“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3]8赏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对其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充分认识受教育者的前提下,对其所取得的任何成就和其所具有的闪光点给予充分重视并及时地肯定、赏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知识及技能,充分发掘其优势和潜力,帮助其将集体的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的管理方式。赏识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4]85
1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即对某种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赏识教育从强化理论出发,提倡多给员工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对表现差的员工,亦应给予特别的关怀,竭力找寻其具有的闪光点,对其实施正强化,以激发其学习动机。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外,其更高层次的需求便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及他人的赞赏。[5]23-25通过赏识教育让每个员工找到归属感,从而满足其自尊需求。2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赏识教育的落脚点是育人,即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培育,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赏识教育自然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其一,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实质上是一个将外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6]85在这一过程中,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评价,能最直接明确地对受教育者的品德及言行作出褒贬判断,并反馈有关其思想言行的价值信息,不断地增强积极方面,抑制其消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善恶观、是非观及荣辱观,激励他们按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去待人处事,调节并抑制违背社会要求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其二,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种很有效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在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一经确定后,德育方法的运用便成为影响德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德育方法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德育效果。赏识教育顺应了当前强调民主化、注重情感化、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及个性培养的趋势,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改变教育者硬性灌输现象。它要求教育者热爱并关心受教育者,以非权威的身份和他们平等相处,理解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道德需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赏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同时又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的实质是一种赏识德育,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3赏识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1)赏识要以信任为基础。领导赏识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员工付出劳动后的一种真诚的精神鼓励。这种回报和鼓励能够让员工自愿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一个开明的企业管理者将某项任务交给员工后,一定会相信他们有能力去完成任务。这是对员工的充分信任,是激发员工巨大潜能的关键要素。这就使得员工往往怀着感恩的心去完成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同时,赏识的激励作用不仅体现在精神鼓励上,也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当员工取得成绩和进步时,要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当员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及时给予排忧解难,使其振作精神,不断开拓新局面。
(2)赏识要公开进行。赏识的黄金法则是赏识应公开进行,批评应在私下进行。赏识要公开、公平、公正。赞扬要当着其他员工的面,且赞扬时管理者要用与员工平等的心态,切不可自觉高人一等。[7]97-99尽管赏识有很多优点,但是管理者也不能缺少批评这个工具,批评运用得好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甚至让员工产生自强不息的心理。如何运用批评?非常简单,只需要记得:批评要私下进行。员工不小心犯了错误,管理者可以把其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出其错误并进行批评,然后对其鼓励,提出一定的要求。相信这样的批评指正要比当场指正其错误有效得多。
(3)赏识要正视个性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员工有个接受、消化、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结果也就决定了认知水平和认知效果的差异。随着知识的增进、能力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员工的选择性、鉴别力逐步提高,逐渐形成了各具鲜明个体特色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征。无论员工的表现形式和反映程度差异是多么复杂,管理者都应该充满理解和包容,对于这些个体差异鲜明的员工,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主体性及个性差异,运用赏识教育理论确定分层目标和方法,形成分层定位、因类施教、全体参与的局面,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员工都能参与管理过程,获取成功的喜悦。
4运用赏识教育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管理者要锻造人格魅力,增强工作引力。老子提出“上善若水”的思想,他认为管理者应具有像水一样的品德,反对以权势、政令、处罚为手段来处理和对待老百姓,主张“守柔”、“若水”、“清静”而达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领导目的,这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赏识教育是不谋而和的。在管理中要收到教育、鼓舞、激励员工自发行为的工作效果,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谦和、善良的领导特质,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讲道理,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说服人,能将科学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向员工灌输。
(2)管理者要坚持适度原则,维护工作的和谐和平衡。在赏识教育中,也存在着适度的问题。管理者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掌握“中庸之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抓住时机,严防“过”与“不及”。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如何给员工加压与降压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木”,避免过分期望而走入激励误区。[8]39-41
“适度原则”主要表现在:管理者表达情感的程度和速度要恰当。即管理者情感的自我暴露要讲内容、讲时间、讲场合、讲对象,否则就会使管理对象感到无聊,甚至厌恶;管理者与其他员工之间的交往要适度。交往过度会造成人们心理及感情上的饱和,也会使别人产生过高的期望,从而不利于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保持正常的关系。管理者要平等对待所有的管理对象,秉公办事,不分亲疏,做到“一碗水端平”。管理者对疏远自己的人要主动接近;对与自己关系较亲近的人要严格要求;对有某些特长而弱点又较明显的人要使其扬长避短,要团结信任,发挥其作用。和不同的人员保持“适度距离”将有助于整个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 上一篇:强化企业思政教育实效性
- 下一篇:石油管道业思政教育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