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90后思政教育探析
时间:2022-08-30 08:53:09
导语:心理契约90后思政教育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2010年开始,90后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教育工作者也随之不断探索和研究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不同时代的青年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心理契约为切入点,探索一条适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间的心理契约是指二者之间因期望值相同而产生的一种可接受、可信任的心理状态,最后转化为相互合作的一种责任。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前提条件,只有在消除师生间的抵触情绪和相互认可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心理契约是对师生心理情绪和学习状态的直接反应,它的构建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契约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是政治性,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之间的契约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二是教育性,心理契约的建立就是为了教育学生,达到强化知识储备、升华个人情操的目的;三是非功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人之前的心理契约的构建大多涉及利益分配问题,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信任、互动呈现的是情感的体现而非功利原则[2]。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契约的内容
(一)观念贴近现实,关注社会主流时代的进步和宽容为90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也使他们在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时,明确了只有真正地丰富、扩展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现实冲击[3]。因此,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和经济改革,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他们渴望成功,争取个人锻炼机会。他们希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思维活跃,认知水平较高与以往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具备更多地获取丰富资源的方式。他们思维活跃、喜欢追求新事物,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学习,而乐于通过自身实践并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同时因为他们心理素质偏弱,抗挫能力较差,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可能就会一蹶不振,此时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与思想辅导,使他们在遭遇挫折时能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
(三)善于表现自我,自主意识强烈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我,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不拘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他们在展示自己特长时,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鼓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根据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构建心理契约,实现教学目的。
(四)网络依赖性大,善于接受新事物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较强。网络是90后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使90后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但便捷的网络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想到的不是独立思考探索、或请教同学老师,而是利用网络进行解决。另外,网络也容易使大学生过度沉迷于游戏,造成人际交往障碍,荒废学业,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充分重视90后大学生心理契约,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90后大学生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
构成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关系有四种,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期望、学生对自身的期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期望[4]。双方心理契约构成的前提是得到对方的认可或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同,它的最终目的是将之前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双方共同的责任。可见,心理契约的构建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而期望值就是能有效构建心理契约关系的核心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心里真正接受和认可思想教育工作者后,才能将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化为主动探索、认真思考的学习模式;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明确学生对自己期望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然后将其转化为师生心理契约中的责任关系,并为这种责任而找到相应的行为方式。另外,和谐心理契约关系是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加彼此的期望值,促进心理契约关系的形成。当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导致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由于90后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管理能力常常受到他们的质疑,不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5]。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明确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学生的特殊行为,避免因为观念和思想原因造成沟通障碍。在心理契约关系遭到破坏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针对变化因素给学生做合理解释,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达到对他们的心理裂痕进行修复的目的。
(二)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契约特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9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网络改变了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因此高校要确立现代化信息观念,利用网络辅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资源共享及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极强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交流和沟通。比如借助留言板、讨论区、QQ群、人人网、微博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这些途径走近90后大学生,更好地倾听他们的声音,采取疏而不堵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功能,自觉抵制非法和不良信息,努力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勇敢地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生活。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现实,其对自身的发展和未来获得一份满意职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要建立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学业和就业;要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期望,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这一平台,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关注,开办个人及团体就业指导和辅导,邀请校友或企业人士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进行就业面试技能培训,从而帮助学生就业;要加强就业信息管理,建立完整、规范的社会用人信息数据库和毕业生数据库,根据学校专业的具体情况,邀请用人单位来学校参加毕业生招聘会,将工作单位介绍给学生,增加学生面试的机会,并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就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使就业指导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技巧,为就业做好准备。综上所述,90后大学生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他们的心理契约特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他们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对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上一篇:思政教育形式新探讨
- 下一篇:虚拟社区思政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