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6-04 03:12:20

导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是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包含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个维度;从教材、课程、师资、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统筹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体系;在课程统筹衔接、资源统筹利用、交流机制化和日常化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体化不是同质化,一体化的内部既包含共性,也体现个性和差异。因此,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有求同思维,也要有求异思维,并用这两种思维指导一体化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体系;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指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形成协同效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既包含纵向一体化,又包含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有效衔接,向纵深推进,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横向一体化是指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密切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思政课课程群内部要进行内容整合创新和方法整合创新,以相互支撑、密切配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体系主要包括教材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四个方面。1.教材建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包括必修课教材一体化、选修课教材一体化、选修课教材与必修课教材一体化三个层面。思政课必修课教材全部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螺旋上升、层次递进、有序衔接,既不能简单反复,也不能出现跳脱断裂。需要注意的是,相邻学段思政课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可能会有部分交叉和重叠,这是必要的,使得相邻学段的思政课能够有序过渡、紧密衔接,但要把握好度,要体现相邻学段的进阶性。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选修课教材可以根据各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兴趣、学校特色、师资配备等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和差异,遴选优秀教材组成选修课教材群。思政课选修课教材须与必修课教材形成协同,发挥合力作用,共同致力于实现思政课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必修教材为主、选修教材为辅的一体化教材体系。2.课程建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建设一体化内含整体规划课程目标、统筹定位思政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统筹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协调课程内容建设、形成一体化备课机制五个层面。第一,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思政课课程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各阶段的课程目标是有差异性的: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形成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个部分都有要解决的矛盾的主要方面,阶段性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确保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进而助力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第二,统筹定位思政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表明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对思政课始终如一的重视,具体落实在对思政课课程建设的支持、支撑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上。无论在哪个学段,都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地方党委和学校党委要严格落实抓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和激励,“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第三,统筹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适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更新,保证必修课按国家统一要求开设,同时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并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充实思政课课程群。第四,统筹协调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程内容要始终贯穿“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核心原则,始终坚持以培养和提升“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始终聚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这条主线,这是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的基本遵循。但在不同学段的具体内容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发展规律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第五,形成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机制。备课是讲好思政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实现,推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并将其常态化,是助力思政课课程建设一体化的重要一环。3.师资队伍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包含思政课教师纵向跨学段交流交融、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横向跨学科交流、思政课教师自身成长成才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思政课教师灵活交流机制,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纵向跨学段的日常性交流+重要事件或重要时间节点的灵活性交流+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的紧密性交流,并将交流推向深入,实现交融,尤其是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融。例如,可以吸纳一部分优秀高中思政课教师进入大学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大学思政课教师可以定期到高中课堂开展专题讲座。第二,在横向上构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定期性交流机制,针对学生思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体研讨,定期交流、交换意见;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开展集体研讨,定期组织示范性教学展示,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交流增进了解、提升本领、互促发展。第三,思政课教师自身成长成才也非常关键,思政课要真正起作用,最关键的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持续发展能力。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到的:“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历教育、进修访学、培训研修等途径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思政课教师自身成长成才。4.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体系的落脚点,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宗旨和目标都要指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中小学思政课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是循序渐进、接续推进的,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阶段要“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要“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要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同一学段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实现一体化。例如,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其中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也包括其他人文社科、理工农、音体美专业等,虽然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但是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总方向上是一致的,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然而,每个专业又都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肯定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具体专业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在“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容有分歧,各专业都要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课要协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其他各专业培养目标与思政课目标同向同行,既体现思政课的育人总要求,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1.课程统筹衔接课程统筹衔接,意味着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程要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逻辑体系,既不能各自为政,也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相互消解。课程统筹衔接一要加深对思政课课程地位和课程作用的深刻认识。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要把思政课的重要性镌刻于思想认识中,贯彻落实于课程行动上,狠抓课程建设,切实提高课程质量。二要加强教材的统筹衔接。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教材内容在编排和设计上既不能出现相邻学段之间的断裂,也不能简单反复,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内容重合。三要加强教学的统筹衔接。教学是将课程体系转变为学生认知体系的关键环节,各学段思政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均要进行整体设计,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连续性、渐进性、发展性,久久为功,接续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2.资源统筹利用资源统筹利用,就是要强化各学段思政课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构建并不断丰富思政课课程资源数据库,持续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优化思政课育人环境,搭建共享平台,创建分享机制,统筹利用各种显性育人资源,深入挖掘隐性育人资源,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形成有效衔接的资源链,螺旋上升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现有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情况来看,各学段课程资源之间较少有逻辑联系、知识衔接,大多孤立服务于本学段教育教学,难以发挥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作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资源的统筹利用,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思政课课程资源,丰富思政课育人载体。思政课的课程资源除教材之外,还应包括系列重要讲话、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示范课程、实践教学、数字报纸、思政图书、思政期刊、视频音频等;思政课的育人载体主要有教材、图书资料、校园文化、校园网、实践活动等,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思政课育人载体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各学校可以充分彰显思政课课程资源和育人载体特色,同时加强跨学段、跨学校交流、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资源数据库建设,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充分释放课程资源对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支撑作用。思政课资源包括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一是共建共享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加强网络资源数据库建设,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二是共建共享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交流互动,联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3.交流机制化与日常化交流机制化与日常化意味着,不仅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还要促进大中小学学生的交流;不仅要实行定期性、常态化的交流,还要开展不定期的、灵活性的交流;不仅要深入推进课堂内的交流,还要加深课外交流;不紧要开展线上远程交流,还要开展线下就近交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学术研讨、实践研修等方式进行;学生的交流可以通过联合开展社会实践、交叉体验思政课堂、跨学段感受校园文化等方式实现。定期性的交流主要是开展有固定时间间隔和频次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成果分享、难点攻关等活动;不定期的交流则可以结合重要事件随时开展思政主题宣讲活动、学习活动。思政课堂内交流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师跨学段听课评课、互派优秀教师进行专题教学、就同一主题开展联合教学等方式实现;课外交流则主要通过会议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实施。思政课远程交流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更大范围地实现思政课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师资的“传帮带”作用,共建优质思政课;就近交流可以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思政课教师聚集起来,开展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互动,针对共同的难点问题交换意见、交流经验、互促发展。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哲学认识深化

