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建设反腐与防腐强化思路

时间:2022-05-28 11:27:58

导语:思政建设反腐与防腐强化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政建设反腐与防腐强化思路

一、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理论水平,为反腐蚀、防腐败奠定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于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思想上政治上成为坚定的、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把握政治大局,有效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来抓,始终要求全党同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至今日,由于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有了较之以往更好的条件,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全党8260多万党员来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能够熟练地加以实际运用的同志在党内还是少数。

首先,党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水平。据中组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260.2万名。从职业看,工人党员有704.7万名,农牧渔民党员有2483.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党员有699.9万名,学生党员有277.8万名,离退休人员党员有1518.2万名,其他职业人员党员有651.3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党员有319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8.6%。由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还不太理想,党对农村党员思想理论教育不足,工人、农牧渔民党员处在生产第一线,很多同志无暇顾及理论学习,尤其是广大农村党员很少参加组织生活,对党的理论更是缺乏基本了解。此外,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全党党员的比例还较低,党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其次,入党程序和组织生活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水平。现实中,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严格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新时期发展党员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组织发展原则,导致了有些人是在对党的基础理论很不了解的情况下加入了党组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入党前对党的基本知识就一知半解,甚至是毫不了解。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申请人的理论考核不重视,入党申请人在自我介绍时普遍把理论学习不够作为唯一缺点,而这样的缺点在很多基层组织看来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容忍的。还有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理论学习时常常采取走过场的形式,缺乏钻研理论的自觉意识和自主精神,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十分普遍地存在。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一些人在入党后,理论学习兴趣不浓,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缺失,党性修养和锻炼的自觉性也都不足。

最后,理论学习的主观自觉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还普遍比较缺乏,甚至在许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生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比较了解的同志也不多。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后,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也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理论功底不扎实,运用理论分析形势和任务的能力缺乏。因此,客观地讲,在全党同志甚至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真正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做到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志,还很有限。早在1938年,就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2]当前这个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地摆在全党面前,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警醒。面对新形势,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应当按照《党章》规定,根据党员思想理论状况,在全党范围内大力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开展“学习竞赛”,着力提高全党同志的理论素养,使全党同志全面掌握党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切实增强全党同志的忠诚意识、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同时,要注意层次性原则,对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提出不同要求,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各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在理论学习和武装上带好头,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理论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加以强化。对于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坚决不能任用。

二、强化党性修养和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保持崇高精神追求,为反腐蚀、防腐败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3]作为共产党人的灵魂,党性是党员素质的根本要求。有无党性,既是衡量党员政治觉悟高低和政治立场是否坚定的准绳,也是党员与普通群众的根本区别。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私有制的膨胀和市场经济诱发的各种丑恶现象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以至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包括党的领导干部,并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回顾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绝大多数腐败分子之所以走向罪恶的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党性不坚定,对党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从而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从人民的公仆演变成人民的罪人。成克杰、胡长清、陈良宇、许宗衡、刘志军、等人的堕落就是很好的明证。这些案例警示全党,只有切实加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才能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由于党性修养归根到底是立场问题,即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谋利益,也就是利益观直接影响到党员的党性观念,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观、政绩观,并影响到对“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为。加强党性修养,核心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基于此,从筑牢反腐蚀、防腐败的思想政治根基出发,加强党员及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应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及时清除非无产阶级的消极腐朽思想。正如所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4]只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克服思想上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不断清除头脑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坚定的革命者。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领导干部犯错误是由于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导致理想信念淡泊,政治方向迷茫,精神生活空虚,抵御诱惑和拒腐防变能力降低,最终走向犯罪。

二是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好反腐蚀、防腐败的“总开关”和“总闸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核心要素。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才能对反腐蚀、防腐败充满信心。由于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只有牢固地确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此,邓小平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5]“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6]。为此,他还强调:“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7]

三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和政治纪律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宗旨观、利益观。要引导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观念,保持强烈的党员意识和公仆意识,始终如一、言行一致地为人民服务,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和党的团结统一,增强民主法治意识,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增强反腐蚀、防腐败的自觉性和免疫力。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决反对狭隘的个人主义、部门主义和行业主义思想,自觉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之内实现个人利益。

四是要突出加强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教育,保持清正廉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单位和部门迎来送往等各种活动明显增多,接待、出差等各项职务消费的标准逐步增加,存在着一定的铺张、浪费现象。人民群众对部分领导干部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怨声载道,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地步。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明确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实践中开展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教育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严格按照中央相关规定,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励精图治、清正廉洁,使人民群众看到新气象、新变化,从而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五是要大力加强党风建设,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党性与党风密切相连,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有效推进党风建设,必须重视发挥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8]。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时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三大作风”,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各级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必须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着力破除各种歪风邪气,努力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取信于民。否则,光靠党性的自我修养,而忽视党内政治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无法使全党在坚强党性的基础上达到真正团结的。

三、强化道德建设和修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思想纯洁,敦品厉行,为反腐蚀、防腐败提供坚实的道德品行基础

思想道德纯洁是作风纯洁、组织纯洁、队伍纯洁的前提和基础。从反腐倡廉角度来讲,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和荣辱安危,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及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10]。有效抓好德的建设,既需要努力加强德的个人修养,更需要各级组织加强德的培养、考核及其运用,形成崇德尚德的良好导向。

一是要强化德的教育和道德自律。道德的养成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追求。要通过德的教育,推动全体党员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注意防微杜渐,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勤于反躬自问,善于反观自照,严于解剖自己,坚持自省自励,做到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廉洁自律的高标准、严要求,牢牢守住党性原则、思想道德、党纪国法的防线。

二是要重点加强官德建设。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整个社会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党员干部是党为人民执政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状况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对此,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把群众的意见和利害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怎么能要求群众信任和爱戴这样的党组织的领导呢?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11]因此,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高尚的品德既是立身做人之本、为官从政之基,也是带动引导下属、辐射影响社会的无形力量。

三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对党员领导干部立德修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基础、以德为先决条件,把德的培养放在干部教育的突出位置,把德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把德的监督作为干部监督的重要内容。

四是要把德的考核作为干部管理的经常性任务来抓。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12]。按照这一要求,应当围绕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官德评价标准和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分层分类考核体系。要总结推广各地的反向测评经验,实行“反向界定”的办法,设置“反向测评”环节,列出引导项,让测评参与者对被测评者的某些非正面的素质和表现进行认定或排除,使测评在问题和症结处寻找差距和不足,对症下药,收到更好的成效;要把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和年度考核、巡视监督、关键时刻考验等多方面多渠道的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的德;要扩大官德考核范围,全面倾听主管部门、同级单位、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的意见;要精心挑选原则性强、公道正派的机关干部履行考察干部德的重任,规范程序和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本文来自于《党政干部论坛》杂志。《党政干部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吴桂韩工作单位: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