一体化不是同质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部既包含共性,也体现个性和差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厘清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教育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有求同思维,也要有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就是将各学段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聚集”起来,分析其共性和本质特征。求异思维是在聚焦本质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学段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进行发散性思维,以期多角度探求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的可行方案。求同思维重在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共性,求异思维重在透视不同学段思政课的个性。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求同思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求同思维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大中小学各学段都要深刻把握思政课的本质和共性,始终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一以贯之。二是要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成才规律、基本教学规律等,无论在哪个学段,思政课建设要取得实效,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都必须遵循基本规律。三是思政课的不可替代性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所承担的重大使命均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都要立志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四是各学段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五是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都存在“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等问题,现阶段各学段思政课都必须改革创新,面向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2.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求异思维在谈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时,人们往往更多地秉持求同思维来思考一体化建设方案,忽略了求异思维的运用,这十分不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真正一体化。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求异思维主要运用在以下五方面:一是确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差异化”理念,体现不同学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类型学校的思政课个性化特征,进行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确保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同时,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二是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解决各学段的主要矛盾。思政课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程,需要对学生进行持久性、全方位的思想浸润,而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所面临的思想矛盾各不相同,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各学段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整合创新,以期较好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主要矛盾,为下一阶段思政课的接续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体现差异性和针对性。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从学生出发设计“配方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案。四是立足学校特色,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各学校要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精准研判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方略,例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学段的思政课除完成国家统一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宗教安全教育、边防安全教育等内容,不断丰富思政课的内涵体系,突出特色和亮点。五是大中小学要采取不同形式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小学阶段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道德榜样,感受榜样力量,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增强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开设思政课实验教学,如模拟人民代表大会、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在亲历和体验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鼓励学生走校门,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专业知识奉献社会,增强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杨增岽,张明达.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建共享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0(6).

[2]石书臣.以问题导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5).

[3]王治东.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个维度[J].中国高等教育,2020(1).

作者: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